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卷 天下太平 第345章 奴兒干都司

蒙古騎兵在火器的進攻之下,無敵的衝鋒瞬間就被瓦解了,雖然李自成的士兵對於操作還不怎麼熟練,但是武器的殺傷力還在,這是它們原本的屬性,不因為操作者的水平而有所改變。

漸漸的,那些士兵似乎也掌握了一點點的訣竅,開始學會瞄準了,蒙古鐵騎的傷亡開始增加,但是他們也已經衝到了李自成的隊伍的前面。大炮還在不停地轟鳴,帶走蒙古鐵騎的性命,三眼銃還在響著,射出一發又一發憤怒的子彈。

經過了小半個時辰的抵抗,蒙古騎兵還是如願以償地來到了李自成的隊伍的最前面,他們開始以為這只不過是一支普通的隊伍,所以想要將他們的物資全部搶了,但是卻咩有想到自己遇見的是一支軍隊,一支擁有現代化武器的軍隊,所以他們的傷亡很大,戰馬死傷很多,卻沒能夠搶到一點兒東西,所以他們不會善罷甘休,所以他們拿著手中的彎刀衝進了李自成的隊伍。李自成的這些士兵也都是用刀槍出身的,又怎麼會懼怕這些蒙古人?於是他們紛紛丟掉了對於他們來說一點兒也不熟悉的三眼銃,拿出了自己的寶貝武器,和這群蒙古騎兵混戰在了一起。

雙方交戰在一起,這個時候李自成自然也不會閑著了,他手中的長劍上下翻飛,不一會兒就殺了七八個人,雖然是作為主帥,但是他的戰鬥力依舊是很強悍的。

「闖王小心。」李自成剛剛一劍出去將一名蒙古人給刺死,看著血液從脖子噴射出來,李自成感覺到自己的血液也開始沸騰了,就在這個時候,後面一名士兵突然之間大聲叫道。李自成轉過頭去,剛好看到一名士兵為了替自己擋刀而被蒙古騎兵切成了兩半,血液淋了他一身,腥臭無比。

「他媽的。」李自成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士兵為了救自己而死去,心裏面的怒火是沒有辦法說明的。既然沒有辦法說明那就只能夠宣洩了,他二話不說直接上前一步,用自己手中的寶劍為那名士兵報了仇。

雙方激戰,喊殺聲震天,過了大約兩個時辰,一直到夜幕降臨,那些蒙古騎兵還是沒有能夠搶走他們想要的東西。而人員的損失已經達到了一個很恐怖的地步,再這樣打下去,他們恐怕就要全軍覆沒了。

「撤。」那邊的主帥叫了一聲,剩下來的那些騎兵突然之間就全部停手了,想辦法脫離戰圈,騎上戰馬離開了。現場只留下了無數的屍體。

李自成看著他們離開,卻沒有派人去追趕了,有的人機靈,拿起三眼銃就打,居然也打死了好幾個人。

放眼望去,這周圍已經是一片狼藉,各種屍體橫七豎八的。李自成不由得嘆了一口氣,吩咐下去說道:「統計一下咱們的傷亡情況,那些死去的兄弟就都火化了吧,在這裡找個風水好的地方將他們葬了。」

忙活到深夜,大家把屍體都堆放在一起,點燃了一把大火,熊熊燃燒的烈火在整個草原上面顯得那麼顯眼。生還的士兵們都圍攏在一起,看著這一堆篝火。它意味著有多少的兄弟離自己而去了,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大火足足燃燒了半個時辰才熄滅,地上堆上了一對灰燼,這些都是戰死的人的骨灰,李自成下令就在這裡幫他們壘起了一座墳堆。然後才休整隊伍繼續前進,今天的這一場戰鬥他們居然損失了兩千多人,由此可見這蒙古騎兵的兇狠果然是名不虛傳的。但是他不能夠繼續再這裡呆著了。他們必須要前進。到了第二天白天的時候他們找到了水源,李自成下令大家把自己身上都清潔一下,至少把身上的血漬洗掉。

第二天的時候他們來到了一個居民的聚居點,不是漢人。而是滿清韃子。李自成下了命令,將村子裡面所有的人全部屠殺了個乾淨,把所有的糧食都拿過來為自己所用,在村子裡面大快朵頤了一頓,他們帶著糧食繼續前進。這種行為就是以戰養戰,用戰爭掠奪來的資源為自己所用,從而培養出能夠更加兇狠掠奪的士兵。

對於自己的這種行為他們自然有自己的說法,按照李自成的理解,既然殺的都是韃子,那就是沒的錯的,雖然不是士兵,但是他們也可以養士兵,也可以為韃子兵提供不給,所以該殺。終於,就這樣一路打一路掠奪,他們來到了張北。

張北縣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在這塊土地上,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大都留下活動的足跡,古稱「天閑芻牧之場」。商周時期,北方遼闊地區活動著一個游牧部落,時人稱之「鬼方」。到春秋時期,張北縣屬無終國。無終為山戎族,周初歸附周,後被晉國大夫中行穆子擊敗,終為晉滅。春秋後期,本縣為東北東胡游牧部落勢力範圍。公元前279年,燕襲破東胡,逼迫其退卻千餘里,本縣隸上谷郡地。到戰國後期已入據秦、趙、燕三國境北。漢初,高帝劉邦北征失敗,只好跟匈奴和親,劃分疆界,自此本縣改屬匈奴,後又復歸漢,為烏桓居地。直到北魏初,為拱衛首都平城,在北部沿邊設六個軍事據點,以防柔然族,稱六鎮。520年本縣置懷荒鎮。六鎮暴動失敗後,北魏政權土崩瓦解,分裂成東、西二魏,不久被北齊、北周取代。唐貞觀四年歸唐,約五十年後又轉歸契丹。遼、金、元三代民物熙阜。遼屬西京道歸化州,稱燕子城或燕賜城。金設柔遠鎮。後設柔遠縣,復設撫州,俱治今張北,本縣大部分該州縣地。元為「腹里」之地,置隆興路高原縣,1307年,元武宗海山建中都於張北境內的旺兀察都(白城子),同大都(北京)、上都(開平,今正藍旗)並稱,成立皇室往返於大都、上都之間的巡都。皇慶元年(1312年),改隆興路為興和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起義軍劉福通部將關先生、破頭潘出師山西,克大同、興和塞外諸郡,一把火燒了元中都。明為邊徼。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興和府,四年後為元據,府廢。七年,明將藍玉再拔興和,自此本縣入明版圖。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興和守御千戶所,永樂二十年(1422年),被蒙古攻破,後遷至宣化,本縣遂為韃靼勢力範圍。

韃靼唐代指蒙古高原東邊的塔塔爾部。明朝時稱達延汗統一的東部蒙古,與瓦剌對立,分為察哈爾、土默特、科爾沁、鄂爾多斯、阿速(奧塞梯人)等部。韃靼人最早見於唐代突厥文碑銘和某些漢文記載。突厥的覆亡和回鶻的西遷等,一再給韃靼人提供了向西推進的機會。自唐迄元先後有達怛、達靼、塔坦、韃靼、達打、達達諸譯,其指稱範圍隨時代不同而有異。是多個族群共享的名稱,包括以蒙古族為族源之一的游牧民族、在歐洲曾經被金帳汗國統治的部份突厥民族及其後裔。中國今天的少數民族之一塔塔爾族和俄羅斯等地的韃靼族都源自古代蒙古草原上的韃靼人。1368年明軍攻佔大都,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元政權退居漠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蒙古分裂成韃靼和瓦剌。

到了張北之後,李自成又接到了一次張雷的補給,頓時對張雷的話又多相信了幾分,趁著這一股勁頭,他們從張北進入了赤峰,再從赤峰趕到了奴兒干都司。

奴兒干,亦稱「耦兒干」、「努而哥」,或作「納爾干」。據《黑龍江古代簡史》載,清人稱為尼嚕罕(滿語「國畫」之意),表示這裡山川如畫,風景秀麗。奴兒干都司,是明朝在黑龍江下游設置的管轄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等地區的最高地方軍政合一建制。明洪武八年,在東北地區南部設置遼東都指揮司使。洪武二十八年,明總兵官周興等進軍到腦溫江、忽刺溫河和斡朵憐一帶,派官招撫,始建衛所制,設指揮使和千戶。明永樂七年,明廷決定,升奴兒干衛為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干都司」,駐奴兒干城。奴兒干都司為地方最高一級的軍政合一建制,直隸於明朝中央政府。明廷經常派遣欽差大臣到奴兒乾地區巡視。太監亦失哈從永樂九年至宣德八年的22年中,曾10次前往視察,對都司、衛、所官員授予官職、印信,賞賜衣物錢鈔。並在奴兒干都司的山頂上,修建了永寧寺,先後留有「敕建永寧寺記」和「宣德八年重建永寧寺記」兩塊石碑。

奴兒干都司轄區,幅員遼闊,西起鄂嫩河,東至庫頁島,北達外興安嶺,南瀕日本海和圖們江上游,包括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至庫頁島的廣大地區。轄區內廣置衛、所,作為都司所屬的地方軍政建制。在奴兒干都司建立前後,明永樂元年至七年,陸續在松花江、嫩江、鄂嫩河、精奇里江、亨滾河和烏蘇里江流域設立130餘衛,到萬曆年間,奴兒干都司轄區內增加到衛384、所24、地面7、站7、寨1,通稱384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