第十三篇 朝陽出海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權謀

張恪人到金山後,又給唐學謙拉住去了一趟新亭,陳靜先回建鄴了。

經過近兩年的建設,東山島建港一期工程即將完成,趙濟東總理今年也幾次發函問詢項目的進展情況,省里跟新亭市裡打算等建成那一日請趙濟東總理到新亭來。

江南省委常委,金山市委書記趙有倫也跟著去新亭考察、學習,他也是心焦,新亭依靠超大規模工業投資拉升,經濟發展規模直追金山。兩年前,新亭的國民生產總值還不足金山的40%,這兩年足足翻了兩倍,待東山港及臨港工業區內的那些大型工業項目紛紛啟動運營,對新亭的經濟拉動將更大。

一方面給省內的新亭追趕,一方面跟建鄴的差距繼續拉大。

九七年時,建鄴國內生產總值為六百億,金山為四百億,雖說兩地有些差距,但也不是特別的令人觸目驚心,金山市以及江南省當時都很有信心縮短金山跟建鄴的差距。短短三年時間過去,建鄴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即將突破一千三百億,金山還在為保五百億的目標做不懈的努力,如此巨大的差距令人何以堪。

雖然諸多問題都是前幾任市委書記留下的,但是這兩年趙有倫在金山市主政,上上下下都將眼睛盯在他的身上,他心裡承受的壓力自然可想而知了。

「中央有消息說羅君要動了……「趙有倫私下裡跟張恪也沒有特別的忌口,與張恪相互交流最新的內幕傳聞。

羅君要動的消息去年年初就有傳聞了,只是羅君並不急著另謀高位,現在又有這樣的消息傳出來,張恪也以平常心視之。

想想建鄴這幾年來的高速發展,各項經濟、城市發展總量指標在二線中心城市裡僅次於天津;若以人均指標計算,建鄴堪與工海,北京,深圳,廣州相比——建鄴的經濟高速發展主要體現在羅君主政建鄴的四年間,羅君調動另就高位,一點都不會讓人覺得意外。

張恪笑著說:「等消息進—步確實了,我還要趕過去道喜呢……」

建鄴市的黨政官員任命,東海省委的建議都不會得到中央的重視,張恪不會削尖了腦袋去打聽誰會接替羅君的位子。

無非兩種可能,要麼肖明建頂替而上,要麼從其他地方調個市委書記來,這都會對錦湖在建鄴的產業布局有所影響。

趙有倫提這個的意思,無非是希望錦湖下一步的投資重點往金山更側重一些。

建鄴這兩年能有這麼大規模的發展,無非有兩點,以錦湖為核心啟動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數字長廊戰略,還有就是九八年超量的印尼華商外資湧入,這也跟錦湖積極引導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張恪對此也只能抱以苦笑,以中晶微芯金山工廠為核心的金山電子製造基地絕對不能算小項目,三年後二期工程建成就要實現年產一億部手機的產能,這個計畫要是公佈於眾絕對能驚爆眼球,畢竟九九年的全球手機銷售總量也才三億部而已。

有些事情當然跟趙有倫有過溝通,也許是計畫龐大得令趙有倫也難以置信,畢竟錦湖今年在國內的手機銷售目標才八百萬部。八百萬跟一億的差距有多大,趙有倫心裡很清楚,他擔心張恪又是在玩畫餅之術。就像製漿項目,雖然最終也算是在海州順利啟動了,投資規模也超過當初擬定的六十億,達到一百億,但是畢竟拖了有四年之久,像他這樣的官員,有幾個四年可拖?

羅君可能要調離建鄴,無論是肖明建上位還是中央另派其他人,錦湖在建鄴都不可能像以往那般如水得魚,趙有倫是希望張恪這時候對金山就有個明確的態度。

張恪也無法跟趙有倫做太細緻的說明跟保證,等到明年金山這邊的產能逐步釋放出來,趙有倫就知道自己是真的往他嘴裡塞了個肉餅還是只空口白牙的畫了個餅。

※ ※ ※

張恪回到建鄴,也沒有立時離開踏上前往韓國的行程,羅君把他找去談他近期會調動的問題。

西南雲陰省黨政領導人之間矛盾比較尖銳,中央考慮著將雲陰省的省委書跟省長都調開。雖然去雲陰這個窮省當省長未必有在建鄴當市委書記風光,但是羅君要嚴密安排他還剩下的政治生涯。在零二年冬季換屆之前,他能多兩年正部級的履歷,這對他來說相當的重要;而且同時去雲陰省擔任省委書記的那位,很可能零二年後會進一步調到中央,所以羅君這次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調動這種事情,一般官員不會在消息確定之前跟外人交談,但是張恪不同。一方面羅君相信張恪能從其他渠道知道相關傳言,另一方面,羅君在建鄴四年多來,對這個地方也有了感情,不希望人走政息,也不希望錦湖因為這事措手不及。當然了,錦湖旗下的消費類電子產業的根基在建鄴、在海州,羅君不奢望能在這方面拉多大規模的投資跟他一起去西南,也希望多少能拉一些,對雲陰省落後的高新產業有個促進;另外—雲陰省的林地資源雖然還比不上廣西、雲南兩省,卻要比東海、江南兩省富裕一些,羅君考慮過將新光林業,新光紙業拉過去幫他推動這方面的工作能幫助他迅速在雲陰省站穩腳跟;再個就是錦湖在東南亞華商群體里影響巨大,即使錦湖由於產業的限制,無法對雲陰省進行大規模的投資,羅君還是希望能通過錦湖跟廣大的東南亞投資商取得更密切的聯繫。

「上面問過我誰更合適接替我的位子,這也只是慣例而已,會有些多少用處也說不定,我猶豫著要怎麼回答才好,你覺得建鄴將來由誰來當家更合適些……」羅君在張恪即要告辭離開之時,提到繼任者的問題。

張恪知道在建鄴市委書記的人選上,羅君的提名權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見他突然提起這茬,張恪也是微微一怔:他是想講這個人當人情送給自己?

「肖明建市長跟王維均書記也許會是好搭檔……」張恪說道。

「哦……」羅君會心地笑了起來,說道:「也許。」

張恪笑了笑告辭離開,次日就動身去了日本,在日本耽擱兩天再轉道去韓國跟現代半導體進行收購液晶業務的最後談判。

※ ※ ※

羅君推薦他離開建鄴後由肖明建跟王維均搭班子的事情,江敏之甚至比李遠湖更早知道消息。

下班後,薛明樓離開省政府再次給江湄拉著去東大。曹虎的新生軍訓剛剛結束,今天又恰恰是他二十歲生日,江湄拉著薛明樓去給他慶祝。

對江湄跟曹虎走得親近,薛明樓有些不喜,但是江湄畢業後正式到由曹兵長子曹知一的妻子董湘控制的靜美國際任職。雖說靜美國際在建鄴還沒有計么業務,董湘還是在建鄴新設了個辦事處,由江湄掛職辦事處總經理,高薪,跑車,女秘書配上。就憑著這人情,江湄與曹虎走得親近,薛明樓就無法抱怨計么。

「對了,建鄴市委書記羅君要調走了,聽說羅君推薦了市長肖明建繼任他的位子,江伯伯對這個有計么看法?」

剛到學府巷內巷的一家西餐廳二樓就座,曹虎突然提到這個問題,薛明樓嚇了一跳。

薛明樓也是上午才知道羅君推薦肖明建頂替他的消息,曹虎一個在校的學生,又怎麼可能同時知道這個消息,可就算國務委員曹兵知道一些內幕,也不可能跟他孫子說啊?

薛明樓下意識的想到曹家或者跟曹家親近的某個人也想爭這個位子,這才想著通過曹虎旁敲側的試探地方上對羅君推薦肖明建的反應……畢竟江敏之到東海省任職畢竟有五個月了。

「羅君推薦肖明建?」江湄覺得這個消息太假,笑了起來,「這怎麼可能?誰在建鄴呆上兩個月,就知道羅君絕對不會希望肖明建頂替他的位子。」

「哦,是嗎?江省長也許還不知道這件事,你從哪裡知道這事的?」薛明樓假裝糊塗地反問曹虎,對江湄的詫異也不解釋。他心裡暗暗一笑:從有人通過曹虎這麼迫切的來試探地方上的反應,就知道羅君推薦肖明建實質上是將肖明建推到火上烤……

建鄴這幾年的發展速度且不用說,今後幾年的發展勢頭不會弱,經濟活躍度相當的高,超越天津十年內成為國內第五座一線城市都有可能。另外,東海與江南兩省主張的小江流域城市群發展規劃經過近兩年的實驗跟推動之後,成就斐然,近期很可能通過國務院的特批,成為國家級的區域發展戰略計畫,屆時位於小江流域城市群核心的建鄴市地位將更加的重要。

不要說建鄴市委書記更便利向省長、省委書記進軍,在經濟活躍程度如此高的城市執政,政策上稍稍的變動就可能導致幾億、幾十億的利益傾斜,這才是真正肥得流油的地方。

好不容易等到羅君肯挪窩了,這塊肥肉曉得有多少人盯著?再說了,肖明建背後的人脈關係本來就不足以讓他吃到這塊肥肉。肖明建要是能老老實實的認清形勢,不去爭這個位子,至少能保住他的市長位子,甚至可以在新任市委書記在建鄴站穩腳跟之前為自己挽回一些劣勢——現在的情勢不同了,現在不管肖明建會不會明哲保身,那些潛在競爭對手都會將肖明建當成首先要壓制的對象。非但不會讓肖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