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風潮 第六百八十七章 家醜

科王的綜合研發樓里,下午秋後暖洋洋的陽光透射進來。

謝劍南心裡清楚陳靜會離開科王,這是遲早的事情,卻沒有想到她從北京回來之後就迫不及待的提出要離開,想到中午在惠山時二叔與謝意說的事情,謝劍南心間覆蓋一層寒霜,能猜到這次北京之行她們收穫的東西比想像中要多。

二叔與謝意所說的「子嘉早就將錢用掉」的話,只怕是鬼話扯出來堵這邊口的吧?

「兩邊的事情,我會先兼著,等這邊找到合適的人選,我再完全脫手……」陳靜平靜的說道,站在陽光斜射的光線里,眼眸明澈。

錦湖會在十一月二十五日那天召開經銷商大會,技術公開的具體方案會在那之前向媒體與公眾宣布,就剩下十一二天的時間,一些瑣碎的事情,子嘉指望不上,但不能將事情都堆到郁萍頭上。

在來此之前,陳靜已經找劉明輝談過,請他過來負責市場部。

謝劍南還不清楚劉明輝會去科王高科的事情,不過之前郁萍將王兆軍等人拉過去撐起科王高科的生產骨架,他心裡就有些不痛快,但也沒有說什麼,王兆軍是錦城的人,與趙錦榮關係密切,留在科王,始終是個地雷。陳靜這次正式離開,大概以後就要徹底分道揚鑣了吧,這麼想著總有一些惆悵。謝劍南沒有吭聲。從椅上站起來,看著窗外地斜陽,過了片刻。才回頭笑著說:「有過要一起生活的念頭,不曉得從何時起就想著或許還能做個模範夫妻也說不定,要不是這麼亂七八糟的事情。這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

「……」陳靜不曉得如何回答,就像她知道自己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之後,對有些事就沒有少女天真的想法了,當時她還在歐洲讀書,與謝劍南離的也很遠,後來知道謝劍南在大學時期有著學妹戀人,也能默默容忍下來,要是大雅集團與正泰集團沒有那些痕迹的話,就像謝劍南所說的,還能做個模範夫妻說不定,有時候會想起那晚讓人迷亂的夢吧。

陳靜離開之後,謝劍南抱頭枕著高背皮椅,有著花開未曾折的惋惜,不過這時緊要解決地棘手問題壓得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他鎖緊眉頭想了片刻,才拿起桌上的電話機拔了一通電話。

「你好,我是科王電器的謝劍南。李在洙專務這時候方不方便接我的電話?」

電話很快經秘書轉到李在洙的手裡,李在洙那怪異的普通話腔調讓人聽了直皺眉頭。

「怎麼樣,你們考慮過我的建議了?」

「不是我考慮過就有用的,我們需要與其他股東溝通,我想嘉信電子方面也不會拒絕與三星合作的。當然,在金山電子工業製造基地的合作之前,我倒有個建議要與李專務你討論。」

「什麼建議?」

「科王電器在碟機上的製造能力,在過去一年時間裡有著長足的進步,海州的碟機產業配套能力,也比其他地方較強。上回面談時。曾聽金南勇先生說到三星在惠州的電子工廠要調整,要挪出更多的產能去生產三星其他的電子產品,我就在想,科王電器能不能為三星分擔一下……」

「我會考慮的……」李在洙在電話那裡說道。又說道,「我近期會去海州走一趟,還要請不要吝嗇招待啊。」

「怎麼可能?」謝劍南笑著說。

與三星可能在金山電子工業製造基地項目上的合作,科王還不能望梅止渴,但是拿到三星碟機的代工合同,對維持經銷商對科王電器的信心,會有很大地幫助。

三星碟機九六年開始沒落,主要還是產品質量不夠穩定。之後就大幅度收縮。

這也是三星這兩年調整對華市場策略有關。之前,三星只重視中低端市場。隨後的事實證明,在中低端市場上,與國產廠商競爭沒有優勢,就逐漸調整市場策略,關注中高端市場,品牌的塑造也逐漸轉型。

三星碟機的市場份額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其從九七年底就轉型定位高端市場,又利用高端市場對外資品牌有著不理性地盲從,三星碟機的定價要高過國產碟機一大截還是有一定的銷量,使得三星碟機保持相當高的利潤率。

其實市場上所謂的高檔三星碟機,科王完全有能力製造出來。

科王電器在技術研發經過一年的加強,雖然不能與錦湖相提並論,但也非吳下阿蒙。另外,錦湖的技術擴張,是全方面的,科王地技術增強是專註於碟機領域地,拋開在解碼晶元、機芯這兩大核心元器件技術,在控制系統等方面的技術,科王並不是錦湖落後多少,至少不比三星在惠山製造碟機地電子工廠差。

謝劍南的目光當然不會只放在給三星代工碟機上,他意識到超級VCD的利潤不可能再恢複到暴利期,他考慮在國內首先引進DVD碟機的可能。

※ ※ ※

黃昏時分才回到海州,看著車窗外的夕陽光輝,張恪與唐學謙的秘書許瑞平聯繫過,說好晚上去唐婧家裡蹭飯吃,又聯繫在海州的丁槐、蔡緋娟也去唐學謙家裡吃晚飯。看著時間差不多,就讓傅俊直接送他去唐婧家;可惜唐婧人在香港,不在家裡。

又有一個多月未見,心裡挺想著她。排一下自己地日程,只要等到香港大學聖誕前夕放假才能相見。

這時候的海州,幾乎都讓錦湖的決定攪沸騰了。

雖然刻意壓制國內媒體近期對此事地關注。海州當然不同於別處。就在家旁邊的企業做出如此驚世駭俗的決定,足以成為海州市民茶餘飯後熱議不休的話題。

趕到市委大院的別墅區,唐學謙、宋培明等人的車也相繼趕到,似乎就等著張恪回海州。丁槐從工業新區趕回來,要稍晚一些。

「真是要語不驚人死不休啊,」宋培明大步走過來攬過張恪的肩頭,「之前一點消息都不透露,難不成怕我們坑了你不成?」

「事前知會市裡。建鄴、省里,就不能分彼此,我這時候就怕李遠湖再給錦湖出難題,索性就給你們驚喜好了。」張恪嬉皮笑臉的笑道。

「還真是驚喜啊!」唐學謙下了車,伸手摸著張恪地後腦勺,一起往別墅里走去,不管張恪有怎麼的地位,他都可以將他當成晚輩來看待的,「你小子總是會帶給大家驚喜的,所幸這幾年也習慣了。」走進別墅前的庭院。才問道,「如何保證錦湖的利益?」

「因為國內在這方面沒有好的基礎,錦湖就只能自己將自己送上金字塔的頂端……」張恪解釋道。

「是不是有個金字塔計畫?」許瑞平笑著問。

「我覺得叫養狗咬兔子戰略更合適一些……」

唐學謙、宋培明他們聽了都哈哈大笑。

國內在電子產業領域的技術基礎很薄弱是不錯,但是術業有專攻,一旦錦湖將技術公開,幾家企業聯合起來專攻某一個技術方向,進步會相當迅速,錦湖想要保持全面的技術領先優勢是很困難的,說「養狗咬兔子」倒是很形象。

但是錦湖在技術擴張上的努力,唐學謙等人都是有目所睹的。當一家企業有著四五百的員工就頗為得意之時,錦湖在海州的研發人員就有這樣的規模。

不過張恪毫無得意之處,比起三星這些外資巨頭的研發機構,此時錦湖在技術研發上的努力還只能說很微不足道。

海州這裡只會保留應用技術的研發。核心技術的研發都會由橡樹園與ESS承擔,海州相當一部分地工程技術人員,都會先填充到橡樹園去。

唐學謙、宋培明等人這時候已經不會多嘴多舌過於詳細的關心錦湖的發展計畫,他們更關心錦湖種種的決定,要如何才會對海州電子產業地發展有最大的促進作用。

這兩年多來,愛達電子的崛起,益隆鎮的電子工業區里培育出一批配套的電子企業,張恪會重點支持這些企業在相關領域內繼續做強做大。當然也希望海州能引進一批有競爭力的電子企業。

此時的海州只適合打造成電子產業的製造基地。在研發與設計上,沒有技術與人力資源地優勢。手機晶元與軟體地設計與開發,那就自然要重點放到建鄴了。

還有一件事是要跟唐學謙、宋培明他們商議的,就是在海州成立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地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錦湖工廠的規模會越來越大,中高級技工與熟練工人,將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不久的將來,將會因為這一點而限制錦湖與海州工業新區的發展。

根據蔡緋娟擬定的計畫,錦湖會建立一個內部員工逐漸提升的培訓體系,但也需要海州的基礎培訓體系能夠跟上發展的步伐。這已經是迫切提到日程上要完成的工作之一。

或許,錦湖只需要建立內部員工的培訓體系就可以了,這是人力資源部門的職責,張恪考慮到,將這一塊的工作單獨拿出來由錦湖控股去完整,一方面減輕下面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他本人對日後國內職業教育體系有諸多的不滿。

九十年代中期,海州的職業教育體系相當發達,但是教育改革之後,職業教育體系則不是國家投入的重點,迅速衰退下來,海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