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琅琊武秀才【下】 第三百四十六章 躬耕修行

楊紀說著,又從懷裡拿出兩張大額的銀票,放到了桌上。這段時間楊紀也知道了兩人的名字。

這兩個人,一個叫張魯,一個叫周川,都是琅琊郡人。

「農桑古洞里的那些農具的圖紙,想必你們都已經看過了。我這裡有一些銀票,兩位大人日後可以照著圖紙的樣子,大規模的打造這些農具,在琅琊郡全面推廣。」

楊紀道。

「司丞大人,這怎麼可能。農桑司丞的事怎麼能讓大人出錢?」

兩人連不迭的搖頭。

「呵呵,你們就不必跟我爭了。現在琅琊郡里百廢待興,從朝廷撥款,手續麻煩,而且耗時靡久。兩位就放心那去吧。畢竟,這也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這些銀票有多的,兩位就拿幫我全部打造成這些農桑水利的用具吧。我前來也有用處。」

楊紀笑道。

「是,大人。」

兩人猶豫了片刻,想到琅琊郡的現狀,終於點了點頭,應承下來。楊紀說的沒錯,現在確實是百廢待興的時候。

而且前朝那些強大的巨輪、磨盤、水管……,全部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才能發展壯大,真正發揮它們的作用。

送張魯、周川二人離開,楊紀回到桌案前,提起仁義之筆,打開《大儒之書》,摒氣斂神,繼續在上面書起來。

「子不語,鬼力亂神……」

一行行文字躍然其上,楊紀念頭正直,一股股的文氣隨之從四方匯聚,凝聚筆下,注入到《大儒之書》中。

這些文氣甚至在《大儒之書》的表面形成了一縷縷淡淡的煙霧狀,不斷轉化成新的浩然之成,貯儲到《大儒之書》中。

一陣微風穿過大門,吹入大堂。楊紀身上,一枚二指大小的古樸木牌立即發出淡淡的光芒,仔細看去,這枚古樸木牌和楊紀在農桑古庫中得到「氣運文印」一模一樣,只是形狀小了很多而已。

氣運文印雖然是木料製成,但文聖時代的聖物,又朝夕承受浩然之氣洗鍊,已經和法器無異。

是法器自然可大可小。

這枚儒道的聖物到手,楊紀可以明顯感覺匯聚文氣速度和厚度增加了許多。配合了文聖曾經用過的仁義之筆,楊紀現在只需要十多天就能灌注滿一次「小聖言術」。

和以前相比,貯存的速度幾乎節省了一半。

嗡!

楊紀心神平靜,手執仁義之筆,臉上不喜不怒,陷入一種忘我的境界。而他的腦海中,精神力波動,發出陣陣嗡鳴。

楊紀可以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靈魂正在以一種緩慢,但卻堅定的速度在增長著。自從萬墳嶺獲得仁義之筆後,這種變化就在持續,而如今,這種變化已經慢慢達到一種瓶頸。

楊紀可以感覺到自己距離《大儒之書》上所說的文氣的第二重境界「文秀才」又的了一步。

上古文聖時代,「文秀才」數以億計,不知凡幾。

達到這一步,念頭正直,迸發而出,可以上通天地,融入到浩氣長河之中。儒家浩氣長河之所以名聞紀元,為邪魔諸道忌諱,就是集中了數以億億計的書生正直念頭,經年累月,幾千年,上萬年……,最後才累積成了這股浩瀚的、令天地都為之色變的強大力量!

「都說上古時代的文秀才,念頭正直,上可感於天,下可感於地。還可和浩氣長河相貫通。不知道我要是達到文秀才的境界,能不能感覺得到浩氣長河。」

楊紀暗暗,心中突然生起一股強烈的期待。

他這段時間讀《大儒之書》,已經漸漸明白,近古時代還沒有一個誕生真正的文秀才。那些帝師、大儒,雖然文氣強大,但是因為缺正儒道正統經典的點化,文氣散而不聚,依然算不得真正文秀才。

如果自己能夠成就文秀才,那恐怕就是數萬年後的近古時代第一個!

只要達到正統文秀才的境界,念頭正直,就能感應到浩氣長河的存在。文道雖然衰弱,但浩氣長河卻只是隱匿,而不是湮滅。

只要自己達到文秀才的境界,說不定就能感覺到那條令億萬書生為之嚮往、令時間長河黯然失色的浩然長河的存在。

而且達到文秀才的境界後,不論文氣的聚斂速度,還是「小聖言術」的威力,都會大幅的提升。

這是最實質的變化。

「嗡!」

一陣透亮的光芒突然從桌案上打開的《大儒之書》上傳來,書頁上標誌著「小聖言術」四個字的字樣陡然亮了起來,散發出陣陣的光芒。

「終於滿了。」

楊紀看著書頁上「小聖言術」的字樣,微微一笑,心中一片滿足。地底鎮魔大陣搶奪大阿修羅精血那一次,楊紀貯存的浩然之氣已經涓滴不剩,連同仁義之筆中的浩然之氣也用得一干如今。

如今終於又再度積累了一次「小聖言術」。

「以我現在的境界,使用小聖言術就是暴斂天物。還是等到晉陞到第二重文秀生的境界,再考慮使用吧。」

楊紀微微一笑,把仁義之筆放入《大儒之書》中。然後合上書本。把書本一送,便在一團光芒中把這本《大儒之書》連同仁義之筆,一同送入眉心之中。

「武宗的境界已經突破,小聖言術也積累了一次,大功告成,現在可以去主持我的農桑水利了。」

楊紀哈哈一笑,推開桌子,伸了個懶腰,然後踏著步子,志得意滿的從桌案上走了下來。

武道可以暫時放一放了,文氣境界的突破也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成就的。

王泰大人臨走前叮囑自己在琅琊郡體驗三個月的農桑水利生活,現在可以真正去著手了。

站在農桑司衙門口,眯著眼睛,看門外火燒一般的天空,楊紀笑了笑,衣袖一甩,走了出去。

……

和煦的春風拂過大地,滿山滿野,都是勞作的人群。山巒頂上,一座座巨大的古銅色的水輪鱗次櫛比,緩緩轉動,將山水從遠處送來,灌溉到田野之中。

而一些低洼的地方,另些奇特的水管插入到地底深處。水管與巨輪相連,一波波有節奏的震動,通地一種奇異的複雜方式,將地底水從深處抽出,灌溉到田地之中。

滿山滿野,一片繁忙而富有生機的景像。

在冥界災劫平定之後,轉眼之間已經是數月過去,憑藉楊紀提供的財力支持,大批前朝的農田水利設施正在製造出來,改變著琅琊郡的面貌。許多不適合耕種地方,如今正在大範圍的種植。

如今,到處都是一片欣欣向榮。

「大人,喝口水吧。」

齊小腿的田間,張魯遞過來一個水瓶,看著滿身泥濘,低頭插秧的楊紀,一臉的不忍。

如果不是知道,誰會相信這個戴著斗笠,一臉質樸,滿身泥濘的年輕人會是琅琊郡的農桑司丞,更是最近風頭無限,有著功名在身的武秀才魁首?

有功名在身的秀才、力可搏龍擒虎的武者,就該是十指不沾陽春水,一臉高傲的坐在高堂,享受眾人的敬畏。

哪裡會和田間的普通老百姓混在一起,而且看不出一點區別?

張魯最開始的時候確實是希望讓這些走過場的秀才、武者下下水,最好是干點活。但現在張魯真的是些不忍了。

原本以為楊紀當初只是說說而已。誰想到,他居然真的幹起來了,而且一干還是好幾個月,而且還好像沉浸其中,拔不出身來了。

「哈哈,這個你就不必多問了。」

楊紀抬起斗笠,直起腰身,面對張魯的疑惑,只是哂然一笑,並沒有過多解釋。蒼墟城的事情,知道的人還不多,知道的人暫時還是少一點的比較好。

至於張魯他們覺得自己這個農桑司丞做的過於稱職的問題,他自己都覺得很好笑。楊紀本來是只準備走個過場,了解了解就可行了,完全不必身體力行。

不過漸漸的,楊紀發現自己漸漸喜歡上了這種感覺。

對於別人來說,這或許是一項又臟又累的體力活,但對於楊紀來說,這卻是一項意志的修行。

在和普通人一樣,忙碌在田間的時候,楊紀淡忘了自己的身份,只覺得心中無比的靜謐、平和,如同一泓清水一般。

而靈魂就在這種古樸的氛圍中緩緩的增長。

這是一種很美妙的滋味,難以形容。也是數月來,楊紀真正投入到其中的原因。

「君子,知行合一,止於至善……」

電光石火間,一道電光划過腦海,楊紀福至心靈,突然想到經史子藉上,上古文聖的一句話。

雖然止於至善這句話楊紀還沒有明白,但知行合一的味道,楊紀卻已了悟。不管是萬墳嶺「知不可為而為之,知可為而不為」的選擇,還是這數月在田間的躬耕力行,這都是一種「知行合一」。

文道的修行之路,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知上,還必須知而行之,躬藉力行。這才是君子的稟持之道。

也是進一步提高自己,通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