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卷 天下太平 第350章 進軍盛京

公元一三八八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從鴨綠江邊威化島回兵佔領首都開城並發動政變。一三九二年,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並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陽(今韓國首爾),史稱朝鮮王朝。後來的李氏朝鮮繼續長期是中國各王朝的附屬國。

朝鮮王朝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採取事大主義。從一四一六年至一四四九年年,朝鮮在鴨綠江東岸地區設置「西北四郡」,在圖們江南岸地區設置「東北六鎮」,將一部分建州女真驅趕到了中國境內,其中包括努爾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耳。一五九二年,日本的豐臣秀吉派兵十六萬第一次侵入朝鮮,一度佔領漢陽和平壤。朝鮮國王李昖屢次遣使向宗主國明朝求援,明朝派軍援朝。一五九三年,明朝和日本開始議和。一五九七年,日本的豐臣秀吉再派水陸兩軍約十七萬人第二次侵入朝鮮,經朝鮮求援,明朝再援朝鮮。一五九八年,日軍被擊退。朝鮮史稱「壬辰倭亂」,中國稱「萬曆朝鮮戰爭」。一六一八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派兵協助明朝。一六二三年,朝鮮內部政變,擅自廢黜國王李琿。大明登萊巡撫袁可立嚴辭主張「待中國更立」。一六三六年,後金攻佔朝鮮全境,朝鮮國王李倧投降,改向後金朝貢,成為清朝的附屬國。

得知了張雷帶領二十多萬大軍登陸朝鮮,朝鮮國王李倧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到邊境來迎接。

張雷看到李倧帶著整個文武百官來到邊境,不由得笑了,看來這朝鮮還是習慣明朝的管轄啊,那些韃子連管個附庸國都如此不得人心。

「我是張雷,大明朝駙馬,見過國王陛下。」張雷來到李倧的面前,雙手抱拳微微鞠躬說道,雖然只不過是一個附庸國。但是好歹也還是一個國王,必要的禮節還是有的。

李倧笑了,說道:「哎呀,天朝上國的使者,我們已經盼望了你們很長的時間,希望天朝上國的神軍能夠幫助朝鮮打敗滿清的侵略者。我李倧在這裡向你們表示感謝。」

「我這次過來就是和國王你商量這件事情的,不過在這裡談事情可不是什麼好地方。要不咱們就……」張雷說道。

李倧馬上醒悟過來,這裡正是大明帝國,滿清帝國還有朝鮮三個國家的交界之處,再加上如今東風凌烈,確實不是談論的好地方,於是趕緊說道:「你看你看我。見了上國使節,都高興得忘乎所以了,真是罪過罪過,聽說你們要來,其實早就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住處,你們還請隨我來。」

於是在李倧的帶領之下,一行人都跟隨著他往朝鮮的平壤而去。

一路上。明朝的軍隊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看著朝鮮百姓那真誠的笑臉,張雷頓時就覺得自己做的這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而跟隨著而來的李自成似乎也受到了這個場景的感化,臉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張雷看在眼裡,喜在心上。

當然,單單就張雷率兵進入朝鮮這一件事情來說,屬於幾家歡喜幾家愁。歡喜的是朝鮮的李氏王朝,他們有望拜託清朝的控制。而愁的有兩家,一家自然就是接連在張雷手中吃癟的皇太極一系了,而另外一家卻是崇禎。沒錯,就是崇禎,得知張雷在北邊接連力挫了滿清的士兵,他是十分高興的。但是張雷進入朝鮮這件事情卻在朝野上下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大家都認為現在國內的動亂都還沒有平頂,馬上就率軍進入朝鮮,這是捨本逐末的做法。下面大臣自然也是對張雷各種指責,將他貶低得一無是處。為此,崇禎給張雷下旨,讓他回國,張雷怎麼會去理會他,只回了一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就不再理他了。崇禎雖然是氣憤,甚至是滿腔怒火,但是也無可奈何。他可不是宋高宗,身邊也沒有秦檜,敢連下十二道金牌將他給召回來。

而此時,正是張獻忠得意的時候。正月二十五日張獻忠攻打蘄州。荊王府將校郝承忠,暗通張獻忠,為內應導其軍攻城。知州許文岐開炮,打死許多義軍。夜半,下大雪,張獻忠攻破西門入城,文岐與指揮岳璧被俘死。三月,二十五日,張獻忠自蘄州率軍攻入黃州,同知朱統鎙御之,死於陣。黃州居民多棄家而逃。黃岡知縣孫自一、縣丞吳文燮、衛指揮郭以重俱死。克黃州周圍各縣。

當然,這都是老慣犯了,在這一段時間裡面,又有人成立了新的造反組織,這個人來自屢次在張雷後面撿便宜的那個左良玉的軍隊。起因是左良玉軍多降兵叛卒,桀悍不馴。在崇禎十六年三月,裨將王允成為亂首,擁兵十餘萬,自九江而下,破建德,劫池陽,泊舟於三山、荻港,盡奪民船以載兵。都御史李邦華草檄告左良玉,並用九江庫銀十五萬兩餉之,而身入其軍慰勞,左良玉軍稍安。

局勢動蕩,崇禎也是廣開言路,期望能夠想出辦法來。

三月十四,大學士吳甡奏陳集兵措餉。他說:今日集兵措餉,必鞏固江南,乃可恢複江北,則武昌九江其要衝。賊精兵不下二、三十萬,我兵非十萬不能爭鋒。孫傳庭敗余,收拾殘卒無幾,須俟虜退後,邊鎮援兵調赴秦中,聽孫傳庭選調剿寇。兵力為少厚。臣宜道金陵,急趨九江、武昌,相機進止,且可調集兵餉,接濟江北。黔督提並秦、蜀、晉、豫、應、皖、江淮各撫鎮兵扼險。崇禎帝從其議,遂議設標兵二萬。

不久之後,兵部右侍郎倪元璐奏陳時政。他說:今之本謀存乎主術。力行仁義,提振紀綱,愛惜人才,崇尚氣節,定心志。一議論:信詔令,慎刑賞,其下則竭忠畢力,惟敵是求,如此何患大功不成。太平無日!臣沿途凡遇兵將,輒稱敵實難殺,而遇難民,皆雲敵實可圖,蓋兵將見形,難民見情。凡稱鐵騎精兵綿亘數十里,衝突飄忽所向無前者。形也;兵將見而震之,真敵無幾,遼人過多,又敵人歸營,散渙疏略,夜即淫酣。弢弓熟寐,又中怯畏死,稍失利即合營痛哭。又遼人每陵西虜,心志不咸者,此其情也,難民入敵中而知之。夫攻形用力,攻情用謀。今行間諸臣,烏有能用謀。一為掩伏偵間之事者,寡不可御眾,弱不可御強。雖零捷時有而大獲無聞,防守有餘而剿擊不足,非不用力,勢使然也。至於我兵情形,惟見單弱。臣至淮上。此天下重鎮,乃撫院標兵不滿三千,每日兵餉不過五分。撫臣史可法,最稱忠勇,當敵攻淮北,亦僅畫河而守,遏敵南渡。濟南、德州土兵皆不滿千。山東標兵亦僅三千,其餉皆同淮上。所見應天、浙江、江西援兵,皆無馬甲。餉有不足四分的。總兵唐通,今之名將。統兵不滿三千,曾對臣言:亦不任殺敵。竭天下之財以養兵,而兵飢如此,宜乎兵多,乃餉薄而兵少又如此。臣誠不知其敵。今敵分東、西二路,東路諜至青縣大城,西路諜從定州移方順橋稍西。臣度其必俟兩幟相望,西路從保定突沖良、涿,轉掠過東,合營出口。宜及敵未合,盡集各路兵並攻東路。勿擊首尾,避其鋒悍,制奇設伏,直搗中堅。凡敵輜重難民,率居中堅,猝擊沖之,難民必亂,勢成破竹。東路既潰,則兩路自不敢東,勢不得不趨固、龍二關,罣於險阻,於是合山西、宣大、保定三路重兵,遮追夾擊,亦可得志。如此庶成大創,去不復來。今敵分兵亦與俱分,恐敵合兵不得複合。敵勢并力奮死,即遂翻然枕席上過,孰復有誰何者乎!臣度遼人報功,以奪回難民牲口,張皇露布,此於九牛一毛何損,急須傳飭,方今禦寇機宜,在於足財安民。以臣愚見,督撫行軍,必假利柄,一切屯鑄鹺榷之務,悉聽便宜。所稱滿用滿錢,勝氣自出。昔宋邊將家屬皆食於縣官,市租榷稅,悉捐予之。凡將皆有黃金享士,牛酒稿師。終宋之世,名將如雲。職此之故,馭將之法,必使難貴易富,貴極必驕,富極必勇。伏候聖裁。

話分兩頭,各表一段。張雷知道朝廷裡面的那群人現在肯定是在說自己的壞話,但是他是從來都不會在意這些罷了,那些人純屬吃飽了沒事幹,空談誤國四個字就是為這種人準備的。張雷依舊是我行我素,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也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更知道自己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那就足夠了,自從他招募士兵訓練新軍開始他就決定了要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拯救這個國家,就連崇禎的話也不打算聽了。

幾十萬人馬在平壤距離皇宮不到二十里的軍營裡面駐紮了下來,在張雷的支持之下,李倧將所有的清朝廷的力量全部都驅趕了出去,清軍雖然很是氣憤,但是在張雷的威脅之下也不得不照做,就這樣,經過了半個月的努力,李倧將清朝廷的勢力全部都驅趕出了朝鮮,然後在張雷的慫恿之下上書崇禎表示願意向明朝廷俯首稱臣。

接到李倧的投降文書,崇禎顯得十分高興,這是為他長臉的一件事情,對張雷的仇視在這一刻也感覺淡了一些。

在平壤的朝鮮皇宮,張雷與李倧在書房裡面商量怎麼樣來對抗清軍,張雷早已經打定了主意,要將滿清韃子給徹底剿滅,和之前的大和民族一樣,根本就不需要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不過原因可能有些不一樣,張雷剿滅大和民族的原因是這個民族似乎是自打娘胎出來就帶著無數齷齪的品質,比如說出爾反爾比如說自大愚蠢。而張雷剿滅韃子的原因則是,這是一個目光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