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技術野心 第四百七十五章 海外私募

中銀大廈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庭園,園中有流水、瀑布、奇石與樹木,流水順著地勢潺潺而下,從實用角度來說,潺潺的流水聲也可以吸收周圍高架道路傳來的交通噪音,但是像葛明德這樣的傳統香港人,卻以為潺潺的流水寓意著生生不息的財源,大廈西南角聳立的「和諧相處」的銅塑,兩個巨大的青銅塑像在灰色的花崗岩襯托下甚是搶眼。

張恪站在中銀大廈前,望著有三層樓高的石質墩座,再往上就是映著蔚色天空顏色的玻璃幕牆,凝視著一會兒樓頂的兩隻頂桿,讓人目眩神移。

似乎只要再往前跨一步,就意識著真正要跨入巨富華商之列,張恪卻是頗有意味的欣賞起這座九六年亞洲最為出名的高層建築來,孫尚義、葛明德、周遊、許思他們都很有耐心的等著他抒發無謂的閒情逸緻。

銀亨證券高級副總裁陸律錦與助手已經在中銀大廈的營業廳前廣場恭候張恪、孫尚義、葛明德一行人的到來。

陸律錦與孫尚義通過電話看到他們的車駛入大廈前的臨時停車場,看到孫尚義一行人從商務車裡鑽出來卻沒有著急朝他們這邊趕過來,而是走到中銀大廈西南角細細觀賞些這棟宏偉的建築。

銀亨證券的工作人員都不由的撇起嘴來,這個年代,進入著名證券公司工作的高級職員,都可以稱得上這個時代的驕子,還真的有些不把內地來的土豹子富豪看在眼裡。陸律錦卻很有耐心的站在那裡等孫尚義一行人過來,他聽孫尚義說起過,愛達電子的創辦人年輕得過分,等看清拄著拐拄緩慢走來的張恪,他心裡想:的確年輕得過分而且風度翩翩。

這些天,他將手頭上能收集到地資料都認真看過、分析過,這是一個兩年間藉助內地碟機市場興起而崛起的新興高科技企業。不同以往他印象中的內地民營企業,就算拿嚴格眼光去挑剔,也看不出這家公司在管理環節上存在可以指責的明顯缺陷;當然,這還只是資料與文件上得來的感觀,所以陸律錦更想儘快親自去海州實地觀察一下。

近日,科王電器因為與嘉信電子的合作而在香港名聲大噪。但是真正比較起來,科王電器差距愛達電子太多,從愛達電子提交的完整資料里,愛達電子在系統控制晶元、電源控制晶元等專利技術方面有著超前的準備,當前主流碟機外形還有些粗笨的情況下,愛達電子不僅有能力做出超薄機體,還提出自帶液晶屏的移動VCD概念,相對應的專利技術研發也進行大半,特別是最近與美國TI公司合資的機芯工廠項目。更是毫無疑義的奠定愛達電子在碟機產業的龍頭地位。有美國TI公司這樣的海外電子巨頭參與地合作,更能得到香港投資人的信任,這倒是不爭的事實,而且機芯工廠所需要的部分專利技術竟然來至另一家海外電子巨頭飛利浦,自然更讓人對這家企業充滿期待,有什麼特殊的魄力能將這兩家聲名顯赫的海外電子巨頭拉到旗下一起合作?

一家內地的民營企業在一座並不廣為人知的城市有如奇蹟般迅速的崛起,這過程本身就讓人充滿好奇。

這是張恪與香港證券界人士第一次接觸,幾乎是帶著憐憫地目光看著他們,別看他們現在衣冠鮮楚。也就只剩下半年多的好時光,從整個經濟形勢來看,他們要捱到七年之後才能夠鬆口氣。

初步商談的結果是由銀亨證券對嘉信實業的整個增發方案進行操作指導和業務服務,還需要會計師、資產評估事務所對愛達電子碟機業務進行全面考察並給出權威的評估報告之後,才進一步談判商議承銷方式與承銷費用的問題,當然,銀亨證券也提出為了進一步完善愛達電子的財務結構,會推薦兩家香港投資機構參股愛達電子。

愛達電子從一開始註冊為股份公司以來,總股數變化不大,包括周遊、蔣薇、魯慶生等人在內的股權激勵。總股數由一千萬股才增加到一千零四十萬股左右,根據愛達電子九六年的財務水平,每股凈資產達到四十元,每股盈利更是達到百元。

張恪很清楚要想增發方案順利實施,向發行券商讓出更多的利益那是必然地,這幾乎是國內企業走向海外資本市場必須給剝削的一塊,銀亨證券推薦的所謂的兩家香港投資機構,自然就是銀亨證券的利益關聯機構。張恪同意以每股四十美元的價格向這兩家機構發行不超過一百萬股的股票。

這種非上市股份公司向海外投資人或機構定向增發股票的行為就是尋常意義上的海外私募,根據香港法律師對股份公司的約定,海外投資機構參與定向增發的股票可以在六個月之後轉讓,也就是說,六個月之後。增發方案順利實施。這部分股票轉換成嘉信實業公開發行的股票,投資機構就可以在香港股市減持獲利。

這一部分的獲利通常是發行費用地數倍。

這對愛達電子也是有好處的。有公同利益驅動,銀亨證券自然會更積極的推動增發方案地實行;定向增發一百萬股,對其餘股份的盈利攤薄作用並不明顯,愛達電子能獲得四千萬美金的流動資金,則能徹底解決愛達電子的資金問題,將每股凈資產提高到七十元左右。

也由於有國際機構的參股,愛達電子的價值自然也就有參考標杆,扣除錦湖電子技術研究院與泰忒光電技術研究院以及愛達電子商標部分非視聽碟機類的無形資產,愛達電子——包括電子元器件子公司、集團公司、組裝工廠、精準模具工廠、機芯工廠合資項目等實體資產,也包括對零部件供應企業持股的股權資產,也包括愛達電子商標視聽碟機類的永久授權許可、各類視聽專利技術包括系統控制晶元技術、視頻編碼晶元技術、音頻信號處理晶元技術、音響效果晶元技術、數字信號處理晶元技術以及完整的單碟、三碟機芯製造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資產價值達到四億美金。

自然,增發併購方案通過,愛達電子的市值要遠遠超過這個數,銀亨證券推薦的投資機構此時花費巨資參股,就是希望能在增發併購方案實施之後獲得至少翻倍的收益。

張恪此前已經讓國內會計師事務做出地完整財務報告。並將越秀(公司)對嘉信實業的30%、市值近三億港元的持股冰結起來給這份財務報告做誠信擔保,於12月30日,就與銀亨證券推薦的兩家投資機構簽署募資協議。

如此從權,主要是張恪強烈要求增發方案在九七年六月份之前完成,而根據香港對參股公司必須在持股六個月之後才能轉讓的法律規定,投資機構若想在嘉信實業公開增發股票時將所持股份拋售獲利。就必須立即跟愛達電子簽署參股協議。所幸張恪能提供足額份量的信用擔保資產,不然就這一條雙方就很難達成一致意見。

當然,要完成整個地增發方案,還需要銀亨證券推薦、嘉信實業與愛達電子共同選定的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對愛達電子出具完整的財務、資產評估等方面的報告,除此之外,還需要有碟機視聽專利技術價值方面的專業評估報告,總之是一項很專業並且繁瑣的活,雖然張恪之前做了許多工作,但是並不能使整個程序的環節有所縮減。要趕到九七年的五六月間實施這一方案,時間還是很緊迫的。

※ ※ ※

1月3日,作為參與此次定向增發投資地、在英國倫敦交易所掛牌上市的香港公司國裕投資發布公告宣稱目前已經簽署協議向國內碟機製造龍頭企業愛達電子注資兩千萬美金以換取五十萬股的股票。

這本是很不起眼的一則消息,但是國裕公司的控股母公司國裕集團有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國裕集團也同時發布公告。

謝劍南當時正再次從海州飛往香港邀請葛明信、葛蔭均到海州參加科王研發中心的奠基儀式,聽到這則消息內心百感交集,他們不惜出賣盟友錦城集團的利益,科王之後再向嘉信電子轉讓10%的股份也才獲得不到五千萬港幣的注資,而愛達電子只轉讓不到5%地股份就獲得兩千萬美金的注資。也就是這家英國上市的香港公司國裕投資對愛達電子給出四億美金、三十二億人民幣的估值。

雖說愛達電子在九六年獲得巨額的盈利,但是錦湖、海裕將大部份盈利都轉移出去,謝劍南估計愛達電子的凈資產在三到四億之間,而他們各家股東往科王里投入的真金白銀也超過三個億,這巨大的估值落差,科王甚至不及愛達電子的六分之一,難道僅僅是因為落後一年造成的嗎?

謝劍南到香港之後的心情真是糟糕透了。

他之前對與嘉信電子的合作充滿信心,他之前認為只要獲得嘉信電子的技術、人力資源、資金等各方面的援助,科王能很快的縮短與愛達電子之間的差距,而且九七年底。科王作為央視廣告標王就佔據市場信息資源上的明顯優勢。只是科王在努力,愛達電子也沒有停下腳步,科王引入五千元港元的注資,愛達電子緊跟著就引入兩千萬美金地注資。

很可惜,謝劍南晚上就接到國內張曉健的電話,愛達電子向省外匯管理分局及市工商局等部門彙報的金額不止兩千萬美金,而是翻了一倍。1月5日,張恪在葛家捐贈的香港長葵醫院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