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篇 朝陽出海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慷慨助學

學生多己離校,學府巷的夜晚還是燈紅酒綠、喀囂繁華,夜色在路燈照耀不到的高處瀰漫。

孫靜檬早晨很早就從香港出發,夜時有些犯困,早早的與陳妃蓉、周曉璐回去休息,張恪也不能扯著嗓子告訴她頂樓的公寓里一直留著她的房間,只有留下來陪杜飛、蒙樂繼續喝酒,又打電話將秦剛給喊了過來。

秦剛這兩年精力都放在發掘省內的計算機教育市場上,不在學校里擔當任何職務。東大也不想跟錦湖撇得太清,沒有將秦剛的人事關係踢出學校,甚至有些福利還不會忘掉他。不管怎麼說,秦剛擔任總經理的東大創域計算機網路培訓學校,有東大的股份在內,東大保留秦剛的人事關係,至少名義上可以視作網校總經理是東大派遣的。當然了,沒有這層因素,東大也不會計較什麼,且不說崔國恆等一干國商院的學者都在拿錦湖經研中心的一份補貼,錦湖每年捐助給東大的學科建設資金就多得令其他高校垂涎三尺。

時至一個學年結束,新的學年即將開始,錦湖對東大及建鄴各大高校新一輪的捐助又將開始,秦剛看到張恪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年的捐款方案出來了沒有?好些人都找我打聽,我又能跟他們說什麼?」

「方案剛剛討論出來,」張恪說道,「跟去年沒有太多的變化。」

秦剛知道去年的捐助情況,就沒有多問什麼,問杜飛,「這麼晚打電話將我喊過來不會是為了請我喝酒?」

張恪跟他說起將他調往世紀華娛的事情,「世紀華娛要做大,按照我們一慣的做法,會做一些人才輸出通道方面的工作。這次的捐款方案雖然沒有將建鄴音樂學院等幾所藝術學院包括在內,不過世紀華娛這邊有額外的預算,今年就可以做些基礎工作」

「呃,」時學斌羨慕地說道,「早知道有這種美差,我也投奔孫二小姐了——去音樂學院發錢是多風光的事情,音樂學院的領導總得選兩個院花級的人物陪著吃飯表示一下誠意吧?」

「要是音樂學院的領導挑中左小青陪你吃飯怎麼樣?」杜飛拿時學斌的女朋友開玩笑道。

「那這個就要音樂學院派三個院花級的美女出來陪吃飯。」時學斌渾笑道,「左小青要算我們自帶的。」

秦剛笑了笑,沒有理會時學斌在旁邊插科打訝,問張恪大概能有多少預算。

「音樂學院那邊差不多能有兩千萬,現在華娛也沒有多少資金,不過金額太少,也未必會讓人家重視起來——另外,省里有意將音樂學院、藝術學院合併,不過存在著誰並誰的問題,雙方一步都不肯退讓,陷入僵局之中。我在想著,是不是刻意將藝術學院給忽視掉、將給音樂學院的捐款提高到三千萬?」張恪說道。

「你這招也太陰了,」蒙樂笑道,「你這不是逼著藝術學院讓步嗎?」

東海大學作為國內頂尖的綜合性院校,每年從中央與省里獲得的常規教育財政撥款總額也不過兩億元,省級藝術類院校能夠直接獲得財政支持都極為有限。音樂學院前年為籌建綜合教學大樓,求爺爺告奶奶,省里才撥了一千二百萬,音樂學院最終將靠嗇園路的十畝地皮賣掉,才湊足四千萬建造資金。音樂學院每年的教育撥款及學費收入加在一起也不足八千萬元,錦湖一次性就捐助三千萬資金,絕對能讓音樂學院的院領導失眠好幾天。藝術學院同樣的缺乏資金,看著音樂學院能獲得那麼大的外來財源,兩校合併的阻力自然能減少些。

張恪並不關心誰並誰,只想著將這種山頭主義的氣焰滅掉一些,讓工作更順利進行下去就可以了。

看了看腕錶,時間不早,張恪站起來跟秦剛說了一聲,「對了,明天下午省里有個碰頭會議,李校長跟崔院長都參加,你要有時間陪我走一趟……」

「我陪你過去是要討論錦湖今年助學款怎麼分配?」秦州問道。

「這時候能有其他什麼事情?」張恪笑著反問,「各省市都將區域一所院校拿出來重點投入,要建設世界級的一流高校,省里只能將擔子壓東大頭上。」

※ ※ ※

暑假期間,東大創域培記學校正是一年中學員最多的時期,雖說要將這邊的擔子交給令小燕,卻無法說脫手就脫手,總要有一段過渡期。

再說世紀華娛在建鄴的分支機構還只有那麼幾個工作人員,秦剛正式轉過來,還要等孫靜香回建鄴後再說。

中午前,葉小桐打電話來,通知他下午開會的地點與時間,中午張恪與葉小桐要陪省委書記李遠湖吃飯,要他下午直接去會議地點跟他們匯合就行。

秦剛下午剛出家門準備開車去省政府,接到崔國恆的電話,讓他開車去接一下他。崔國恆在院辦,秦剛開車到院辦樓下,看到校長李鴻銘的車也停在院辦前,他剛下車,就看見李鴻銘與崔國恆從院辦里走出來。

李鴻銘看到秦剛,大聲打招呼,「小秦也要去參加會議,是不是在錦湖的工作要調整?」

「培訓學校這一塊暫時交給別人接手。」秦剛說道,「我接下來做什麼,暫時還沒有定下來,先跟著打雜。」

李鴻銘拉著秦剛與崔國恆一起坐他的車,他鑽進車裡就問崔國恆,「小崔,你先透個底,錦湖這次能有多慷慨?」

崔國恆笑著說,「經研中心提交的報告只是作為參考,那邊做了什麼決策,卻不會及時反饋到經研中心來……」

「小秦知道些什麼消息?」李鴻銘問道。

「應該跟去年差不多吧。」秦剛記得張恪昨天是這麼跟他說的,又說了他的猜測,「資源可能會更向東大集中一些。」

高校的科研力量也是橡樹園研發體系要重點藉助的力量之一,更何況要保證優質人才往錦湖輸入的通道通暢,每年都要從橡樹園的科研預算中撥一定的資金捐給高校支援學科建設所用。

建鄴這麼多所高校中,東大曆來都是錦湖捐贈的重點,東大甚至在錦湖的直接支持下成立微電子學院。除了錦湖花費四億巨資捐建的圖書館之外,去年全年錦湖共向東大輸送了一億五千萬的捐款,建鄴其他幾所高校共獲得錦湖不足五千萬的捐款。

中央政府為在國內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啟動985工程,東大作為985工程惠及的重點高校之一,今年額外從中央及省里獲得的教育撥款也只有兩億元。今年東大獲得的財政撥款、學費收入以及產業投資收入預計只有六億元,若能再從錦湖獲得一億五千萬的捐款即使這些捐款都要流向錦湖所指定的學科領域,也絕對能讓東大緊張的財務鬆一口氣。

當然,錦湖捐款能更向東大集中一些更好。

東大從去年起也將目標盯上「世界一流大學」,沒有這個目標還好一些,有了這個目標,才知道差距是何等的大。

秦剛坐在副駕駛的位子,聽著李鴻銘跟崔國恆在車後廂討論學校的發展,心想不要說別的,像美國最出名的幾所知名院校,每年的辦學經費投入都是十億美元計的。東大這兩年除了財政撥款、學費收入及其他自籌資金之外,還有就是通過銀行貸款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就算如此,東大每年的辦學經費投入離十億人民幣還有一些差距,離世界一流院校的目標就差得更遠了。

秦剛他們趕到省政府還有些早,張恪在陸文夫辦公室里,請他們先過去坐坐。跟著陸文夫的秘書進去,張恪與陸文大坐在沙發上說話,葉小桐站在角落裡不曉得跟誰通電話。這樣的場合,陳妃蓉倒是沒有出現,葉小桐是行政室總裁,她才是張恪實質意義上的第一助理,這個職務之前由翟丹青擔任。

「你們一起過來了……」張恪與陸文天站起來,請李鴻銘他們入座。

葉小桐走過來,說道,「陳總還要過一刻鐘才能趕到。」

陸文夫說道,「我們等他,李副省長那邊的會議還沒有結束呢。」

秦剛還以為只是暫時在陸文夫辦公室里坐一坐,沒想到他也要參加會議,心想,李副省長給陳其斌案牽涉到了還照常主持工作,陸文夫卻是以怎麼身份參與今天的會議,他的分管工作跟教育又沾不工邊?心想有可能省里要陸文大想辦法解決部分教育資金的來源,畢竟陸文夫分管的部分是省財政的主要來源之一。

等了片刻,陳信生趕了過來。他是從香港趕回來了,航班誤了點,直接從機場趕過來參加會議,秦剛還以為錦湖的捐款跟去年差不多,隨便讓誰過來參加會議就行,張恪人在建鄴,要尊重一下省里,親自參加一下也無所謂,實在沒有必要陳信生也一起過來。

秦剛心裡這麼想著,這時候門外有人敲門進來,是省長江敏之的秘書薛明樓。

薛明樓走進來說道,「陸省長,江省長能抽出時間參加下午的會議,問會議什麼時候進行?」

「我在等李副省長的通知呢?教育廳馬斌廳長已經在會議室,要不我們就先過去?」陸文大說道。

薛明樓馬工離開去通知江敏之,秦剛才知道今天的會議級別還是相當高的,之前沒想到江敏之會列席,看李鴻銘、崔國恆的神色,他們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