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李績的託付

「子應,英國公病重了,你代本宮去看望一下吧!」

「是,娘娘!」武則天的吩咐陳易當然馬上答應。

「聽說這段時間你已經數次去看望了,他的病情究竟如何了?有沒有救回來的希望?」

陳易猶豫了一下才回答道:「娘娘,臣也不瞞你,英國公已經油燈將枯,這次兇險即使能化解,也只是暫時延續他的生命而已,沒有治癒的可能!至多幾個月,有可能沒幾天,他就……」

「這樣啊!」武則天長長地嘆了口氣,走到窗前,推開窗戶看著外面有點蕭瑟的景色,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已經是暮秋初冬時分,宮中落葉紛紛,再聽到李績病重將不行的消息,武則天有點傷感。

當年李治想立她為皇后時候,遭到了以長孫無忌為首的諸多朝中重臣的強烈反對,而李治問詢當時同樣身居高位的李績意見時,李績只是說,這是皇帝的家事,他一個外人不便發表意見。正是李績的不反對,她的皇后位置才得以定下來,以至於慢慢獲取大權,直到現在。

要是當時李績也反對立她為後,那她皇后的位置很難得到的。如果她當了皇后以後,李績不認可,在以後採取不配合的手段,甚至如上官儀那樣建議李治廢后,那她的皇后之位也很可能失去的。

李績在朝中的聲望與影響力,是上官儀遠不能比的。

因為這些原因,可以說李績對她的暗暗支持,使得她對李績有著說不清楚的感激之情,今聽到李績病重將不治,還是挺傷感的。原本想親自過去探望一下,但又覺得她一個女流之輩過去不太合適,想想還是讓陳易這個懂事的人,代表她去合適些。原本她也想派太子李顯去,但這些天李顯也染了風寒,在東宮中卧床休息,行動不方便,也就不打自己兒子的主意了,還是讓陳易去。

陳易已經數次去英國公府了,有時候作為朋友和晚輩的身份,有時候是作為一名醫生去的,不過他每次去的時候李績都是不太清醒的狀態,再因為李績體質差,需要卧床休息,陳易也沒敢過多打擾,但他知道,李績還是有話要吩咐他的。

也不知道是陰差陽錯,還是機緣巧合,陳易這次奉武則天的令,以官方身份來看望李績的時候,李績剛巧醒了過來,而且神智很清楚,聽到陳易來探望,馬上將他喚了進去。

「子應,今日你來的正好,老夫正想找你聊一些事呢!」鬚髮皆白的李績斜躺在榻上,笑呵呵地招呼陳易在一邊坐下。他的另一個孫子,李敬猷站在一邊服侍。

李績的兒子李震早逝,留下兩個兒子,一個是李敬業,一個是李敬猷。

李敬業就是原來歷史上那個起兵作亂,反對武則天的著名人物,李敬猷當然也是從犯。只不過現在這個時空里,李敬業現在以分總管的身份隨高侃出征倭國去了,李敬猷老實的呆在李績身邊,兩兄弟會不會複製原來歷史上的悲劇,誰也不知道,但陳易相信,肯定不會簡單複製的,有可能因為李績的一些特別吩咐,這種可能性就不復存在了。

陳易知道,李績想找他說話,肯定是有話要特別吩咐的。

果不其然,陳易一坐定後,李績就將看起來有點憨厚的李敬猷支了出去,只留下陳易在屋裡。

吩咐讓陳易關上門後,李績將頭往外側,與陳易面對面躺著。

「子應,你懂醫理,想必也清楚老夫的身體情況,老夫這身體啊,可已經不行了,到了行將就木的時候,想必撐不到我那孫兒凱旋歸來了!呵呵!」李績自嘲地笑笑,伸開幾個枯乾的手指看了看,嘆了口氣道:「唉,想當年老夫可以開三石弓,一頓吃三斤肉,騎在馬上可以幾天不下來,呵呵,沒想到如今連個碗都拿不動了,更不要說騎馬揮槍!」

「英國公,你只是病了而已,病了都會沒力氣的,要是你病好了,肯定還有力氣上巴使弓,即使讓你領軍出征,一樣會讓敵人聞風喪膽,一潰千里的!」當年意氣奮發,讓敵酋聞風喪膽的李大將軍,風燭殘年時候竟然也是這般虛弱,陳易不禁黯然。

李績對陳易揮揮手,示意他不要說這些客套的話,「子應啊,老夫的身體自己清楚,都已經這把年紀了,怎麼可能再了?現在是時日無多,趁今日精神尚好,就和你多說幾句,說不定下次就沒機會和你說了!」

「英國公有什麼吩咐請儘管說吧!」李績想說什麼,他已經有點數了。知道自己陽壽將近,肯定有一些託付的。陳易也知道李績肯定看出了他稟賦異於常人,以後大有可為,因此想將家事託付照顧一下。李績如果想託付,那要託付的對像肯定是他的兩個孫兒:李敬業和李敬猷!

還真沒猜錯,李績沒客套就直接說起了兩個孫兒的事,「子應,老夫與你一向交情不錯,也很是賞識你的才學,數次在陛下和皇后娘娘面前薦舉過你,你年紀輕輕就身居朝中高位,老夫是沒看錯你!老夫也別無所求,只希望以後你能照拂一下老夫的兩個孫兒!老夫唯一的兒子早逝,只留下這兩個不成器的孫兒,只是他們老是讓老夫失望,老夫在的時候,還可以管著他們不惹出禍端來,要是老夫去了,沒人管著他們,照顧他們,真不知道他們會鬧出什麼事來!」

這話讓陳易無語,李績說的確實不假,原來的歷史上,李績死後沒幾年,李敬業和李敬猷兄弟倆不就起來造反了,最後落了個悲慘的結局,連帶死去被埋的李績也跟著遭殃,差不多被武則天拉出來鞭屍了。不過李績這樣說,他也不能表示點什麼,忙客套地說道:「英國公不必擔心,你的兩位孫兒已經長大懂事了,此次小李將軍隨高大總管出征倭國,一定會斬獲軍功回來的,以後他們肯定會延續你的輝煌,繼承你的英名,開創出一番成就,光宗耀祖的!」

「希望如此!」李績微微搖搖頭笑笑,還輕輕地嘆了口氣。

這次李敬業隨高侃出征倭國是李績向武則天推薦的,原本武則天並不同意李敬業隨軍出下,畢竟現在李績的身體不太好,據陳易所講有可能隨時出現危險,出征倭國不是一下子就能回來的,要是李績有個意外,李敬業可就送不到李績的終了,這是大不孝的事。但李績卻一力堅持,希望讓李敬業去磨練磨練,最終武則天還是同意了,李敬業得以近江道行軍總管的身份隨軍出征。而近江難波宮是倭國的都城,要是攻取了難波宮,擒獲或者擊斃倭王中大兄,那就是此次最大的功臣,李績向武則天推測讓李敬業也隨軍出征,就是想趁機撈取一下軍功,為以後的晉陞獲取資本。

李績知道,隨著兵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大量火器的研製,大唐的軍力會越來越強,外敵越來越少,說不定以後就沒有什麼大的戰事可打了!不趁這個時候,還有規模比較大的外敵存在時撈取大的軍功,那太說不過去了!兒子早逝,沒有人可以關照自己的兩個孫兒,何況兩個孫兒都不太成器,時常惹禍事,屬於那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李績期望此戰能讓自己大的這個孫兒有點建樹,並讓他得到磨練,紈絝之氣消除,以後能挑大樑,重振李家雄風。

兩人沉默了一小會後,李績還是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說了出來,「子應,你我雖然年歲相差甚大,但結識後性情相投,引為知交,老夫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今日有一些事想託付與你,希望你能幫老夫的忙,老夫感激不盡!」

「英國公太客氣了,你儘管說,只要晚輩能做到的,一定答應!」

「老夫希望你能替老夫照顧一下這兩個不孝孫兒。」李績輕咳了幾下後,深呼吸了兩口,閃著精光的眼睛盯著陳易的臉,「老夫知道你心智大異於常人,來日不可限量,許多事只有你能做的到,各方面遠勝我那兩個不孝孫兒,希望以後你能幫攜他們一二,老夫相信你能鎮服住他們的,老夫也有遺言留給他們倆,要他們聽從你的吩咐,任何時候不得有誤,如果他們不聽從,你可以任意處置!」

精力不太濟,李績不想再和陳易繞圈圈說太多的客套話,說了這麼一會話,已經讓他有點吃不消了,也拉下臉面直接就說明了意思,也不理會陳易會怎麼想!

這話讓陳易吃了一驚,趕緊推辭,「英國公太高看晚輩了,晚輩何得何能,如何敢當英國公這般託付,還請英國公千萬別這樣,以後晚輩一定會和你的兩位孫兒多多交集,但不敢命令他們做什麼!」

「子應,你就別推辭了,老夫知道,天下間只有你能讓老夫放心託付這件事,你就答應了老夫的請求吧,老夫起來給你行禮了!」李績說著,掙扎著想起來。

「英國公請躺著!」嚇了一跳的陳易趕緊上前,扶住李績,也不敢再推辭,只得答應:「英國公,晚輩答應你就是,一定不負你所託,負起管教兩位李家孫兒的事,還請你放心,一定會照應好他們的!」

李績都不顧及臉面,想對他這個晚輩的晚輩行禮了,他還能再推辭什麼?只能答應。唉!

陳易相信,李績和孫思邈、裴行儉等人有點類似,都是那種善相面的人,不然演義中不會將其傳的神乎其乎的,老傢伙一定看出了他的與眾不同來,才不惜屈了身份將兩個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