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蓄勢待發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真實的意圖

海州前往建鄴的高路速上,張恪坐在后座看中晶微芯金山工廠的規劃資料,放在櫻桃木小折桌上的手機輕跳了兩下,又無聲無息的沉寂了。

傅俊坐在前排副駕上,心想:誰打電話來響兩聲就掛掉?從後視鏡里看到張恪看起手機來看了看,沒有什麼表情又將手機丟在櫻桃木小折桌上。

手機上顯示是顧曉梅的號碼,響了兩聲就掛掉,張恪能想像她此時矛盾、猜疑的心情,既然她不再打電話過來,張恪也就置之不理,將手頭的資料丟到一旁,看著窗外略有些陰沉的天空以及陰沉天空下稀疏的水杉林:這一世的陳寧還只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女孩子,只希望她的美麗不會引起別人的覬覦、成為腐蝕她人生的毒藥,暫時也只能先替她這麼安排了……

「到哪裡了?」張恪問傅俊,他剛才埋頭看資料,高速公路兩側的景色都大差不差的,也不知道離建鄴還有多遠。

「就要下高速了,」傅俊回過頭來說道,「今天晚上就去金山?」

「早晨從被窩裡爬起來更讓人難受,寧可晚一些睡覺,還是夜裡趕路的好,就是要辛苦你們了,」張恪笑著說道,「這些年跟陶晉沒有怎麼接觸過,突然他要走了,還怪想他的……」

從二橋過江時,接到省委書記陶晉秘書的電話:「我們在東湖廣場的工地上,你們還有多少時間能到?」

「快了我們剛過二橋……」張恪讓司機直接將朝湖東商圈方向開。

每年兩會都是官員調動的頻繁時間,省委書記陶晉年齡到限了,沒有擠進政治局算是一種遺憾,不過這次他卸去東海省委書記一職之後會到中央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算是對他這些年來兢兢業業給地方做出這麼大貢獻的肯定,好歹也算擠入國家領導人的行列。

天氣薄陰,站在開闊的地頭,風很大。

在東湖廣場工作北面的東華大道一側站著一群人,張恪下了車,朝省委書記陶晉走過去,看著他的頭給風吹亂,在染黑的頭髮下還露出一簇簇的霜白髮根,心想:總歸是六十五歲的老人了。

「我跟張恪進去走走,你們就不要跟著了……」陶晉吩咐身邊人,舉步往工地里走,張恪跟著在後面。

省區陪同的官員都止步站在路邊,邵至剛等世紀錦湖地產的高層都站在路邊等候。

這裡是東湖廣場的工地,十五萬平方米的東湖廣場是位於湖東商貿圈核心的市民休閑綠地公園,往北與高新區新行政中心前的廣場相接,往南一直延伸到燕歸山北麓的廣場,使得新行政中心與燕歸山之間四公里的空間距離沒有什麼的阻擋。

東湖廣場已經建設得差不多了,有些工人提著水泥桶在廣場上查漏補缺,地面上是綠樹成蔭、曲水繞石、精緻庭園式的休閑公園,但是整個地下都挖空建造了差不多有十萬平方米的地下商城,現在地下正在施工,入口還沒有開放,張恪就陪陶晉在地面上閑庭信步。

雖然才兩年的時間過去,整個湖東商圈項目東湖廣場西側部分業已建成,密匝匝的豎立起來三十幢十八層到三十二層不等的高層建築群,總開發面積超過一百萬平方米,有住宅公寓樓、混亂型的商業辦公樓、純高層寫字樓,也有少量的純商業地產,等東湖廣場建成,整個湖東商圈項目建設就將完成三分之二的進度,已經初具都市商貿中心的氣象,昔日的護城湖燕歸湖也已經成了城中湖。

宏遠建設從九五年到九九年在海州共開發總建築面積達七十多萬平方米的安置小區,安置拆遷家庭近一萬戶,建設速度已經可以說是神速。世紀錦湖地產集團在湖東商圈項目上迅速成長起來,不計算其他地方的項目,九九年在湖東商圈項目上的開發建成面積就超過八十萬平方米。新世紀剛剛揭開新的紀元,世紀錦湖在建造規模上可以說是全國第一流的地產集團了。

「就算離開東海,我每過一段時間都要抽空回來看看的,」陶晉與張恪站在一處稍高的亭子上眺望遠處的風景,語氣平緩地說道,「我八二年到建鄴來,我還記得到建鄴的第一天,我就站在這個地方看過這片土地,麗豐印染廠就是在我手裡辦起來的,辦成之後就是城東最大的一座工廠,十八年時間過去,這一片發生了些變化,經濟也有了些規模,不過昔時的建鄴明珠燕歸湖卻是蒙塵了,倒是考慮過要將麗豐印染廠以及周邊的一些廠遷走,但是遷到哪裡不是污染?那麼多工人要養活,也下不了決定關停掉……這些事情久拖不決就決不了。九七年之前,這一片除了燕歸湖北岸的幾所高校,就沒有什麼成規模的建築群,就是給這幾所高校夾在中間的幾條街道也都是凌亂民巷式、急待舊城改造的破舊建築,只是市區的舊城改造都沒有完成,省市都沒有精力顧及到郊區來……」

張恪陪站在省委書記陶晉的身邊,聽他回憶在建鄴、在東海十八年的從政生涯。

從東華區委書記到建鄴市委副書記、書記再到東海省省長、省委書記,陶晉的仕途坦蕩,但不是特別的搶眼,特別是他擔任東海省委書記的七年間,他都相當的低調,給別人的感覺就像他是從中央空降到東海的省委書記,不像是在東海已經紮根十多年的老人。

「錦湖大規模介入是九七年年初,才三年時間過去,燕歸湖這邊的氣象就不亞於府青路了,要有什麼遺憾的話,就是最近聽到有人抱怨這一帶的房價漲得很快……」

從九九年年初中央推動城鎮職工住房福利改革以來,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商品房市場就迅速給拉動起來,房價上漲得厲害,建鄴市九九年底的商品房均價猛跳到每平方米兩千,相比較去年上漲幅度超過30%。很多市民就叫苦連天,大聲質疑城鎮職工住房福利改革的正確性。

張恪看了陶晉一眼,他的話雖然這麼說,從他的眼睛裡總是看不到他對此事的真實態度。說道:「國企改制正在加速,城鎮職工住房福利制度不改也不行;不改,這個制度也只是讓少部分人有機會佔有更多的社會財富,畢竟最後只有事業機關幹部與國有企業的員工等少部分人才能享受分房的福利——商品化、市場化卻又註定商品房價格將飛漲,現在還剛剛是開始……」

「現在還只是開始?」陶晉微微動容地看了張恪一眼,又無奈地淡淡一笑,說道,「我們這一代人的想法比較單純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不知道是何等的盛景!」

張恪跟著笑了笑。他之前很少有機會單獨跟省委書記見面,總感覺這老頭跟只成精的老狐狸似的只知道躲在洞里、躲在暗處,沒想到他在離開東海前夕專門找自己出來竟然討論這樣的話題,讓人感慨唏噓說道:「愛達在國內發展中高端手機業務的指導思想就是『一億人理論』,這個理論同樣適用於國內的商品房市場。雖然全國人均收入水平還很低,但在國民收入金字塔上層的一億人平均收入卻不低,說什麼現在城市房價超過90%的承受範圍,這是麻痹人敏感神經的一種安慰之辭罷了。不說遠的,就說建鄴吧,錦湖經研中心做過一份關於建鄴的中高端收入家庭對自住房滿意程度的調查,差不多有70%、80%的中高端收入家庭有改善住房的需求,除此之外,建鄴每年有近三萬對城市男女青年登記結婚。就算建鄴的城市規模不再擴大,至少還需要新建一千萬平方米的商品房住宅市場才能達到均衡發展,但是建鄴去年住宅竣工總面積甚至都不足六十萬平方米……」

「你們對每個關心的行業都研究得很透徹啊,」陶晉緩緩的往前走,說道,「對此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錦湖哪有資格對整個行業指手劃腳?」張恪笑了笑,說道,「針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世紀錦湖地產也有向商品住宅市場大力進軍的計畫,我對世紀錦湖的要求很簡單,不往繁華地段擠,在郊區大規模開發公共設施完善的綜合性住宅小區;謝絕投資性甚至投機性的購房,將住房賣給實實在在有居住需求的購房者;對外公布開發成本,商品住宅不追求超過資本金10%的超額利潤……」

「……」陶晉細細琢磨著張恪的話,笑著說,「別人巴不得利潤越高越好,世紀錦湖卻要自己給自己設套子?」

「所求不同,」張恪笑了笑,又略加解釋的說道,「應該說追求的側重點不同,除了直接從購房者頭上剝奪更多利潤之外,我們一向以為追求邊際效益利潤最大化才是大資本運作的真正魅力所在,」張恪轉身指向西邊豎起的高層建築群,「無論是公寓樓還是寫字樓的銷售,世紀錦湖的利潤水平都很低,以期迅速達到一定的人流規模——公寓樓與寫字樓的附屬商業建築都在世紀錦湖手裡,商業地產的增值以及租金收益就是世紀錦湖所追求的邊際效益……整個湖東商圈項目,純商業地產開發面積超過五十萬平方米。一般說來,為了這五十萬平方米商業地產有更穩定的租金收益,低利潤開發五百萬平方米的住宅社區都是值得的,關鍵是要足夠的資本實力能支撐住如此大規模的開發……」

「錦湖有造城的魄力,但是也唯有錦湖有造城的魄力,也唯有錦湖才能做嘻笑怒罵皆成文章啊,」陶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