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國破山河在(3)

但是這一切努力隨著南京陷落而化為泡影。

其實蔣介石對德國人的背叛未必沒有心理準備,秘密情報顯示,「七·七事變」前德國就與日本秘密簽訂反共防共的《柏林協定》,隨著義大利加入三國聯盟漸成雛形,這樣日本人就後來居上,在德國的全球利益天平上擠掉中國,使得國民政府成為軸心國聯盟條約的第一個受害者。屈辱和悲憤令中國委員長一時情緒失控,欲將手中水杯扔向德國大使,只是最後關頭那個物體改變方向落在地板上,杯子發出的響亮爆裂聲充分傳達出中國首腦不可遏止的怒火和抗議。當然在外交場合中這種失態並不是力量的象徵,因為任何不符合外交禮儀的言行都將被視為對文明的冒犯和褻瀆。其實蔣介石很清楚,德國人離開只是一個信號,表明中國在未來國際社會中的處境將會越來越艱難。國際社會果然對德國人撕毀合同背信棄義反應平淡,一位正在喝下午茶的英國外交官用懶洋洋的腔調評論說:是嗎?希特勒幹嗎要幫中國人的忙……他們早該離開了。

弱國無外交,落後要挨打,國際社會毫無公理可言,侵略成性的日本人並未受到制裁,相反他們依然到處受到尊敬,順利地從英美和西方各國採購到急需的戰爭物資和原材料。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卻拒絕把軍火賣給中國,他們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擔心節節失敗的國民政府償還不起巨額債務。

根據戰後公布的文件,抗戰爆發前的1937年,中國政府的財政預算(國民生產總值)僅有四億美元,以四億五千萬人口而論,人均不足一美元(見黃仁宇《中國大歷史》,三聯書店1997年版)。而不到一億人口的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則為六十六億六千萬美元,是中國的十五倍多,人均為中國的七十倍!其中僅軍費開支就達九億二千萬美元,超過中國全部政府預算的二倍多!而日本鋼鐵產量是中國的二百倍,石油提煉為中國的一百五十倍,年生產飛機近二千架,中國為零;大口徑火炮七百四十四門,中國為零;坦克三百三十輛,汽車九千五百輛(設備能力三萬輛),造船能力四十七萬噸,造軍艦五萬噸,已擁有戰艦二百餘艘,其中大型航空母艦六艘,位列世界第三,如此等等。(見《中國抗日戰爭系年要錄·統計薈萃》,海軍出版社1988年版)

中日國力對比,由此可見一斑。

1938年,中國外交部長王寵惠前往白宮拜會羅斯福總統。當時美國剛剛走出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的陰影,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恰好成為加速美國經濟復甦的有力槓桿。中國外長對美國政府長期賣給日本人軍火,還有數量巨大的廢鋼鐵、石油和戰略物資表示強烈不滿,羅斯福總統則以他一慣的睿智和安詳表情回答中國客人道:歡迎貴國也來參加購買,我們美國人做生意從來一視同仁啊。中國外長說:但是我們沒有美元,請問總統先生能不能貸款給國民政府,或者同意以農產品相抵?羅斯福哈哈一笑說:沒有美元不要緊,銀元也是硬通貨呀。

歷史懲罰了自私自利的西方人。

僅僅一年之後二戰爆發,以及三年後太平洋戰爭爆發,西方列強損人利己的「靖綏」政策終於使他們不得不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外交會見尷尬收場,德國大使蒙受羞辱,為此提出相應的口頭抗議。但是隨後一件更加令人難堪的事情發生了,蔣介石當場啐了一口,罵出那句著名的粗話,然後扔下客人拂袖而去。會見險些釀成外交事件。好在德國人背信棄義在先,撕毀合同在先,卑鄙無恥不講信用在先,兩國既已做不成朋友,蔣介石就是有不文明不禮貌的舉動也都無所謂了。

德國大使離去當晚,中國外交部緊急約見英美法意等七國西方外交官,向國際社會重申中國政府抗戰三原則:決不接受任何外國調停;決不停止戰鬥;決不締結任何停戰協議,除非日本軍隊撤回「七·七事變」之前的停火線。

4

建成於1905年的隴海鐵路西起甘肅蘭州,東至江蘇連雲港,全長一千二百一十四公里,與另一條橫貫南北的大動脈京(北京)漢(漢口)鐵路在鄭州交匯,由此形成以鄭州為樞紐的近代中國鐵路縱橫交錯的大格局。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的中原鄭州,由於其鐵路樞紐地位而更添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

抗戰爆發,日本人攻勢兇猛,接連佔領河北、山西全境,進而威脅鄭州,位於鄭州城北花園口的黃河鐵路橋就成為扼守京漢線的惟一咽喉要道。黃河鐵路橋全長近五千米,橋墩多達一百座,全鋼架結構,由比利時公司設計建造,素有「天下第一橋」之稱。如果該橋被敵人奪取,不僅鄭州大門洞開無險可據,而且敵人還將沿京漢鐵路直趨中國抗戰心臟武漢,於是大本營命令一支番號為新八師的貴州部隊緊急開赴鄭州,擔任大橋守備任務。

蔣在珍,中將師長,號丕緒,貴州桐梓人,貴州講武堂畢業。蔣在珍早年追隨貴州軍閥王家烈,後來投靠四川軍閥劉湘,再後來接受南京政府改編,率領新八師北上抗日。據說當時許多戰區都不肯接收這支來自西南邊陲的雜牌隊伍,致使該師一直輾轉廣西、湖南等地,後來北方形勢吃緊,這支備受冷落的貴州隊伍才找到守備黃河大橋的用武之地。

時值豫北戰局趨緊,日本人逼近的風聲一陣緊似一陣,北上火車只開到新鄉為止,有傳言新鄉不日也將棄守。日本飛機頻繁飛臨黃河上空偵察,既不投彈,也不掃射,種種跡象表明日本人很有可能對大橋進行偷襲。新八師對此提高警惕,除了將主力推進至黃河北岸構築工事,還對過橋行人嚴加盤查,以防敵人便衣部隊混過橋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