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小皇帝到底是李顯的兒子,還是你的兒子

新的局面開始,大唐走入一個新的時代,萬民當然要跟著同享這一份喜悅。

朝廷因此下令,大赦天下,並免除天下百姓一年的賦稅。

這是空前的恩澤,自大唐建國以來,雖然有大赦天下的舉動,但從來沒有說大赦期間免除天下所有百姓一年賦稅的事發生。也可以說,歷朝歷代都不曾發生,這當然是驚天動地的大好事。

百姓自然奔走相告,一些因今年收成不好,而擔心過不好日子的百姓家中,也少了些憂慮。不要交賦稅,那今天所有收成是屬於自己的,收成再差,也不至於吃不飽肚子,何況還有前幾年的存糧。

其實免除一年賦稅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每年百姓要交的賦稅並不是很多,但朝廷能免百姓的賦稅,說明當權者愛民之心,這如何不讓人欣喜。

百姓其實是最容易滿足的,就這一點,他們就對當權者感激涕零了!

皇糧國稅,從來沒有過天下百姓全免的,這一次全免,影響不可能不大。

當然這是陳易的主意。如今的大唐國庫殷實,各地糧倉的存糧足夠天下百姓吃上很多年,免除百姓的賦稅,並不會對大唐的財政造成什麼影響。陳易已經在考慮給百姓減稅了,借大赦的機會免除一年賦稅,也算是一個嘗試,他和支持這個提議的大臣們想看看,免除了天下一年的賦稅,究竟會對國庫的收入產生多少影響,會對其他方面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如今大唐的國庫收入,商業稅可是佔了大半,免除了農業的賦稅,但商業稅還是要徵收的。

就似他穿越前生活的後世,農業稅取消了,當時也被稱作開天闢地的第一次,但實際影響卻並不大,主要就是因為農業稅占整個中國的稅收比例並不大,取消了也不會對國庫收入有太大的影響。

陳易當然也想在他所領導下的大唐取消農業賦稅,不過在生產力水平並不發達的唐朝,商業貿易並不繁榮的時代,農業賦稅占整個國庫收入的比重還是挺大的,要是取消,那整個國家可能都要崩潰了。要惠澤百姓,只能從其他方面入手,想辦法增加他們的收入!

免除一年的農業賦稅,就當作他這個類似「內閣首相」的尚書令任職以後,為天下百姓謀福祉而做的第一件事吧!要是對大唐的財政影響不大,那後續的減稅手段就可以拿出來。

如今大唐的農業賦稅大概是三十稅一,這在整個中國封建歷史上算是較輕的稅,但陳易還想進一步減輕農民的負擔,只是具體減到多少,還要再琢磨一下。

但減輕農民的負擔,那是肯定要做的,他希望做到國強民富,隨著國家的強大,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當然除了減稅,他還有其他許多招招會用出來。

可以說,他如今登上了大唐最高權力的位置,許多此前想到,但沒條件實施,或者得不到武則天支持的計畫可以提上日程,就比如全年取消宵禁,鼓勵夜間商業貿易;大力促進遠洋貿易;販賣軍火和富餘的糧食;引進外來物種;提高科技研究方面的投入;增辦學堂,增加物理、化學等科技方面的教育;向皇室成員及高官收稅等等措施,都在醞釀或者即將實施當中。

陳易因為控制了軍隊,因此在朝中威望最盛;再又因他提出了諸多劃時代或者說超時代的新鮮事務及計畫,在驚爆許多人眼球的同時,也收穫了更多的認同的尊重。

如果說他逼迫武則天交權差不多等同於發生軍事政變,所獲得權力還不是太穩當的話,那他後續那些安民的舉動,還有在朝事上不同於常人的表現,卻是讓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尊嚴和威望。

朝堂上任何一個大臣,在朝事方面的考慮都沒他長遠,「高瞻遠矚」,這是幾乎所有朝臣對後武則天時代,身居朝堂第一人的陳易的評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樣的口號以前聞所未聞。

原本許多大臣對陳易大力提高那些差不多算是「旁門左道」的技藝地位很不認同,但隨著許多在這個時代人眼中,算是新奇、「高科技」的事物誕生,許多人心中的不滿和怨言也沒有了。

自來水,沼氣池,馬桶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可以給人帶來極大方面的用物,一面世就受到了大多人的歡迎,誰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多些方便啊!

新奇的事物很多,許多東西還算是機密,但越來越多的朝臣們認同了陳易所說的,「大力發展科技」的提法,雖然許多人還不能完全理解「科技」是什麼。

因李世民在當皇帝前以秦王的身份當過尚書令,此後這麼多年,沒有人敢再接受這個職務的任命,沒人敢當,朝廷也再未授這個職事於任何人。

尚書令空缺,尚書省的事務由副職左、右僕射掌管,不過這個狀況因陳易這個異軍突起的人物而改變,李世民之後大唐再一位正二品職的尚書令橫空出世。因原本尚書左、右僕射職位就比中書令、侍中職高,陳易再掌尚書令職後,尚書省的地位越加高於中書、門下省了。

政事堂的例會當然也設在尚書省內。

原本尚書省的所有官衙都設在太極宮,陳易主持尚書省事務後,將尚書省的官衙搬到了大明宮,尚書六部的官衙也搬到了大明宮。大明宮的房舍足夠多,新加這些官衙並不覺得擁擠。

尚書省的官衙位於含元殿西側,這片區域原本是供皇帝臨朝時候暫歇的殿舍,一直沒發揮很大作用,如今剛好拿來安置了尚書省及屬下各部的官衙。

太極宮內依然有許多官衙,三寺九監的官衙依然留在那裡。

太極宮的房舍同樣多,當然不能荒廢,要加以利用。

作為尚書令辦作之用的殿閣自然是最大的,重新裝修過後,呆著非常的舒服。

成了大唐第一位「內閣首輔」,實際上的最高權力者,陳易算是整個大唐最忙碌的人了。因為要處的事太多,他呆在尚書省官衙中的時間遠比在府中時候多,許多日子,他甚至都沒空回府。

幸好,陳易為自己添了一位「小秘書」,這個「小秘書」非常養眼,每天看到這個「小秘書」,心裡就很舒暢,連疲憊都少了很多,做事很有精神。

這個被稱作尚書省內務主薄的「小秘書」自然就是上官婉兒。

因為陰差陽錯的原因,頗具才學的小姑娘上官婉兒並沒被武則天發掘使用,而是被陳易自己「留用」了。武則天雖然沒完全退出政治舞台,但她的女皇夢再也不可能實現,也不可能再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也不需要上官婉兒在她身邊展露才華了。

上官婉兒是個不簡單的人兒,這從陳易這些年對她的觀察,及她才情的展露中得出這個結論。

肥水不流外人田,陳易不希望上官婉兒到其他地方露臉,就讓她在自己身邊坐事。

想著經過幾年的培養,這個小姑娘很可能可以成為她在朝事方面的得力助手,寫份敕令、朝政大綱什麼的,讓她代筆寫出來的文藻水平,肯定不會比他差的。

上官婉兒在歷史上那般著名,玩弄權術多年,被稱為無冕宰相,那就表明這個女人政治才能不錯。

既然政治才能不錯,不讓她到身邊展露才華一下,陳易都覺得是一種浪費。

天天能看到小姑娘在身邊打轉,陳易感覺到做事的熱情都高了很多,正所謂「男女搭配,幹活不累」。而上官婉兒也非常珍惜能在陳易身邊做事的機會,每件事都力求做的最好。

上官婉兒來到陳易身邊做事後,負責起了替陳易起草各種文稿敕令的職,陳易需要寫的那些文稿敕令,全出自她的手筆。上官婉兒的表現果然沒讓陳易失望,甚至讓他很是驚喜。

小姑娘所寫的那些文稿敕令,詞藻華麗程度讓陳易驚訝,語句的嚴密程度也讓他意外。他還真慶幸自己因為私心起的這個念頭,竟然收穫了驚喜。

上官婉兒的才能也在替陳易做事間慢慢展現,有了自己發揮才能的機會,小姑娘自然很興奮,她也越加勤奮做事,甚至一些事上,還給陳易提自己的建議。

上官婉兒的一些建議還是挺不錯的,甚至有畫龍點睛的作用,陳易很是滿意。

更讓他滿意的是,上官婉兒對他生活方面的照顧。

可以說陳易在宮內的生活起居,全由上官婉兒負責,小姑娘在這方面將他照顧的無微不至。

要是陳易宿在宮中,他所有的梳洗穿衣事項全上上官婉兒負責,陳易喜歡讓她做,小姑娘也很樂意照顧陳易。兩人在每天的接觸中,潛滋暗長了一些莫名讓人心動的情愫。

情竇初開的上官婉兒,自小就把陳易當作最親近的人,長大懂事後,更是把各方面表現都很出色的陳易當作偶像一樣崇拜。連續日子的親密接觸下來,那份不知道如何表達的情愫更是熾熱,只是不知道如何表現出來而已。

上官婉兒各方面都表現不錯,陳易看在眼裡喜在心裡,而隨著她年齡的慢慢長大,身體也在起著變化,原本單薄的身子已經慢慢變得圓潤,該挺的地方挺了起來,該翹的地方一點都不含糊。

嬌好的面容,以陳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