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運籌帷幄(1)

1

民國時期的荊楚大地,戰禍頻仍百姓遭殃。

武昌裕華紗廠曾經遭遇兩次較大戰火,險些成為軍閥混戰的犧牲品。一次是民國十四年(1925年),北伐軍進攻武漢,大火將廠房燒毀近半。北伐軍入城後還強征「勝利稅」,導致生產大幅萎縮,經營利潤嚴重虧損。

另一次則是民國十九年(1930年)爆發的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桂(李宗仁白崇禧)大戰,戰火殃及半個中國,武漢百業凋敝民不聊生。對企業家來說,發展生產的前提是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問題是各路軍閥才不管老百姓死活,他們熱衷於爭奪地盤擴大勢力,打敗仗的軍隊縱兵搶劫如狼似虎,打勝仗的軍隊同樣毫不留情搜刮民脂民膏。軍閥混戰大半年,導致大批企業破產倒閉,裕華紗廠也奄奄一息舉步維艱。但是日本人開辦的東洋紗廠卻不受中國內戰影響,他們有租界保護,有本國政府的治外特權,工廠大門口甚至還派有海軍陸戰隊站崗,所以日本商人乘虛而入大舉搶佔市場,把弱小的中國民族工業逼進死角。

於是中國市場多次出現「花貴紗賤」的雪崩行情。

「花貴」是指作為生產原料的棉花價格飛漲,而作為產品的棉紗卻價格一路下跌,市場俗稱「雪崩」。大肆製造這種市場混亂的罪魁禍首正是那些居心叵測日本商人,他們借中國內戰大肆哄抬原棉價格,低價拋售棉紗,其罪惡用心就是一舉擠垮中國紗廠,達到壟斷中國市場的目的。

剛剛起步的中國紡織業遭此內憂外患的沉重打擊,不僅許多中小紗廠紛紛破產關門,連一些名氣很大的企業也陷入困境,不得不宣布停工停產。此時的裕華紗廠亦不能倖免,工廠負債纍纍,資金周轉不靈,當債主登門逼債時,昔日的眾多追隨者已經不知去向,跟在張松樵身邊只有一個忠心耿耿的工廠主管肖老大。這時候我爺爺說了一句名言,他對我奶奶說:人是打不倒的,除非你自己倒下。

那時候已經沒有人相信張松樵還能不倒,他就像一棵樹榦被掏空的老樹,很難抗拒撲面而來的狂風暴雨。即使在忠心耿耿的肖老大看來,裕華紗廠的倒閉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除非出現奇蹟。只有一個人仍然堅定地站在張松樵一邊,她就是我奶奶柳韻賢。柳韻賢問她的丈夫:工廠關門以後你去做么子呢?

張松樵答:回柏泉鄉種地,或者再去討飯。

柳韻賢憂鬱地笑笑說:我不怕跟你討飯,但是討飯能討回來你的工廠么?

張松樵不解地問她:你有么法子?

妻子把一隻雕花的紫檀木匣子推到丈夫跟前,那是屬於一個女人的全部私產,包括金銀首飾、房產和銀票(存摺)。她堅定地說:你一定要熬下來,時間就是我們的救兵。

張松樵變賣掉所有不動產,破釜沉舟最後一搏。一個聲名赫赫的大實業家,過大年時險些無米下鍋,可謂到了山窮水盡和重操打狗棍的地步。但是裕華紗廠始終沒有停產,工人不領工資而以棉紗去換大米,職員不發工資發棉布,大家與老闆同舟共濟共渡難關。肖老大購進「賤紗(東洋紗)」織布,然後把產品賣到偏僻的西南內地去,在市場上同日本人「打游擊」。次年內戰結束,一家私人銀行終於貸給張松樵一大筆錢,裕華紗廠得以起死回生重振旗鼓,否則我家族的歷史也許到此為止。

張松樵的人生格言就成為我們家族的座右銘。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老人家就是以這種永不言敗的堅強姿態為我們子孫後代樹立一個人生榜樣。

但是1938年春天,戰火再次逼近武漢,日本鬼子來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