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布局 第四百三十七章 顧全大局

見張恪對合資建機芯工廠的如此有信心,陳信生的好奇心已經給吊到極點,可是張恪非常有耐心的陪他參觀電子工業園,陳信生都耐不住要抱怨了:「好奇心會折磨死人的。」

「總要有時間給丁槐做準備,好吧,我們現在就去科技公司。」

下樓梯時,張恪跟陳信生介紹他將研發中心從愛達電子分拆出來的事情。

愛達電子注重技術上的投入,這一點陳信生早就有所領略,不然TI與愛達的合作絕不可能走到今年的深度。

陳信生問道:「那愛達電子就沒有研發中心了?」

「也有,」張恪說道,「從公司完整結構上,有保留研發中心的必要,只不過是與錦湖電子研究院下設的視聽技術研究室是重合的……」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錦湖電子研究院的觸手已經伸到視聽技術領域之外了?」陳信生認真的問道。

「愛達今年是摟了一些錢,能花什麼地方去?」張恪輕描淡寫的說道,「組建錦湖電子研究所,也是為了方便研究的領域廣一些,不然都在愛達電子研發中心的名義下搞這些項目,內行人看了也會笑我們不務正業的。」

「呵呵,」陳信生笑了起來,「我倒很想看看是怎樣不務正業法,你剛才說準備上一個掌上學習機的產品。技術應該是完全成熟了?」

「過去兩年時間,在影碟機控制系統地研究上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在就想到其他地方試試手……」

愛達在影碟機控制系統上的技術優勢,陳信生是清楚的,TI將解碼晶元外層應用技術的開發都丟給泰忒光電研究院,便是看中泰芯可以藉助愛達在這方面的優勢。陳信生還相信愛達電子應該已經掌握解碼晶元、激光讀取頭之外的所有影碟機技術。

TI、斯高柏還有飛利浦都會向影碟機組裝廠商提供完整地系統解決方案,隨著影碟機功能的日益完善,系統控制日益複雜,系統控制晶元的生產也不是主流影碟機廠商所能勝任,台灣電子廠商及時介入,徹底使得影碟機的生產成為幾個農民工就能勝任的工作。

愛達電子元器件分公司所生產的影碟機控制晶元,除了功能更優越之外,質量穩定性也絲毫不比台灣電子廠商差,愛達電子僅在這一塊就比其他影碟機組裝廠商降低不少成本,只有新科電子在這上面能與愛達電子相提並論。

愛達電子成立還不足兩年。新科電子卻早就是國內電子工業的龍頭企業。

所以愛達電子更能引起陳信生的關注。

要不是考慮其他影碟機廠商可能有的抵制,愛達電子元器件分公司在技術水平上完全可以跟那些台灣電子廠商競爭系統控制晶元的訂單,不過僅愛達電子在影碟機所佔地市場份額實際也代表其在系統控制晶元市場上的份額。沒有必要冒著犯眾怒的危險再去爭訂單;即使不做系統控制晶元地外單,但是利用這方面的優勢去開發其他產品,也正好讓愛達電子的品牌優勢更充分的都發揮出來。

陳信生也考慮到愛達電子遲早會走出這一步。

陳信生也不相信愛達電子只有這麼一點私貨,當然,這都是錦湖的商業機密,陳信生也不奢望張恪會傾囊相告,還是先看看愛達電子在視聽技術上有什麼殺手鐧吧。

陳信生聽張恪親口否認愛達利用成本優勢打價格戰這張牌的可能,也就猜到愛達避免科王從他們的碗里分走一杯羹的另一張牌就是技術領先這張牌。

成本控制與技術領先才能稱得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影碟機生產已經完全實際組件化,台灣電子廠商為了加強在系統控制晶元上的壟斷力度,也加強技術投入。當前愛達所推出地幾款影碟機,其控制系統、伺服系統部分,台灣電子廠商都有相對應的晶元產品提供。從目前的市場實際情況來看,愛達電子並沒有太強地技術優勢。業內雖然對愛達電子的技術實力沒有太高的評價,至少不認為愛達電子的技術實力比新科電子以及那些台灣電子廠商更強,不過由於TI一直與愛達有著密切技術合作的關係,陳信生對愛達還是有很高地期待值。

正值下班時間。城山路是開發區通往主城區地主要道路。車流擁塞,前兩年都還沒有覺得城山路這時間有這麼堵。張恪的車也給夾在車河之中。緩慢向前蝸行。

手機響起,是宋培明地電話。

張恪按了通話鍵,宋培明的聲音就傳了過來:「你回海州了,在你的車裡?」

張恪回頭看了看,他回海州還沒有特意通知誰,宋培明應該看到自己的車了:「是的,九點鐘的飛機,下午一點鐘才到市區,你在哪輛車上?」

「你的腦袋別晃來晃去看了,我就坐在你後面的黑別克里,唐市長也在,剛去開發區回來。沒聽說你今天會從北京回來,蘇津東他人不還在北京接受採訪嗎?我剛剛還在新聞里看到他露面。」

張恪心想宋培明大概是陪唐學謙去開發區考察企業去了,說道:「陪TI的陳總裁先回來。偷偷的進村,打槍的不要,科王的那幫人還以為我留在北京跟他們使壞呢,讓他們提心弔膽著。有什麼不好?還沒有想到要通知你們呢,我們現在去研究院,你們晚上有沒有其他地安排?」

「哪個研究院,錦湖還是泰忒?」宋培明對錦湖的情況自然是了如指掌。

再往前開一段,拐入洪江路就可以去位於海州大學東側的泰忒光電研究院。

「電子研究院,城山路那家。」張恪說道。

「那行。我們的車子就跟在你們後面。」

※ ※ ※

到洪江路,車輛給分流掉一部分,路況總算好一些,不過這時離元器件分公司很近了。

錦湖電子研究院與元器件分公司還在一起。

在元器件分公司前停下來,等後面的黑色別克開過來,張恪跑過來幫唐學謙、宋培明打開車門,唐學謙與宋培明還在討論開發區與主城區之間連接的道路要狠狠修一番地事情。

象山東麓與開發區、益隆鎮連接的道路還是區縣一級的幹道,道路狹窄不說,還沒有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

「六車道?」張恪聽到他們聊天的內容,說道。「我看至少要八車道,得考慮今後十年的發展,以海州當前的勢頭。八車道也頂多管四五年,最好東面再修一條路分流……」

「說起來輕鬆,一條六車道的路,就有人在罵我是敗家子,要上八車道,能多少人懷疑我瘋了?」唐學謙下了車,笑著說了張恪一通,他也認為基礎設施投資要有更大的遠見,不過在開發區與主城區之間建這麼高級的幹道,阻力太大了。他看到陳信生走過來。很熱情的走過去跟他握手:「陳先生,歡迎到海州來做客。」

「都說是外來地和尚好念經了……」張恪嘀咕了一句。

「你想怎的,我下來給你開車門?」唐學謙回頭看了他一眼。

「那會折壽的。大好時光等著我,這件事我絕不敢奢想。」張恪腆著臉說笑,他在唐學謙面前總是晚輩,回頭吩咐傅俊,讓他這時候去學校接唐婧與顧建萍。

「還要等誰?」宋培明見張恪坐在門口也沒有要進去地意思。

「光電研究院的首席科學家。」張恪說道。

泰忒光電研究院的首席主任工程師丁磊。原是TI中國公司的首席工程師。是陳信生推薦他到泰忒光電研究院主持DVD讀取技術的研發,也代表TI公司在泰忒光電研究院的權益。

等會兒吃晚飯時。除了陳信生、丁磊之外,就沒有其他外人,可以請顧建萍與唐婧一起吃晚飯,回到海州,張恪就給許思放了假,讓她休息幾天,在經銷商大會召開之前,他還抽空去一趟香港,之前與孫尚義、葛明德的溝通給劉明輝的跳槽事情打斷,總不能拖到元旦之後。

之前的陳列室擺放著已經推向市場的幾款影碟機,現在,這幾款影碟機都已經撤掉,擺上十幾台樣機,模樣都算不上耐看,就第一台影碟機是市場可以買到地那種精緻碟機,

「多少台?」陳信生疑惑的問張恪,「十八台都是不一樣的樣機?」

「其實只有一台,」丁槐負責解釋,說道,「第一台是當前市場上最新款地影碟機,真正的樣機是最後一台,有十六項較大的改進,恪少的意思是將十六項改進,一項一項的拿出來展示,比較有說服力……」

「恪少,每個人都這麼喚你?」唐學謙很少聽到這個稱呼,感覺新鮮。

張恪腆著臉笑了笑。

「你們下一步推這種機型,」陳信生說道:「你打算將經銷商大會搞成新品發布會?」

張恪拿出來給陳信生看地自然是超級VCD碟機,共有十六項較重要地專利技術,一項一項的拿出來展示,自然有風騷賣弄之嫌,不過很適合在新品發布會上營造一些氣氛。陳信生果然看得透。

張恪笑著說:「至於怎麼做,不是還要跟你商量嗎?」

「跟我有什麼好商量地?愛達在經銷商大會展示新的技術。新款碟機上市,有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