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國破山河在(4)

初春的一天早上,從鄭州駛來一列火車,當大口噴吐蒸汽的機車在橋頭緩緩停穩之後,一群身穿黃呢大衣神情嚴肅的長官從車廂里走下來,然後徑直登上大橋視察。等得到消息的蔣師長連忙趕上橋時,人群已經走到大橋中央指指點點。一個面容瘦削的中年長官獨立橋頭巍然不動,強勁的河風不時撩起他的黃呢披風,使他的背影看上去很像一尊雕像。

蔣在珍認出來,他就是令人敬畏的蔣委員長。

原來這是蔣介石專程前來視察黃河大鐵橋。由於事先保密,許多第一戰區將領都蒙在鼓裡,他們緊跟在委員長身後,對委員長的來意不免浮想聯翩。他們猜測委員長的突然駕到一定同北方戰場的形勢有關,也許還同他們腳下這座大橋的命運有關。但是答案並未寫在領袖臉上,因為委員長除了令人生畏的嚴厲表情外,還有就是一如既往地莫測高深。

這時候意外敵情忽然發生了。

一架日本飛機從河邊鑽出來,這架低飛的敵機緊貼著大橋橫樑呼嘯而過,機翼掀起的巨大氣流竟然將一個哨兵刮下河去。幸好這是架偵察機,沒有空襲和掃射投彈,令橋上的人們虛驚一場。眾人旋即簇擁委員長返回橋頭堡。在新八師指揮部,蔣在珍進行簡要彙報,委員長未作指示,倒是總參謀長何應欽提出幾個有關橋北敵人活動的問題,蔣師長一一作答。何總長是貴州人,他聽出蔣師長地道的貴州口音,得知新八師來自他的貴州老家,態度頓時親熱起來,臨走還拍著蔣師長肩頭說些鼓勵話。

後來蔣介石一行來到黃河南岸橋頭,這裡豎有一座清光緒年間的鑄鐵紀念碑,刻有紀念碑文曰:大清國鐵路總公司建造。京漢鐵路,由必國公司助工。工成之日,朝廷特派太子少保、前工部左侍郎盛宣懷,一品頂戴、署理商部左丞唐紹儀行告成典禮,謹鐫以志。時在光緒三十一年十月十六日。蔣介石表情沉重,短暫佇立於鐵碑跟前,旋即登車離去。

很快大本營下達炸橋命令,人們的猜測部分地得以證實,委員長果然決心放棄黃河以北地區,他是來同這座「天下第一橋」告別的。一隊工兵在橋墩上安放新式的「TNT」炸藥,由於橋墩太過堅固,第一次爆破竟未倒塌。工兵只好再次進行爆破,才將黃河大鐵橋徹底炸毀。無橋可守的新八師暫時原地待命,師長蔣在珍隨即離開駐地京水鎮前往武漢養病。

5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農曆清明剛過,籠罩大別山區西馬寨的千古寧靜就被一聲巨大的爆炸打破了。一個放羊娃親眼看見一架翅膀上塗了膏藥的日本飛機像只黑色大鳥掠過明亮的天幕,然後拖著長長的尾巴撞在山頭上。當得到消息的村民趕到後山時,飛機已經摔得七零八落,樹林里到處散落著大大小小的飛機碎片。村民找到兩個駕駛員的屍體,他們都變得血肉模糊不成人形,但是其中一人手腕上牢牢鎖著一根鐵鏈,與鐵鏈相連的則是一隻完好無損的黑色皮包。

村民驚訝之餘都感到興猶未盡,如果這兩個日本人沒有摔死的話,他們應該開口對大家講點什麼,比方飛機為什麼會從天上掉下來?他們要到哪裡去?那隻黑皮包為什麼要鎖在手腕上?如此等等。一個村民當眾砍斷鐵鏈,當他打開那隻神秘的黑皮包時,人們不由得大失所望,因為皮包裡面除了幾張寫滿彎彎曲曲像蚯蚓一樣的日本字的薄紙片外什麼東西也沒有。

飛機撞山的消息很快傳到山下鄉公所,鄉長大人親自坐著滑桿趕進山來,他責令村民把死人和戰利品統統都送到縣裡去。西馬寨距離縣城足足有一天路程,村民花費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死人和一隻飛機尾巴抬出深山老林,半道上有人想起那隻黑皮包,於是又從草叢裡撿出來交給政府。

村民獲得一筆抗戰獎金。

日本人發現飛機失蹤後,立即派出偵察機到處尋找,但是他們始終沒有發現失事飛機的下落。直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日本人掃蕩大別山區,才因漢奸告密在西馬寨找到失蹤兩年的飛機殘骸。殘暴的日本人對村民進行血腥屠殺,並將村子夷為平地。

武漢大本營十萬火急派來專家對這份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進行檢查,他們喜出望外地發現,原來這架意外墜毀的日本飛機竟然是一架信使專機。抗戰之初,無線電通訊易遭監聽破譯,一般重要文件往往都由飛行信使專門傳遞,那個把自己同公文包鎖在一起的日本人就是一名來自東京的飛行信使。當時徐州會戰還在激烈進行,東京大本營向中國前線發布一道絕密命令,內容為徐州會戰結束之後,兩大派遣軍各自鞏固戰線,不再擴大戰面。

文件被火速送往武漢。

中國大本營如獲至寶。經情報機構分析鑒定,確認文件屬實,排除敵人投送假情報的可能性。戰略家一致認為,這道東京命令至少說明下面兩個問題:第一是日軍戰線過長,戰力疲軟,暫時無力發動新攻勢。第二是不排除存在和談的可能性,表明日本內部仍有和談的聲音在起作用。日本人這一最新動向無疑給激戰正酣的中國戰場帶來種種變數,透露出某種戰事趨緩的微妙跡象,中國高層透過硝煙看到一線停戰希望,有人甚至開始對戰爭前景恢複樂觀態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