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初臨最強大腦 第310章 《天天向上》特別節目(二)

錄製廳內。

李凡迎著在絢爛燈光,抬足登上了舞台,他向觀眾們揮了揮手,「大家好,我是李凡!」

現場掌聲和歡呼聲瞬間波濤洶湧,熱烈異常。

李凡來到舞台中間,和天天兄弟以及楊熙語打過招呼後,眾人一起道:

「大家好,我們是天天兄妹!!」

王翰道:「今天來到《天天向尚》做客的兩位嘉賓呢,有兩個共同的特點,第一個特點呢,就是都是東北『銀』!」

李凡點頭配合:「嗯呢!」

王翰模仿東北口音,問道:「東北哪疙瘩地?」

「春城那疙瘩地!」

「熙語呢?」

楊熙語笑道:「俺是鐵城人。」

王翰道:「誒媽呀,大城市啊。」

楊熙語:「可不咋地。」

王翰挑眉道:「俺這東北話說地咋樣,老鐵,6不6.」

李凡笑道:「6是6,您到東北啊,一定能和我爺爺奶奶們聊一塊兒去。」

「嗯?咋不是年輕人呢?」

楊熙語笑答:「現如今,東北地區很多東北方言基本上很少用了,日常用語都是普通話,只不過語音語調還在。」

王翰道:「哦?是么?」

李凡道:「是,其實大家看到的鄉土電視劇或者小品里,很多是將東北特色放大甚至扭曲了的,都是不真實的,我們自己也就看個熱鬧而已。」

王翰:「那好,我們準備了一些東北方言,讓二位給大家介紹一下。」

有工作人員拿上來一個能翻頁的題板,蔡亦博翻開第一頁後,上面寫著:賊、整、街(gāi)。

申峰道:「這幾個我都知道,『賊』,賊好,賊貴,特別、非常的意思。整,整兩盅,開始的意思,那個是大街(gāi)。」

李凡點頭,「前兩個字還相對常用,但街(gāi)這個讀音,基本滅絕了,我不太清楚其他省份啊,在吉森省,這個詞老年人都很少用了,我爺爺奶奶都改口了,現如今都是普通話的『街』,街道!」

蔡亦博又翻了一頁,出現了幾個詞:嘎哈、扒瞎、茅樓。

李凡問道:「你們知道啥意思么,現場觀眾有知道的么?」

有觀眾接過話筒,道:「『嘎哈』就是『幹啥呢』,『扒瞎』就是『撒謊』,『茅樓』就是『廁所』的意思。」

李凡一愣,「家裡哪的?」

「春城的。」

「誒呦,老鄉,難怪。這幾個詞中,現如今,『扒瞎』這個詞極少出現,『嘎哈』也早被『幹啥』取代了,至於『茅樓』,幾十年前老一輩人這麼說,但現在老年人早改口叫『廁所』了。」

一系列的方言一一展示:埋汰、欠兒蹬、夾生、晃常、膈應、破悶兒、磕磣、狗嗖、藏貓貓、波棱蓋、吐露皮、老抱子、打連連……

李凡道:「剛剛這些詞啊,我們大多數早都不用了,有一些則用得極少,尤其是中青年,有些00後的小孩兒可能有些都不知道!」

楊熙語也道:「我們省也是。」

王翰道:「哦,那和我們印象中的還不一樣,那您二位如何看待方言的逐漸消亡呢?」

李凡:「我認為這是好事兒,華國各地語言普通化大同化的加劇,有利於民族融合,消除溝通障礙。」

楊熙語也點頭贊同:「像我這種到處拍戲,又喜歡旅遊的人,到了不說普通話的地方,簡直就像去了外國,太不方便了。」

王翰:「我倒不完全同意二位的想法,方言是一個地區的特色,有著濃厚的地方色彩,方言更是一個地區文化的展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景觀和文化,風情和處世之道,那才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國度。

您二位覺得,外地人對東北最大的誤解是什麼呢?」

楊熙語大笑,道:「大金鏈子小手錶,一天三頓小燒烤!」

李凡猛點頭,「完全同意!有幾個男的戴金鏈子的?有錢人也很少這麼炫富啊。」

大野問:「那小燒烤呢?」

楊熙語道:「一個月一次?誰也不可能天天吃,主要是和朋友一起去。」

李凡道:「這個我的確比任何人吃得都多,因為我爸以前是炸串的,我沒少在其他店家解饞。」

王翰道:「李凡,你再說一個。」

李凡道:「你瞅啥?瞅你咋地!」

楊熙語開懷大笑,「對對對!這句話太經典了。不過我就沒看到過,誰看誰一眼就打架的,除非你看人家的眼神里有鄙夷不屑。」

李凡:「這句話啊,偏重於形容東北人脾氣急躁,不擅長打嘴架,也就是能動手盡量別吵吵!我坦白地講,『能動手盡量別吵吵』這句話的確形容得挺準確的,兩個人相互罵幾句後極有可能就動手幹起來了。

但是,所有人忽略了另兩個詞,就是『大度』和『寬容』,在東北,小來小去磕磕碰碰大家說聲『對不起』便一笑而過了,基本沒人會斤斤計較的。

如果你到春城市租個小區住個兩年,可能你連一場鄰里打架都看不到。」

楊熙語深表同意,「網路上有『地域歧視』或者『地域黑』,他們是看不到光明的,只會往黑角落裡鑽,只會以偏概全,你若真到東北城市裡生活的話,你會發現人和人之間,哪怕是陌生人之間,大家都是非常熱情友善的。」

……

討論完地域文化後,王翰又道:「李凡和熙語的第二個共同點是,新晉作家。熙語,先介紹一下您的書。」

有工作人員推上來兩個車子,分別裝著李凡和楊熙語的書。

楊熙語拿出自己的書道:「我這書,寫的是我從入行開始到現如今在演藝圈中的打拚,書名叫做《快人快語》,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楊熙語將簽名作品依次送到天天兄弟和李凡的手上。

李凡這一翻,好傢夥,全是圖片,兩三頁一圖,有旅遊照片,有寫真,還有拍戲的,老豐富了,就是沒有多少字。

再看定價,59.9元!

「李凡,介紹一下您的作品。」

李凡合上《快人快語》,道:「我的書啊,裡面的文章有些人看過了,現如今集結成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入手。」

王翰道:「咱們現在先給李凡推推書,每人用一句話形容李凡這本書,峰哥先來。」

申峰想了想:「這是每個人的枕邊書。」

李凡自黑,「的確,可能看我的書大家容易犯困睡覺。」

申峰忙道:「不是啦,漲學問!大老師來。」

「我啊,這本書你們粉絲們一定要買,然後一代一代往下傳,以後保准值錢!亦博來。」

蔡亦博:「我,那個,祝福大賣!」

王翰笑著解釋:「這是韓國來的朋友,漢語還沒學透。」

李凡點頭,「哦!你好,思密達!」

蔡亦博笑道:「思密達!」

王翰:「那李凡,您對自己作品怎麼評價呢?」

李凡如實地道:「會比較晦澀難懂,有一點點乏味,可能很多讀者未必看得懂,如果有朋友有需要可以入手——」

王翰打斷道:「不能這麼說!我要送給讀者朋友們的一句話是,這本《新考據學作品集》,您可能看不太懂,但一定要看一看!因為,這本書是青年一代學者中的旗幟作品,您看的不是一本書,看的是在這個快餐時代中,我們青年學者最後的堅守。」

嘩!

現場掌聲四起。

楊熙語翻著李凡的書,看不懂,但就是覺得好厲害的樣子。她又想了想自己的書。自己的書,那叫書么?與之對比,那簡直是連環畫啊!

王翰對觀眾朋友們道:「現場的觀眾朋友們,李凡的這本作品誰想要啊?」

「我想!」

「我要!」

「給我!」

……

「通通送給你們!哪裡的聲音高就送到哪裡!」

申峰、蔡亦博和大野下去送書,書籍丟到之處,一大群人全都搶瘋了。

李凡忙道:「注意安全,別急,千萬注意安全!」

觀眾們得到樣書後,連忙翻看了起來,翻呀翻,卻連一頁圖片都沒找到。

得書的觀眾們紛紛抬頭:帥李啊,照片呢?沒照片我們看啥啊!

……

台上。

節目錄製到了第二部分,《鑒寶》。

王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今天,我們通過古玩,便可一窺我們華國歷史的輝煌。今天,我們請到了潭沙博物館館長、著名收藏家吳迪先生前來做客,和我們分析古玩,通讀歷史!大家掌聲!」

吳迪快步上台,他的目光好奇地打量了一下李凡,心道:這小子究竟懂多少?前兩天辨別出了仿汝釉象耳簋式爐,這眼力在收藏界也是一頂一的高啊,究竟是偶然現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