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上六之卷——九州驚雷 第22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

開啟的城門,並非是出戰的大軍,而是請降的使者。

權相高智升之子高升泰代表其父、代表大理,出城請降。

「第三次了。」熊本對趙隆道。

「第三次了。」趙隆點頭,獰笑了起來,「高升泰!」

這已經是大理國開戰以來的第三次請降了。

第一次被派出來請降的,是大理國中的清平官,相當於翰林,那時候官軍還沒有渡過若水,所以清平官還有幾分傲氣,給熊本趕了回去。

第二次,也就是官軍逼近洱海之後,過來的是大理朝中的九爽之一,其位相當於九卿,是高氏族人,但要求頗多,熊本還是沒理會他。

除了這兩次,走小路直接去向朝廷請降的使臣,光是在半道上被攔住的,就有六批,加上沒攔住的,只怕有十幾波。不過有韓岡、章惇把持朝政,自是不用擔心有人在朝中扯後腿。

第三次,也就是眼前的這一次,不為大理,只為高氏。高智升第嫡子,高升泰終於出城來了。

大宋以討逆為名,為段氏舉兵南下,不管這個理由多麼可笑,其明面上的目標就是當權的高氏無疑。

段氏或許不能保住王位,但至少能保住性命,在東京汴梁城中,少不了給他的一座府邸。可高氏又能有什麼?既然宋人以權臣亂國為名來攻打大理,不族誅高氏,怎麼名正言順的結束這場戰爭?

官軍已經兵臨城下,最後一戰就在眼前,大理國的命運已經註定,高氏父子已是籠中困獸,但他們如何會甘心就此走向覆滅。

這樣的情況,再不掙扎一下,可就當真會身死族滅。

「大帥要去見他嗎?」趙隆問道。

熊本道:「你覺得他會有什麼要求?」

趙隆想了想:「保命吧。應該不會再蠢了。」

熊本呵的一聲笑:「自來恩自上出,他們要做的,是等著朝廷的發落,不是討價還價!我們是來賣菜的嗎?我不見他,趙隆你自去做攻城準備,秦升,你帶他去看看蕃部!」

說罷,熊本轉身回帳。

趙隆和熊本點名的那位幕僚交換了一個眼神,各自依命離開。

營門處,高升泰焦躁不安的等待著。

但他的臉上不敢表現出來,依然一幅謙卑的表情。不論再如何屈辱,只要能保住性命,日後就有翻身的機會。

宋人南下時,的確是震動大理朝野。但那時,高氏父子還有幾分把握,山高水長,萬里路遙,這就最好的防禦。但宋人一路南下,什麼險關要隘都沒能擋住宋軍的腳步,高山湍流,宋人全都如履平地。

最早的時候,高智升和高升泰派出使者請降,是打算敷衍一下,誆得宋人退兵。之後,就是能保住權位,繼而是能回鄉自守,到如今,只要能保住性命,甚至只要保住家族血脈,剩下的都可以不要了。

焦躁的等待中,一名中年文官走出營地,打量了高升泰兩眼,道:「可是高侯?」

高升泰一揖到地,「小人就是高升泰。」

秦升回了半禮,「本官是總管帳下機宜文字秦升,奉總管命,特來迎接。」

「小人見過秦機宜。」高升泰連忙又行了一禮。

「請高侯與本官來。」

秦升說著,卻沒有進營,而是轉頭向東,那邊有著西南夷人的營帳。

「呃……」高升泰張口想說些什麼,但沒有敢說出口。

秦升回頭看了高升泰一眼,「總管說了,要下官帶高侯你看一看石門蕃部的營地。」

高升泰拳頭上的青筋都暴了起來,但最終還是不敢多說,小心翼翼的跟在秦升的身後。

他的隨從,想跟著上去,卻被攔住了。高升泰回頭擺擺手,沒讓他們跟上去。

石門蕃的營地,就在官軍營地旁邊,直接就佔了大理子民的房屋。

熊本秉承聖旨,對漢人加以關照,這一回大宋南征,時至今日已經有七八百戶漢人,得到了官軍的保護。熊本前日特意將觸犯漢人的蕃部施以重懲,就是要讓西南夷上下都明白,即使是奴隸,只要他是漢人,就比手握上萬男丁的洞主、族長都要尊貴。而行刑之後,他又公布另一路的官軍已經快要會合,則是徹底的將所有異心都給壓了下去。

蠻夷們對熊本派出的幕僚俯首帖耳,對高升泰則是怒目而視,更有少年人在旁提著長刀,一臉的躍躍欲試,讓高升泰的心臟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哪個毛頭小子一時頭腦發熱,讓他這個相國之子,實質上的大理太子,死的不明不白。

不過他的提心弔膽,在深入石門蕃部的營壘後就再無暇去顧忌了。

鐵甲。

鐵盔。

鋼槍。

站在營門口迎接的一干蠻夷,儘管他們身上都穿著盔甲、還住著長槍,但並沒有讓高升泰太過驚訝。畢竟是精銳,跟在宋人身後,有點好東西很正常。但入營之後,幾乎每一個蠻兵,都有一個黝黑的鐵質頭盔,槍刃上閃著精光的長槍,也是人人都拄著一支。

這幾個月來,不少奉命清剿入寇蠻夷的敗將逃回大理,都在說蠻夷的甲堅兵利。之前高升泰還覺得是戰敗後的脫罪之詞,甲堅兵利這個詞用在宋人身上無可厚非,用在蠻夷身上,豈不是個笑話?可現在看來,還是說得少了。有如此裝備的軍隊,即使是在大理國中,也不過數千而已。

中原的兵器,高升泰也不是沒有見識過,流入大理的宋國刀槍,只要他想要,自然能拿到手。高升泰曾拿著自己的配劍與宋人佩刀對砍,刀劍交擊之後,鋒刃上都迸出了缺口。但自己的佩劍是國中最好的匠人打造的,只能與宋軍小卒手中的武器相當,宋人的武器到底有多精良,就可想而知了。

看著高升泰臉上的表情變化,笑容在秦升臉上一閃而過。帶著高升泰過來,讓他看的不是大理國子民的痛苦,而是石門蕃部的裝備。

「高侯,此間蕃部手上的裝備,都是朝廷所賜。每個部族按照出兵人數,十比一的比例給予鐵甲,而點鋼長槍和精鐵頭盔,則是人手一把,小頭領還能得到一把腰刀,刀刃夾了鋼,用對力量,能一刀砍斷碗口粗的樹。」

高升泰臉色泛著青色,滿口苦澀,彷彿嘴裡被塞了一個青青的生柿子。

山中的蠻夷,連衣服都沒有,就在營地中,高升泰看見很多人都裹著破破爛爛的粗布衣服,但他們手上的武器、盔甲,卻都是鋥亮的。不是宋人給的,還能是天上掉下來的嗎?

高升泰明白,不是大宋求著蕃部出兵,才給了這麼多好處——如果當真是這樣,聰明人都會選擇給絲絹、瓷器,而不是給兵器作為酬勞——只不過是根本不在乎,就算那些蕃人想憑著這些武器反叛,也不過是給宋軍的將帥多送一份功勞而已。

「我中國別無長處,唯有富庶二字。這一場南征之役,朝廷分三路出兵,總計馬步軍七千八百人。」秦升回頭看了一眼高升泰,「不及大理十一。」

高升泰黑著臉,沒回話。大理國若真的點集兵馬,的確能拼湊出十萬大軍來。就是國中常備軍,也有五六萬。若是籍民為兵,二三十萬也是有可能的——只要各部都聽話就成。

但宋軍來攻時,身邊還帶著幾萬北面山中的蠻兵,那些蠻兵橫行於國境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許多剛剛聽命出兵的部族,一看到自家要受到攻擊,立刻將兵馬召回。而大理國的常備兵,幾次與宋軍交戰,每次都是慘敗,不論是伏擊、還是正攻,不論是野戰,還是守城,幾乎都是被少數精銳的宋軍給擊敗。

真要說起來,幾次會戰,大理一方几乎沒有佔據過的人數上的優勢。而且與宋軍交戰時,更是連近戰的機會都沒有找到。全都是被宋人的弓弩,以及神秘的火槍火炮,在半路上就給打垮了。

「可只為了這一場南征之役,朝廷在開戰前,就準備了鐵甲一萬六千領,軍袍三萬五千套,鞋四萬雙,帳篷四千頂,神臂弓八萬張,弩箭三百萬支,槍六萬三千桿,戰馬一萬一千匹,大小車兩千六百輛。」

秦升彷彿成了說書人,一連串的數字排比著,將大宋的富庶,渲染得讓人眼暈目眩。

「不算糧秣、餉錢、犒賞,僅僅是軍資一項,便合計一千七百萬貫,以京師金銀鋪兌換的價格,大約是六百萬兩官銀……本官知道大理盛產金銀,不知一年能出產多少?」

熊本每說上一個數字,高升泰的臉色就白上一分,出兵還不到八千,就準備了如此之多的軍資。絕不是熊本胡謅,都打了這麼久的仗,高升泰當然知道宋軍的數量還不過萬,可就是一千兩千,都能輕易擊敗,不是靠錢堆上來,還能是什麼?宋軍小兵的裝備,都趕得上國中的大將,裝備上差得太遠,這仗輸得一點也不冤。

秦升冷冷笑著,「蕃部隨同官軍出戰,朝廷一點賞賜都沒有給。但你們的人,你們的地,你們的子女妻妾,都是他們的戰利品。如果不聽話,他們就得在黃泉路上給你們做個先鋒官,所以都是奮勇爭先……如果爾等再頑抗到底,不順天兵,來日破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