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琅琊武秀才【下】 第七十三章 思考對策

楊紀有些欣尉。自己當初在眾多宗派中選擇了鐵冠派,又在琅琊之戰和邪道之戰中出生入死。

如今證明一切都是值得的。也不枉自己當初的決定。

「楊紀,你先別高興的太早了。」

張長老搖了搖頭:

「這也只是權宜之計。能不能順利的參加武科舉還很難說。但是宗派能幫你的也只能是到這裡了。」

鐵冠派的這翻作為其實已經是陽奉陰違了。沒有一個郡府的將軍會喜歡這種事情。

不過眼下時機特殊,宗派界暗流洶湧,鐵冠派現在的處境非常尷尬。方白身死、陳石恩身死、江劍青身死、孟申薊身死,一次朝廷徵令死了太多人。

宗派里現在資質能和楊紀相比,實力能和楊紀平起平坐的寥寥可數。

相比起一位郡府將軍的不悅,顯然宗派的利益來得更加重要一些。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次易先天的事情也讓大家認識一件事:

雖然說朝廷的將軍地位尊貴,手段、實力都非同凡響。但不同的將軍有不同的作風。「易先天」居然只待了一個多月就被調走,這是事先誰也料不到的。

眼下這個楊玄覽能待多久誰也不知道。

將軍們來來去去,川流不息。但是宗派們是不可挪家的。不管琅琊郡里主事的是位將軍,鐵劍派、銅衣派、北山派、九宮派……這些競爭對手都永遠的在那裡。

只有打敗、震懾這些競爭對手,顯示宗派的實力,才能維持宗派的利益。相對而言,一位朝廷的將軍只要沒惹得他下不了台,大動肝火,僅僅只是不悅的話,那就無所謂了。

畢竟宗派之間的競爭可是異常慘烈,關係到的也幾十年,幾百年後的存亡廢續。

「楊紀明白。只要宗派能幫弟子轉移戶引就足夠了。其他的,楊紀會自己處理。」

楊紀沉聲道。

宗派有宗派利益,能幫自己到這一步已經是極限了。不過就算是這樣也已經足夠了,楊紀還沒有傻到認為宗派會幫自己對抗一位皇朝的郡府將軍。

「楊紀,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你和朝廷這位將軍的恩怨我們也不過問。不過,即然你得罪了他。那麼他的手段就絕不僅僅是這些。你自己小心。」

刑長老拂了拂袖子,語重心長道。

考核長老的話就簡單多了:

「自己努力,失敗了,和宗派無關。也沒人會記得你。成功了,對你自己有好處!」

「弟子明白。」

……

從長老峰下來,楊紀心中沉甸甸的。

天空雲捲雲舒,初春的天氣非常柔和、溫煦。但是陽光射到眼睛裡,楊紀還是禁不住以手遮眉,覺得陣陣剌眼。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楊玄覽啊楊玄覽,你越是要阻止我出人投地,我就越是不會讓你如願。」

楊紀心中暗暗道。

武科舉的事情因為楊玄覽的原因而出現波折,只要想想就感到痛恨,這也讓楊紀心中對於楊玄覽的積累達以了極點。

別人想要出人投地,哪個不是受到家族的支持?楊玄覽自己做了朝廷的將軍,卻拚命的打壓自己,不讓自己出頭。

想到此處,楊紀心中便陣陣怒火。

「我絕對不會讓你如願的!」

楊紀很快回到了住處。

在這場關係到自己命運的戰鬥中,誰也幫不上忙。宗派能給自己的已經是最大的極限了。

楊紀深深清楚,這件事情只能靠自己。

從中午到子夜,楊紀獨自一個人盤坐在房間里,抱著雙臂,默默思索。

不知不覺,夜色已深,一陣陣輕風吹在窗上,皎潔的月光透窗而入,在楊紀身上灑上一層明輝。

「楊玄覽用這件事情打壓我,絕對不止是口頭上說說而已。他一定會想辦法把楊氏一族的人召過來。人證物證當面對質,把這件事情坐實。」

窗外風聲沙沙作響,楊紀神色有些疲憊,但是眼神卻是異常的明亮,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他的心中卻異常平靜:

「不過,他根本沒有必要這麼麻煩。楊虎、楊豹、楊龜就在他身邊。他只需要讓他們站出來就可以了。」

楊紀心中清楚,自己這一生的命運天可能就決定在這幾個不經意間,決定在自己接下來的決定上。

「我要想證明自己,就必須借用到史師的力量。史師身為帝師,道德高隆,他說出來的話絕對比幾個楊家的僕人,弟子有用。不過,這樣還是不夠。史師年歲已高,不可能經受勞累奔波。」

楊紀抬起頭來,心中頓時有了注意:

「這件事情還必須得藉助老師的力量。琅琊城中也有不少大儒。只要藉助老師的影響,讓他們出面替我做證。楊玄覽就休想在這件事情上拿我做文章。」

第一件事情解決,楊紀心中卻毫無放鬆的感覺。他心中非常清楚,以楊玄覽的心性和手段,他即然做了琅琊將軍,又有充足的時間,就絕對不會只有這些手段。

楊紀伸出一根手指,噠噠的敲擊著地板,陷入了沉思。

「武科舉文武並重,是朝廷的盛事。楊玄覽雖然想對付我,但也必須光明正在,按著規矩來。擂台比武倒不怕他動手,這麼多人看著,他絕對不敢下手。但是武略就不一定了。」

楊紀眼睛裡閃爍著光芒。

「武秀才試」和「武童生試」有著巨大的分別。到了「武秀才」級別的考試,儒家三經五典的份量已經大大減少。反而是「武略」部分的內容大大增加。

童生級別的武科舉只要粗通文字、文理就可以了。至於水平的高低倒不會刻意追究。

但是「武秀才」不同,不但要有強大的武功,還要有過人的眼光、見識,魄力、手腕,換而言之,要具備武將方面的能力。

因此,武略部分的考試,在武科舉中的份量極重,和童生試中絕不相同。

朝廷舉行「武科舉」就是為了替選朝廷選仕。不但要有武功,還要有智慧、有領袖力。

否則的話,和莽夫何異?

一個武功高強的莽夫對於朝廷來說只有一個用途,那就是衝鋒陷陣的步卒。

「楊玄覽如果想要對付我,絕對會選擇在這裡面下手。」

楊紀心中暗暗道。

楊玄覽身為武將,在武略部分擁有絕對的發言權。只要他假公濟私,把自己的武略部分批得一文不值,那麼即使自己寫得花團錦鄉也沒用。

「武略」部分墊底,被批的一無是處,那麼就算自己在武科舉中表現的再傑出,打敗了再多對手,也休想勝出。

楊紀想到此處,心中頓時有股焦灼。楊玄覽是琅琊將軍,鎮守一郡,郡里舉行武科舉根本逃不過他那一關。

而且考核武略部分,本來就是楊玄覽的能力和權力範圍。這一點,自己根本毫無辦法。

「怎麼辦?」

楊紀手指噠噠的敲擊在地磚,越來越快。他現在幾乎可以肯定,楊玄覽必定而且肯定會在這方面做文章。

但關鍵是自己根本沒有辦法應對?

「難道我真的要再等三年嗎?而且三年之後,誰知道他是不是還鎮守在這裡?」

楊紀仰起頭,望著殿頂的天花板,腦海中此起彼伏,一股煩躁的情緒漸漸從心中升起。

「我已經耽誤八年了,難道還要再耽誤一個三年嗎?」

楊紀心中煩躁道。

啪!

手指的力量不知不覺大了幾分,一塊紅褐色的地磚應聲啪的一聲裂開,但楊紀卻毫無感覺。

三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對於楊紀來說,卻可能意味著兩個完不同的「命運」。

「一步出錯,滿盤皆輸」,十八歲的武秀才資質過人,而是一個二十一歲的武秀才只是平庸而已。

兩者在官爵補漏、朝廷重視、仕途升遷方面有天壤之別!

「難道真的就沒有辦法了嗎?」

楊紀手指敲擊著地磚,眉頭越皺越緊。

「等一等!」

突然之間,一道靈光划過腦海。楊紀突然想起一件事:

「我記得藺師姐好像曾經說過。武秀才的科舉考試中,武略不止一個考官!」

這個念頭划過腦海,楊紀心中立即怦怦的跳了起來。

楊玄覽那裡是絕對不可能讓他過的。但是如果考官不止一個,……那這次考試楊玄覽就不見得能一手遮天了。

想到這裡,楊紀心中立即即動起來。

「趕緊去找藺師姐!」

楊紀霍的站起,就要去找藺青嫣確定這件事。一縷月光從窗子射進來,打在身來,楊紀心中一怔,這才反應過來,現在還是晚上。

「算了,還是等明天再去。」

楊紀苦笑一聲,壓下了心中的念頭,重新坐了下來。

……

「武略?確實有兩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