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末路英雄

1

統計資料顯示,國民黨入緬前的1949年,金三角鴉片產量僅為三十七噸,這個數字與當時東南亞各國鴉片產量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僅以越南、寮國和泰國為例,這些國家鴉片產量均超過一百噸,可見當時金三角還算得上一片凈土。

六十年代前,也就是國民黨殘軍反攻大陸的「勐薩時代」和柳元麟時代,金三角鴉片生產也無明顯變化,1959年世界衛生組織估計,金三角鴉片產量約為六十噸,這個數字仍然不足以對人類生活構成威脅。

這期間相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一件大事,這件事看似與金三角無關,然而歷史表明,它對金三角乃至整個世界禁毒運動都將產生舉足輕重和意義深遠的影響。北京政府僅用三四年時間,就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歷史性地完成禁毒壯舉,中國大陸不再有罌粟遍地煙禍橫行的景象。中國政府為全世界做出一個榜樣。中國禁毒成功意味著世界最大的鴉片產地和市場消失,但是這並不等於毒販坐以待斃,市場供需槓桿就是靠利潤刺激生產,毒品暴利給不法商人帶來巨大財富。也就是說,市場可以培養,可以開闢,只要有人吸毒,毒品就會被源源不斷製造出來。

我們看到,進入六十年代,尤其是國民黨帝國崩潰之後,作為反攻大陸的軍事橋頭堡不復存在,政治意識被淡化,金三角鴉片種植業反而開始興旺,以迅猛勢頭快速增長,產量也像滾雪球一樣成倍上升。六十年代中期突破一百噸,1970年突破一千噸,十年間產量翻了十番。到八十年代更是不可遏制,創下當時的世界紀錄二千噸,令全球震驚。後來這一紀錄屢屢刷新,九十年代金三角鴉片終於突破二千五百噸大關,成為全球最大的毒品王國。

與這一組數字相對應的是,世界吸毒人數直線攀升,九十年代國際麻醉藥品管制委員會發布公告稱,全球吸毒人口約為三億,也就是說平均每二十人之中有一人吸毒,其中百分之六十六為青少年。1994年,全球毒品走私總收入約佔全球商業貿易收入總額的百分之八,達到四千億美元!

對我來說,上述數字提供一條可供參考的變化的歷史坐標線。我的疑問在於,為什麼恰恰六十年代是一條分界線?五十年代國民黨興旺時期,金三角毒品處於休眠狀態,政治對於毒品生產有抑制作用嗎?或者說,五十年代播種,六十年代開花,七八十年代結果,這是歷史發展的周期規律?1961年,國民黨殘軍的沒落直接導致金三角毒品王國的興旺,這是偶然性使然,還是因果關係?我將目光投向雲遮霧罩的亞洲南部金三角,在那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無數巨大的問號像漂浮的冰山,它們將自己的真面目隱藏在水下,隱藏在歷史暗河的深處,只露出八分之一的山峰若隱若現地向我迎面駛來。

2

我的另一位泰國朋友劉舟是個詩人,說「泰國朋友」不十分準確,主要是不夠親切,因為很多年前他同我一樣也是雲南知青,也在邊疆插隊,後來去了金三角,當過緬共,打過仗,吃過很多苦。再後來他輾轉到了塘窩,娶了當地一位漢族姑娘為妻。姑娘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文煥將軍的妹夫,原國民黨第三軍參謀長古少卿將軍。

劉舟是個執著的漢語詩人,性格十分豪放,泰語至今說不好,漢語詩卻寫得激情澎湃。他寄給我許多詩作,其中部分在國內刊物發表。他這樣吟唱道:歷史的長河嗚咽流逝 暗淡的歲月不再重返 普天下炎黃華胄 攜起我們森林般的巨手 重鑄黃魂九鼎。

他對我說:「你知道我為什麼熱愛詩歌?為什麼痴情不改,一往情深?」

我說:「理想主義?愛情至上?或者生活優越,低吟淺唱?」

他哈哈大笑說:「什麼這樣主義那樣主義。告訴你,你受過刑嗎?或者中槍傷而沒有麻醉藥,所以你就得拚命地吼叫,把那些可怕的疼痛從喉嚨里吼出去。」

這個比喻令我毛骨悚然。我說這是詩嗎?是恐怖主義。

他說你在緬北流浪那陣,我正在勐版打仗,為生存而戰。一個人,一群人,一個社會如果到了僅僅為生存而戰的時候,你就到了毫無人格、信心、自尊和理想可言的地步。你變成野獸,你的敵人也是野獸,弱肉強食,茹毛飲血,你的神經就壓迫變形,這時候我想到寫詩。

我反駁說:「你岳父,還有段希文李文煥他們打了一輩子仗,一輩子不得安寧,他們寫詩嗎?」

他嘆口氣說:「其實他們都寫詩,只不過各人方式不同。你看那些將軍身後墓碑上,哪個沒有留下無限感嘆,那不是詩又是什麼?」

我立刻表示服氣,承認他的話很有道理。對戎馬一生的軍人來說,他們不是用手中的槍寫詩么?我說你岳父他們在金三角打仗究竟為什麼?為信仰,理想,還是權力、金錢?

詩人陷入沉思,最後悲觀地搖搖頭說:「我認為只為一個目的,那就是『活著』。」

無獨有偶,我有幸採訪和認識的許多老軍人:雷雨田、楊紹甲、李崇文、豐順禧、梁中英、黃科、馬鹿塘和勐薩郊外的老人,他們都無一例外表情莊重地使用這個名詞「活著」。事實上活著是勝利,誰活在最後,就能看到或者接近希望,雖然他不一定活得最好。

雷雨田回憶那個艱難歲月說:「後來無路可走,好像降臨一個死亡的世界,那時候我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活下來。」

我說你們怎麼選擇美斯樂?是偶然,還是必然?

老人想想回答說,都算吧。

我以同樣問題詢問楊紹甲將軍,我說你們為什麼選擇塘窩而不是別的地方作根據地?他苦笑說,因為走不動了。

另一位梁中英將軍則指著自己腿上的傷疤,乾脆地說:「都是命,死了是命,活著也是命。遇見什麼人,跟誰走,那都是命!」

3

公元1961年雨季說來就來。

彷彿旱季還在逞凶,兇惡的陽光炙烤得地面積起厚厚的粉塵,沒有風,那些細小塵埃隨著熱氣流上升,明凈的空氣彷彿融化的玻璃發出陣陣顫動。人們躲在屋檐下,水牛把龐大的身軀浸泡在河溝里,狗們趴在樹下伸舌頭。到了下午,空氣變得滯重起來,太陽好像抽筋一樣突然散了神,變得有氣無力,堅硬的光線像風箏那樣飄飛起來,空氣中明明白白地增加許多水份,變得濃稠粘滯,於是人和牲口都一齊張大嘴巴,像扔在沙灘上的魚一樣徒勞地張合,好像他們都用腮而不是肺呼吸。

這時候雨季就像一頭陰險的鱷魚一樣撲上來。

積蓄了整整一個旱季的積雨雲團好像衝破閘門的洪水,洶湧地撲進中南半島上空,長長的閃電像鞭子兇猛抽擊大地,猛烈的炸雷由遠及近,發出駭人聽聞的巨大爆炸聲,於是潮濕的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刺鼻的硫磺味。颱風橫衝直撞,將海平面擠壓變形,就像萬噸水壓機擠壓一張薄鐵皮,將它們變成幾十米高的波峰浪谷,然後驅趕它們浩浩蕩蕩地衝上陸地來。城市和村莊被沖毀,樹木、行人和房屋被捲走,颱風還像一個野心勃勃的封建暴君,到處攻城略地,把蓄滿水分的積雨雲團源源不斷地趕往大陸深處,將山林覆蓋,河溝注滿,淹沒低地,沖毀山坡,引發洪水和泥石流,將山川大地變成一片汪洋澤國。

這一年全世界都籠罩在「厄爾尼諾」現象的可怕陰影之中。中國後來宣布發生百年不遇的災害,饑荒在全國蔓延,時間持續三年,死亡人數未見公布。史稱「三年自然災害」。

段希文騎在馬上,沿著泥濘山道艱難前行。

頭頂大雨如注,山谷彷彿變成一座昏暗的牢房,低矮的雲層擠壓樹梢,疲憊的隊伍像蝸牛一樣在崎嶇的山道上緩慢移動,人人臉上都掛著茫然和疑問的表情。段希文憂鬱地望望天空,心裡沉重地嘆了一口氣。

第五軍從貓兒河戰場緊急撤退,之後一度進行戰略大轉移,先是根據台灣命令渡過湄公河,試圖像當年佔領金三角那樣在寮國北部重建根據地。誰知這回是美國人站出來反對,因為他們不願意看到一個新的不安定因素加速寮國內亂,白宮直接向台灣施加壓力,台灣不得已,只好命令柳元麟撤軍。第一、二、四軍服從命令,經由泰國空運撤台,第三、五兩軍再次聯合抗命,宣布就地獨立。

獨立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台灣不承認,取消番號,你就名不正言不順,這支連國籍也沒有的漢人隊伍只好變成土匪。

寮國政府宣布非法入境的漢人軍隊為不受歡迎的人,政府軍出動飛機和地面部隊攔截,第三、五軍在寮國軍隊打擊下不得不落荒而逃。早有準備的緬甸軍隊當然不肯放過這個報一箭之仇和痛打落水狗的大好機會,他們像獵狗一樣撲上來,一路圍追堵截乘勝追擊。時光流轉,此殘軍非彼殘軍也,第五軍痛失根據地,流離失所,又經歷內部分裂,情報不靈,到處被動挨打,變成喪家之犬。好比從前威風凜凜的獸中之王,一旦受傷落魄,它的敵人包括那些最膽小的豺狗都會猛撲上來撕碎它。為了不被敵人消滅,他們只好不停地行軍轉移,冒著大雨在金三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