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用六之卷——宰制天下 第140章 梳理(10)

「只有五天,都堂只給了本府五天。」

黃裳在一眾下屬面前緩緩踱著步子,走得很慢,說得也很慢,一個字,一句話,給他沉甸甸的壓在屬僚們的心頭。

「五天之內,查不出是誰開的槍,是誰人慾誣陷都堂,你們這軍巡、捕頭的差事就別做了。若是辦得慢了,輸給了行人司,之後成立警察局,提舉一職,我也沒臉為你們爭了。」

他回頭看著一眾下屬,「誰覺得自己能力不足,辦不好這樁案子,現在就跟我說,早點退位讓賢,可以不用擔心之後受責。」

見沒人說話,黃裳一笑,「看來都是有信心把案子辦好的。現在你們都給本府記住,這件案子,比你們性命都重要。就算腸子都快要爛掉了,也得先去查案,查完案再去醫院剖肚子。」

太醫局前天剛剛成功做了一台破肚取腸的手術,切除了患部,幫病患原本可算是絕症的腸癰,轟動了整座京城。要不是河東兵敗,學生在都堂前鬧事,這將是一條能連載上十天的大新聞。

黃裳做了個比喻,盯著下屬們,沉聲道:「誰要是怠慢了,告身我幫你還掉,印鑒我幫你拿掉,這官就別做了。」

「大府放心。下官定在五日之內將此案偵破,擒獲賊人。」

身形如同黑熊一般的總捕頭瓮聲瓮氣的向黃裳保證。

身材同樣魁偉的軍巡院使也跟著發誓,「屬下必在五日之內將賊人擒拿歸案。」

兩人說完,視線交錯,各自橫眉豎眼,一時之間,竟似乎有電閃雷鳴。

開封府轄下能夠調動的武裝力量,有快班弓手——俗稱捕快——和巡兵兩部分,一個屬於開封府下的長名衙前,說是衙前,都是按月拿俸祿了,領頭的總捕都賜了官身,是極少有的吏陞官。另一個則是屬於軍巡院,聽命於開封府,但人事歸於樞密院。

都堂要改革的就是這些不合理的地方。黃裳方才說得警察局,便是都堂要改動的方向。將快班和軍巡院合兵歸一,再將行人司囊括進來,成立城市之中執法者的主體機構,同歸開封府管理。

同時這也是重新區分文武,明軍政之別。

過去州府官又名州將,實有臨機調兵之權。故而名下,現在都堂準備更加明確的文武分列,那些地方上能夠調動的武裝力量,將不再屬於軍隊的行列。一同編列入警察的行列。

可想而知,提舉開封警察總局將會有多大的權勢?多高的品級?

當然,依照過去的情況,開封府總捕和軍巡院使都不會去幻想染指如此重要的位置,那是屬於進士們的禁臠。

但都堂下文說明,專業性的職位將會交給專業性的人才。就像是鐵路總局,裡面從上到下,即使是進士出身的兩任提舉,也都是鐵路方面的專才。之後又確定了級別,品級比想像中的要低——這是對進士而言,對吏職官或武官來說,卻是很有吸引力。

這樣一來,非關本職的進士便沒有興趣去圖謀此職,當然,也沒那個能力。但不論是總捕,軍巡院使,還有行人司的提舉,都對警察總局提舉的位置虎視眈眈,勢在必得。

三方的爭鬥很早就開始,行人司離得稍遠還好,快班和軍巡院都是在開封府衙中,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這些日子則是日漸交惡,兩邊成員進出時相遇,互瞪著猶如烏眼雞一般。

坐在上面的官員,譬如黃裳,譬如府衙中的推官、判官,則都是坐視旁觀。競爭是正常的,只要不變成相互拆台,就是值得鼓勵的。最多也只是暗助一下自己看好的對象。

總捕和軍巡院使都趕回去安排偵辦事務了,其他屬吏也紛紛回去辦事,只有主要負責府中刑事案件偵破和審理的推官嚴寬被黃裳留下。開封城中的刑事案件,基本上就是嚴寬安排人手偵破,同時協調軍巡院和快班之間的關係。

廳中再無他人,嚴寬看著眉頭緊鎖的黃裳,笑著對他道:「大府可以放心,軍巡院的派出所和軍鋪遍及京師內外,快班又多有專才,這件案子,很快就會偵破。」

黃裳抬起眼,「專才,是那個丁兆蘭?」

嚴寬道:「不只丁兆蘭他一個,不過他的名氣最大。」

丁兆蘭是快班捕頭,快班中第一得力之人。不過讓他的名氣傳遍動京城內外的,還是因為去年的一樁案子。

去年臘月初的時候,新城城西廂的永豐坊報說有一老嫗,及其兒婦並孫子孫女,總計四人,夜中被利刃刺殺於家中,同時又有財物被盜的跡象。除卻遠赴江南行商的老嫗之子外,全家被殺,此滅門之案連都堂都驚動了。

都堂責令黃裳儘速破案,黃裳回頭又壓到了慣斷生事的推官嚴寬身上——開封府一貫以獄訟刑罰為生事,戶口租賦為熟事。

負責的推官嚴寬在刑名上,向有令名——能調任開封府的,絕不可能是普通的庸官,而嚴寬是其中尤其出色的一位。所以黃裳才會把此事的工作交給他。

嚴寬主管此案後,就從快班中調了丁兆蘭出來,負責案件的偵破工作。

嚴寬調動人馬,一邊派人去尋老嫗之子,一邊派人大搜街巷、里坊。而丁兆蘭這邊,則是親自走訪現場,尋找蛛絲馬跡。

丁兆蘭細細搜檢現場,最後在窗戶玻璃外側上,找到了幾枚不屬於受害者家庭的指紋。當天晚上,嚴寬就將所有已捕獲的嫌疑人都審了一遍,驗了指紋,然而一無所獲。

嚴寬沒有氣餒,再派丁兆蘭去查看現場,發現犯人入屋、殺人、搜刮一氣呵成,絕非初犯。故而派人去查過去所有偷盜犯人的供狀,以及過往案件的審問筆錄,拿著上面的指模,與那幾枚指紋做對比。再回頭,又遣人去京師左近軍中,調出了所有當時不在軍營的士兵的卷宗,同樣拿到了上面的指模。

整整兩天的時間,嚴寬就領著丁兆蘭為首的偵破小組對比了數千份記錄,最後將目標鎖定到了十幾人身上。

此時嚴寬並沒有將他們提審,而是立刻派兵去其家中搜查。在其中一人家裡搜出來的一面鏡子上,發現了更加確鑿的證據。

那面鏡子本無特徵,只是市面上尋常所售,提審時嫌犯自稱是自家所購,但嚴寬卻在鏡子上找到了被害人的指紋。犯人與被害者本無瓜葛,從無往來,卻有一面帶著被害者指紋的鏡子,遂由此而定罪。

整件案子,從頭到尾只用了四天。事後報上報道,嚴寬自隱姓名,把丁兆蘭推了上去。

由於定罪的辦法新奇,加之又是滅門血案,所以在京師之中一下就傳開了,又被各地報紙轉載,傳遍了全國去了。丁兆蘭也因此名震京師、傳遍天下。而且是越傳越玄,指紋破案都被傳成了只要在現場中留下一個手印指印,就會導致被捕的神技。

這些日子以來,軍巡院夜裡巡查,發現路人身上帶著手套的就立刻抓進獄中。一抓就一個準,全都是怕留下指紋而特地隨身帶上手套的笨賊。

嚴寬笑著對黃裳說,「丁小乙他的名頭在京師里的確是響亮得緊得很,有他出馬,京師百姓都會覺得大府肯定把這件案子放在了心尖上,都堂也不會覺得大府有所怠慢。」

黃裳冷著臉,「不相干的人的想法並不重要。就算他們覺得我怠慢了,疏忽了,只要能夠把這件案子破了,那麼一切好說,如果破不掉,都堂不會因為我調了丁兆蘭去偵辦,就減輕責罰了。」

「其實最多也只會是輸給行人司,不會破不了案的。」嚴寬意味深長的笑說著。

黃裳心有領會,嘆道:「這樁案子的確是有些不對勁,本府稍待還要再去找幾個人打聽一下詳情。」

黃裳暗暗嘆息,只要能進了都堂,那麼就可以把責任壓在別人身上,自己只要負領導責任就可以了——也就是不負責任——就不必像如今一樣,京師里有個大小事,都賴在自己身上。

他想著,對嚴寬道:「第一要務還是要把人犯抓住,做成鐵證,我才好向相公交代。」

「當然。」嚴寬心照不宣的笑道。又說道:「京師在捕盜這件事上,府中最出色的捕快也就是丁兆蘭了。當初沒他的細心也的確難破案。有他出馬,頂得住十人。都是去查案,別人問不出來的,他就能問出來。一個名氣大,二來,證人也信他。」

嚴寬笑了笑,「就像河東河北的鎮守,若是郭老太尉出馬就任,京師士民必然高枕無憂。即使有敗陣的消息傳來,也都會覺得郭老太尉肯定能夠力挽狂瀾。那一等宵小之輩,又有誰敢胡亂動作?」

嚴寬的一番話,讓黃裳連連點頭,「信心的確很重要。」

嚴寬跟著一聲嘆,「可惜這一回,去河東的是熊參政,去河北的是李參政。」

熊本雖然是鎮壓西南夷的主帥,又主持覆滅吞併了大理,但西南夷種,在大宋軍民的眼中,跟山裡的猴子也差不多了,一排槍過去,全都給打跑了。熊本的功勞,與攻略西夏、北遼和西域的將帥比起來,沒什麼了不起的,甚至提不上檯面。

李承之就更是沒有用兵的經驗了,只不過是個撐門面的。這一回河東兵敗,而河北又因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