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戰四方 第216章 何謂作假

聽到說有疏漏,林鐘連忙拿起一本新印的古人筆記,反覆翻了幾遍,滿腦袋問號的看著洪過,這些書他路上看了幾遍,雖然都是簡略翻翻,也沒發現什麼疏漏,怎麼大哥一眼就看出了漏洞?想到這裡,林鐘忿忿的一拍桌子,聲言要回去收拾那些高麗書生,這麼多人編書,竟然讓洪過一眼看出了漏洞,這不是吃白食的又是什麼?

看見林鐘義憤填膺的樣子,洪過急忙將之按住,隨後笑著告訴他,漏洞么,是有的而且是天大的漏洞,但真的與那些書生們無關,或者說,那些書生根本不懂這方面的知識。

這下子林鐘糊塗了,那些個書生都是很有學問的,幾百人坐在一處,還會有他們不懂的東西?

洪過笑著拍拍那一堆書山,告訴林鐘,這些書上的漏洞和破綻,就在這書本身上。

書本身?林鐘圍著書山轉了一圈,怎麼都沒看出毛病來。

見到林鐘迷糊,洪過笑笑,拿起一本古人筆記來,一翻,是高句麗時代的東西,指著人名和書中提到的人物,最年輕的也是六七百年前的,這麼古老的書,再用書在手上拍拍,啪啪聲響,簇新,怎麼拍打都不會壞。

林鐘也不算笨,經過洪過這般提點,立時就明白過來,七八百年前的東西了,拿在手裡還簇新的,這東西要是弄出去,不是等著被人戳穿么。

「這群白痴文人,老子收拾他們去。」想到這裡,林鐘立時心裡冒火。

洪過笑著一把拉住了林鐘,告訴自己這位老弟,看到這些書,他心裡有個計畫,但是一定要用古書才可以。聽到洪過這麼說,林鐘更急了,既然大哥這邊要急用,這種廢品拿過來豈不是耽誤事么。

見著林鐘發急,洪過笑著擺擺手,告訴他沒問題,這種後期加工,就讓他來做吧。說完,洪過吩咐下去,讓劉明鏡找來幾十個認得字的夥計,先揀出那些近世的書籍挨著個抄寫,字跡不必過分追求優美,只要工整就可以,不過他這話算是白說,那些夥計能寫的工整就不錯了,可沒那個書法家的水準,反正能讓人看懂就是了。

抄好了一本,洪過也不多看,直接吩咐人在後園池塘挖上幾個坑,然後將其埋下去,臨了,還讓人在上面撒上一泡尿。不僅如此,剛埋下去頭三五天,洪過每天都讓人在土坑上澆上點熱水,如此埋上半個月才允許挖出來。

等到半月後被挖出來的時候,這些書都變得皺皺巴巴,字跡模糊不清,每張紙上都泛著黃色,聞起來,哪有什麼紙墨香氣,一股子發酸發臭的味道,好像是從哪裡壓箱底翻出來的似的。經過這段時間的埋藏,又在外面晾上幾天,小風吹過之後,那些書頁變得不僅發黃,而且變脆,每次翻動的時候都要倍加小心。

拿著這本經過加工的「古書」,洪過滿意的笑笑,對著林鐘樂道,這才是古書么。林鐘皺著眉,小心翼翼的揀起來,遮著鼻子遠遠躲開腦袋,這東西,嘖嘖,還真像是古書呢,可就是製作的過程……

洪過不以為意,下令讓其餘的書通通這般炮製,另外的,他將所有書分門別類放好,每個時代都用相應的字體來書寫,比如衛氏朝鮮時代,就必須用燕國篆字來寫,漢四郡時候也要用漢代小篆來寫。漢代小篆還好辦,這個燕國篆字可就生僻了,為了這個,洪過不得不花高價找來一些學識淵博的書生作指導。

還有些書籍,洪過瀏覽之後直接撕掉大半,只留下隻言片語的半部書籍,甚至,還有的書只是扯下幾頁紙用去作假。為了配合前面的書籍,洪過特意重金雇來一票讀書人,仿著那些高麗「史書」的詞句,重新編寫古書,只不過,這些重新編的古書上,寫的東西都是與高麗人編的古書完全矛盾的,或是有些地方彼此矛盾,有些地方又相互印證。

洪過這些做法看的林鐘瞠目結舌,他從沒想到,一個作假而已,還有如此門道,尤其是那些彼此矛盾的東西,難道就不怕人看出端倪?

另外的,還有一個問題一直縈繞在他心頭,就是這些書雖然編出來,也造假了,但是高麗畢竟還有自己的史書,以及那些仿效中原王朝編的帝王起居錄,這些東西上寫的東西,可都是與王雙虛金富軾編的這些玩意完全矛盾的,別人一翻這些史書,豈不是會露餡了?

聽了林鐘的問題,洪過哈哈大笑,只說無妨他自有辦法應對,卻並不細說,留下林鐘一個人在那裡迷糊。實則,洪過心中冷笑,論造假,歷史上還能比愛新覺羅弘曆更在行的么?

以大明幾十上百萬書籍,都能被這老貨改的七七八八,最終讓後人無從看清大明江山真面目,跪在地上熱火朝天的膜拜狗屎康乾盛世。只要自己按照弘曆老東西當年的干法學上一遭,還愁什麼高麗的原始史料存在?

當然,這是後續的手段,現在不著急拿出來。

這邊洪過在家裡悶頭造假,那邊西夏的情勢可是有如站到深淵邊緣了。

自從臘月里的風雪遠征失敗之後,興慶府的西夏王庭徹底喪失了威信,任誰都看出來,此時西夏敗局已定,所不同的,只不過是何時失敗,還有最終如何收場而已。

趕在大年夜之前,金國朝廷的詔書終於送到了韋州,完顏烏祿終於找到了盛氣凌人的感覺,在韋州無數官民注視下,他大模大樣的向跪在面前的嵬名仁信宣讀了旨意,正式冊封嵬名仁信為大金夏國王,自行委任官屬,並開府視事。與此同時,身在金國戰俘營里的三萬西夏兵,集體轉職成為嵬名仁信的軍隊。

為了區分嵬名仁信的朝廷與軍隊,很多人稱呼其為仁信王,以及西夏仁信軍。

與此同時,按照洪過的建議,金國動員了在西夏的一切明的暗的手段,務求在五日之內,將嵬名仁信接受冊封的消息,傳到西夏全境。

嵬名仁信接受了金國冊封,並準備與金國展開談判的消息一經傳出,立時激蕩了整個西夏,有人惶恐,有人遲疑,還有一些膽大包天的,就如聞到了臭味的蒼蠅般,顧不得風雪的情形,匆匆忙忙向韋州趕去。短短十天時間,韋州就充斥了趕來投奔「仁信王」的失意官吏科舉不第的書生,以及各種各樣尋找機會的冒險家。

在這場風潮中,西夏的軍隊出人意料的保持了沉默,沒有立即表態支持誰,也沒有什麼異動,用一種無聲的靜默面對外界一切變化。就是這種沉默,讓整個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起來。

作為金國的藩屬和鄰居,南宋對金夏之間的打打和和同樣抱以高度的關心,儘管南宋朝廷上下都異常關注金夏和戰,無奈南宋以前的情報獲取手段太被動,臨時加派人手也成了遠水,解不得現在的近渴。總算朝堂上有人總能得到第一手資料,令其在隨後的應對中總是揮灑自如。

接到了金國冊封嵬名仁信的情報,趙瑗皺緊眉頭,雖說金國的做法並不出奇,一切都好似與不久前對高麗的處置相仿,可趙瑗不認為金國有能力,如同個對待高麗一樣,一口將西夏吞下去。西夏到底比之高麗大出幾倍,而且東西縱橫幾千里,無論軍力國力都是高麗的十幾倍,現在金國連個高麗尚未擺平,就想再吃掉西夏?難道完顏亮就不怕撐死。

心中雖是有了判斷,可趙瑗繼續閱讀情報,卻總是現出無奈的苦笑,洪過,洪過,又見洪過,為什麼每一次見到這個名字出現,做出的事情就讓他無從判斷,至少是從趙瑗認知的範圍內,對洪過下一步行動的判斷上,總會生出一種無力感。高麗如此,西夏如此,對付西夏的談判更是如此,現在趙瑗甚至有些怕了見到這個名字,偏偏最近金國中都的情報里,很多事情都隨這個名字而變動,這令趙瑗感覺到一陣陣的頭痛。

此時的趙瑗興許還沒有感覺,因為對洪過的行為無從研判,已經在他心中悄然生出了對洪過的恐懼,這種純粹心理上的畏懼,根本是無形無狀,偏偏會在時時刻刻影響趙瑗的行為和思想,而且一旦發芽生根,再想清除,怕是要窮盡一生的氣力,也未必能做到。

趙瑗的情報準確而且持續不斷,自是對洪過主持對西夏的談判一事沒有什麼感覺,可南宋朝廷的情報斷斷續續的,經常是中斷好一陣,才又傳回來隻言片語的敘述,是以,當洪過接手主持談判傳到南宋,自是又在南宋士林引起一陣喧嘩,有人不以為然,有人拍案而起大罵國賊,也有人嘿嘿冷笑等待繼續看好戲。

趙瑗看著士林如此反應,不禁為之苦笑,本來想放任不理,反正前幾次都是如此處置,事情過去了,這些人的聲音也就漸漸小了。

可是,今次的事情並未如趙瑗預料,事情過去十餘天,突然在新年慶典的前夜爆發出來,有王府的屬官匆匆趕來奏報,行在的御史們竟然在串聯,準備聯名上奏章彈劾洪皓,罪狀是教子不嚴,結黨非議朝政,對朝廷口出怨言。

趙瑗自是明白,這些東西都是擺在檯面的,實則是有些朝廷里的「正直」大臣,對洪過這樣搶眼的表現不滿意,想要找機會打擊下洪家的氣勢。是以,聽到消息後,趙瑗感覺這些人真是吃飽撐的,洪過如何表現,都是在金國的事情,現在一班南宋的大臣們,要替金國的皇帝擔憂,害怕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