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風潮 第六百八十四章 科王高科的優待

自從8日黃昏,肖瑞民、孫志剛、廖紅雷進入位於中關村海淀中路的愛達大廈洽談到深夜以來,四家公司高層接下來連續兩天又都在愛達大廈碰面,每次都是車子直接開到台階下進入大廳,又是車子直接開到台階下將人接走,沒有給媒體記者採訪的機會。

雖說如此,守在愛達大廈樓下的記者卻是越來越多,大家都相信四家公司高層如此密集而緊急的磋商一定是與愛達公開手機技術的決定有關。

雖然沒有一點消息泄露出來,但是一點都不妨礙媒體的想像力,僅這些想像力就足夠寫出好些精彩文章了。

除了媒體記者之外,參加完央視廣告招商大會的企業代表也沒有急著離開北京,特別是那些有著相關技術背景的電子企業,更是會派工作人員留守北京等候消息。

手機產業里到底蘊藏著多豐厚的利潤,又不是絕計探聽不到的秘密,事實上,早在九七年之前,國內就有許多廠商為從郵電部獲得一張手機生產許可執照而百般努力。將電子工業部每年排定的電子企業百強榜拿出來,手指壓著一一曆數過去,看有多少家企業絕計對這個產業沒有動過心思,當初還不是給郵電部「不具備技術條件」一句話給打發開?

到今年,郵電部拖不過去,才發放四張執照,卻是僧多粥少地局面。

聯信是郵電部的嫡生子。還將第十二研究所置入聯信,加強聯信的技術力量;聯訊與東興從廣州通信研究所獲得數字移動通訊手機基本技術雖然距商業化生產還有很遙遠地一段距離,但至少比聯信要強得多。郵電部也不能厚顏無恥將這兩家撇開;真正的有魄力、有決心、有手段還是愛達集團,花費五千萬美元的巨資從德儀手中收購手機製造技術,又在建鄴啟動國內最大的科技研發投資項目——橡樹園計畫,郵電部不得不將最後一張珍貴的執照發給愛達集團。

其他的企業卻給一道所謂的「技術門檻」擋在線外,但是真正具備技術條件的也僅愛達一家而已,其他企業自然有滿腹怨言。怨言歸怨言,體制所形成地壁壘、障礙自然不可能給怨言沖潰,讓人意料不到的。這道門檻竟讓愛達集團一段簡短的聲明輕鬆推平。

這一段簡短的聲明,其實將郵電部、電子工業部都推到微妙的處境上去。

有心、有實力上手機項目絕大多數的電子工業部下屬的企業,每年排定的電子企業百強榜,也都是電子工業部下屬企業居多。愛達將技術公開,電子工業部多家企業都有能力吸收、消化相關技術,且生產條件楔合程度也高,自然最為受益。涉及到通信產業發展一貫的保守思路,郵電部並不想發放太多的手機牌照,要有選擇,郵電部寧可愛達不公開技術。但是愛達要這麼做。郵電部地官員也不會傻到公開去抵制、去指責。非但不能去抵制、去指責,還要大聲的稱讚愛達的這種行為,這種行為雖然讓郵電部的處境較為尷尬,但是國內產業的巨大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防止技術被濫用,相關技術只授權給有相關技術背景的企業使用,愛達集團提議成立一個類似審查委員會的機構去進行授權審查,到這裡,並沒有過分的地方,但是以加入審查委員會為條件,限制聯信或者聯訊、東興三家公司貼牌代工的行為。甚至將手機貼牌許可地權力實際置入這個審查委員會,就有些愈越了——細究下來,這本應該是郵電部才具有的權力。

但是郵電部縱容聯信給科王高科貼牌,實際上也是同時將這些權力下放給聯訊、東興、愛達三家企業了。郵電部想收回這些權力,就是在打自己的臉。

肖瑞民想促成此事,就沒有直接彙報說這項建議是愛達所提,事實上也是聯訊的孫志剛將張恪地意圖挑明。

促成此事也能限制全部技術集中授權的出現,也就能防止電子工業部下屬企業很快就掌握所有技術跑上門討要手機執照,這恰恰是郵電部不願看到的事情。

郵電部內部討論許久,最終決定,既然手機貼牌代工的權力既然已經實際下放到企業。由企業再集中到審查委員會裡。並不是不能接受的行為。但是郵電部要求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審查委員會在企業代表與政府代表之外。還要加上郵電部的代表,同時限制愛達對這個審查委員會有什麼特殊的控制權。

張恪心裡也清楚,在九七年,一家民營企業對這種擁有特殊權力地機構要求直接地控制權無疑是很礙眼的。

※ ※ ※

四家公司高層持續兩天都在愛達集團磋商,第三天,郵電部副部長易雲飛與電子工業部副部長鬍為毅也同時出現在愛達大廈,也將眾人地好奇心懸吊到極點,媒體記者也都再次燃起鬥志聚擁過來,心裡都在想:今天總該有一個階段性的結論出來。為此事留守在北京的企業代表得知易雲飛、胡為毅同時出現在愛達大廈的消息,也都紛紛趕過來,想要第一時間知道有什麼結論出來。

央視招商大會結束之後,謝劍南、郁萍先回海州了。郁萍要陳靜與子嘉留下來,她們猜測不會有太多的企業能獲得全部的技術授權,但是她們萬萬沒有想到,科王高科獲得的比她們想像的多得多。

陳靜與子嘉趕到愛達大廈,愛達大廈底層大廳里已經人滿為患,趕到這裡才知道易雲飛、胡為毅兩位副部長沒有逗留多久就已經離開。離開前召開了一個簡短地記者會,雖然沒有透露什麼實質性的內容,聽者卻能判斷出目前從郵電部獲得手機執照的四家企業已經就技術授權方式形成統一意見了。就是不曉得愛達集團還會不會繼續賣關子。

「這傢伙一定會賣足關子地!」謝子嘉這兩天心都懸著,說話時都有些咬牙切齒了,要是技術授權的方式由四家公司一起商定,科王高科還能享受特權嗎?她心裡都有些動搖。

陳靜嫣然而笑,更欣慰看到錦湖如此的氣度,即使將這部分技術公開出來,錦湖也應該有足夠的信心吧。

肖瑞民、孫志剛、廖紅雷等三家公司高層離開愛達大廈時,只簡短的說明四家公司就技術授權公開的方案形成統一的意見。但是具體的方案還要等到海州、等到愛達集團經銷商大會前夕才能正式公布,下次見面就是在海州了。

肖瑞民、孫志剛、廖紅雷等三家公司高層相繼離開,媒體記者與企業代表也都紛紛離開,陳靜猶豫著要不要去找張恪,還是蘇津東先看到她們,請工作人員過來邀請她們到樓上去。

張恪在十二層樓地大廳里等候她們,笑著說:「還以為你們一個回建鄴,一個回海州了呢,怎麼了,還是打算讓我請你們坐火車一起回去?」

「你10月6日晚上說的話。到底算不算數?」謝子嘉睜眼看著張恪。

「都過去這麼五六天了,你們還念念不忘啊,」張恪笑了起來,見謝子嘉眉頭糾結起來,招呼她們到自己在這邊的臨時辦公室去,將一份文件遞給陳靜,「四家形成的統一意見,就科王高科有資格最先看到……這是今天下午的會議紀要,雖然只是複印件,但還是不能讓你們帶走。」

陳靜接過文件。與子嘉坐到沙發細看起來;張恪到隔壁幫她們倒咖啡去。

會議紀要越往後翻,陳靜心裡的驚訝越深,也有著深深的困惑。

根據會議紀要的要求,獲得手機執照的企業若有需要也需將生產委託給在手機主要組件生產與研發上擁有兩年經驗以上的企業代工。這一條件地約定,讓大規模的手機貼牌生產推移到九九年之後。科王高科事實上成為近期惟一一家擁有貼牌生產手機資格的企業,也將是惟一不需要通過審查委員會審查就將獲得全部技術授權的企業,這些條件的約束簡直就是讓科王高科擁有了「第五張手機執照」。

張恪將咖啡遞給出陳靜、子嘉,他也端了一懷咖啡依著辦公桌一角。

「你是不是對陳靜有什麼別的企圖?」謝子嘉睜著明秀的眼眸看著張恪,一臉的困惑。

張恪嘴裡一口咖啡剛咽到嗓子眼,猛然嗆了出來,一小半噴到咖啡杯里。一小半噴到衣服袖管上。這丫頭還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張恪狼狽不堪的轉身將杯里放桌上,抽出紙巾將袖管上的咖啡漬。好笑地問道:「你們以為我有什麼別的企圖?」

見張恪如此狼狽,陳靜抿嘴抑著笑,眼含薄羞,滿面春色正濃,白皙的肌膚似敷了一層粉似的微紅,手別在背後掐著子嘉不讓她胡說八道;謝子嘉狡黠地笑著,在她眼裡,張恪的動機的確值得懷疑啊。

張恪受不到這丫頭這樣看人的眼神,說道:「應該說科王高科介入的時機很好,是在錦湖努力關上這道口子之前就介入貼牌代工業務,雖說還沒有一個月的時間,但是這一個月的時間卻很關鍵,就已經成了既遂的事實;另一方面,聯信在四家企業里各方面地力量最弱,卻又是獲得郵電部直接支持地企業,郵電部還需要一張臉皮來遮羞,我們不能將郵電部的這張臉皮硬生生給撕下來……你們要理解成其他地企圖,我也沒辦法。」張恪攤攤手,無可奈何的坐到陳靜對面的沙發上。

科王高科的存在,聯信除了從科王高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