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琅琊武秀才【上】 第一章 鐵冠派

蜿蜒曲折的官道上,幾輛馬車在兩排武道境甲士的護送下向著遠處行處。護送的甲士一聲不吭,神情嚴肅,氣氛一片肅穆。

楊紀坐在居中的一輛馬車裡,神情專註的翻閱著手中的書藉。

從平川城出發也有兩個多月了,安排好梁伯的生活之後,楊紀什麼都沒帶,幾馬車的書藉,全部都是史師送給自己的。

「楊紀,真不明白?這一路大把的時間,你不好好練功,怎麼盡看這些沒用的書?難不成這些書還能讓你增加功力不成?」

突然,一個粗獷的聲音從前方傳來。

楊紀目光一頓,從書本上抬起頭來,一張熟悉的臉龐立即映入眼帘。段剛百無聊賴的坐在對面,一臉好奇的樣子。

這一屆七名武童生,每個人都選擇了不同的宗派。只有段剛和楊紀選的是相同的。本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馬車的。不過段剛自己一個人的馬車不坐,偏偏喜歡往楊紀這堆滿了經書的車廂里鑽。

「讀書即可以明理,也可以明性。而且,我本來就是文童生,花大量時間讀書有什麼錯嗎?」

楊紀道。

聽到楊紀說自己是「文童生」,段剛只能翻了個白眼。都這麼說了,他還能說什麼。不過什麼明理明性,他是一點都不信。

楊紀一看段剛的樣子就知道他不相信,不過他也不辨駁。有些東西自己知道就好,不用說出來的。

楊紀讀書考文童生其實是有功利性目的的。直到文師跟他說,讀書和練功相輔相乘,相得益彰,不必喜武厭文。

楊紀開始是不相信的,直到從史師送自己的《星相》裡面發現了「劍宗」的秘密。若不是自己對於文道的「經書、醫卜、雜書」稍有涉獵,就算得到那張羊皮紙,恐怕也什麼都看不出來。

打發了段剛,楊紀繼續翻看手中的經書。

這是一段文聖時代的典故,說的一位著名的文聖與一位千古名君在河邊奏對的故事。

「君子動口不動手」,所以談論的內容都是文道推崇的「修身、治國、平天下」。不過那位千古明君站在河邊,望著熙熙攘攘,來來往往的商船,發出的一翻感慨卻引起了楊紀的注意。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楊紀慢慢的合上了書本,心中若有所思。

說這句話的君王是文聖時代赫赫有名的大帝,他說這句話似乎大有深意,並不只是簡單的就事論事而已。

「嘿嘿,楊紀,怎麼不看書了。看你念念叨叨的,在說什麼呢?」

一個聲音從旁邊傳來,段剛本來以為楊紀還要像平常一樣看很久,沒想到一會兒就合上了書本,立即大感興趣道。

楊紀也不說話,直接把經書上的那句話亮給他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哈哈,我還以為是什麼好東西呢,這有什麼好奇怪的?天下人誰不想要好東西?賣菜的想要錢,做皮貨的想要錢,連我們參加武科舉,還不是因為對我們有好處。」

段剛哈哈大笑:

「這是連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有什麼好稀奇的。」

「不是這樣子的。」

楊紀搖了搖頭,笑道:

「這道理故然人人都知道。不過,我想的是。即然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那麼只要驅之以利,誘之以益,只要方法得當,那是不是連敵人也可以一樣利用呢?」

「你是在想這個?」

段剛睜大了眼睛,不敢相信,楊紀居然讀個經書,也能想出這種東西來。

「難道不行嗎?」

楊紀笑道。

「怎麼可能?」

段剛狠狠的搖了搖頭:「敵人就是敵人,朋友就是朋友。如果能聯合,那也就不是敵人了。別的不說,石青那傢伙你能讓他和你聯手嗎?」

「你怎麼知道就不行呢?」

楊紀笑道:「而且,我原來和你們不就是對手嗎?還不是一樣成了朋友。」

「那不一樣好吧?」

段剛叫了起來:「我們那是對手,是對手懂嗎?那不是敵人!……」

段剛使勁的搔頭,想要努力的將兩者區分開來。不過他本來不擅長這個,一時張口結舌,通得滿臉通紅,半晌說不清楚。

「哈哈,別著急,我也就是有感而發,說說而已。」

楊紀笑笑結束了這個話題,不過楊紀眼眸之中若有深意,似乎並不只是說說而已。

「轟隆隆!」

突然之間,一陣陣瀑布的轟鳴聲隱隱從遠處傳來。楊紀和段剛都是一頓,立即側耳細聽。

從平川城離開,一路上人煙稀少,很少看到人家。這還是兩人第一次聽到瀑布的聲音。

馬廂外馬蹄聲亂,隱隱傳來朝廷護送甲士的聲音:「……鐵冠派,……到了……地頭,……朝廷……」

楊紀和段剛面面相覷,都感覺到了不一樣。

蹄噠噠!

馬蹄聲接近,只一會兒兩人的車廂外響起一陣咚咚的敲門。楊紀隨手捲起車簾,只見行動的朝廷領隊出現車窗外,一張剛毅的臉龐隱隱眨著疲憊:

「兩位公子,再有一點路程就到鐵冠派的地頭了!按照朝廷的規矩,再有一會兒,我們就得回去了。」

「嗯。麻煩你們了。」

楊紀誠聲道。

「公子客氣。」

中年領隊道。

等中年領隊一走,段剛立即叫了起來:

「這麼快就到了?——太好了!」

段剛的興奮溢於言表。

楊紀笑了笑,沒有說話。不過心中也是同樣的興奮,做為邊陲之地出生的人,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是宗派是什麼樣。

楊紀也是一樣。在興奮之餘暗暗生出了一份期待,不知道這名高手如雲,武者匯萃的聖地到底是什麼樣子。

馬車行出三四里,遠遠的可以看到群山之中,一座山峰屹立,雄偉險峻。山峰中,無數大大小小的宮殿寶塔、飛檐流閣、角樓鐘樓散布在群峰之中,黃金的屋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看起來雄偉大氣,氣派非凡。

成百上千,密密麻麻的細小黑點隱隱閃爍著血色光華,在群峰之間行走。

就在群峰最左面,石橋水澗之間,一條匹練般的瀑布從青山之間直泄而下,楊紀和段剛聽到瀑布轟鳴聲,就是從那裡傳出來的。

「這個地方好濃烈的精氣啊,比我們平川城強太多了!」

一個聲音從耳邊傳來,段剛嘖嘖稱嘆,即然立即就開始修練,吸納虛空中的天地精氣。

楊紀沒有說話,他也感覺到了,這裡除了因為瀑布的原因,空氣也非常的濃郁。

「這裡的精氣濃郁的不正常的。看來應該是一處『靈山』。」

楊紀心中道。

他曾經在父親的練功筆記中看到過關於「靈山」的記敘,雖然寥寥數言,給楊紀的印象卻非常深刻。

天下的奇峰險岳何止萬計,所謂「靈山」就是其中一種特殊的山峰,因為地形地理的原因,便於匯聚天地之間的「精氣」。

這道理就像是不同的「溪流」都會流入「江海」一樣!

宗派開宗立派選擇的必定不是普通的山峰,而是「靈山」,這樣對於培養傑出的弟子,增進宗派實力有莫大的好處。

「走吧,宗派里的人已經到了。」

楊紀推了推段剛道。

他看得仔細,就在前方不遠處,幾道欣長的身影已經走了過來。楊紀心中暗暗揣測,應該就是鐵冠派派來接應的人。

兩人走下馬車,和朝廷的人分別之後,立即就往鐵冠派的人走去。

除了左光斗之外,這是正是楊紀第一次在宗派的地界,見到這些宗派弟子。三名鐵冠派的弟子神色平靜,身材欣長,衣著簡樸大方,一襲青色布衣,一頂標誌性的鐵冠,就是鐵冠派弟子的標誌了。

「幾位師兄,打擾了。」

楊紀上前一步,微微一禮道。

「客氣。」

居中的青年瞥了楊紀一眼,神色微微好看了一些:

「兩位遠道而來,辛苦了。我是宗內派來接待的,兩位第一次加入宗派,如果有什麼不懂,直接問我就行了。」

段剛看到朝廷的人馬離開,馬車卻停在那裡,立即叫了起來:

「那個,我們的馬車怎麼辦啊?」

另外兩名青年聽到段剛一臉粗魯的樣子,微微皺了皺眉。

「馬車放在這裡就可以了。一會兒,自然有人來接受這些馬車,把行李替你們送到住處。——跟我們來吧。」

從轅門到山上還有一段距離,三人在前面一邊走一邊介紹宗內的情況:

「你們初來乍到,還有很多東西不懂。琅琊郡有四十多個縣,十多個宗派。除了宗派自己招收的弟子,每一年都有大量像你們一樣的武童生被加入宗派。除了武童生,宗內還有不少的武秀才。」

「…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