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初臨最強大腦 第294章 國寶級大師相助

京大的校園內,秋風瑟瑟,落葉紛紛。

校園內本校學生少見了,但是外來遊客卻差點兒將京大的校園擠爆掉。

車子開到一處辦公樓的時候,兩個人下車,快步走進了辦公樓。

本來兩個人打算去吃晚飯的,但是李凡剛系好安全帶,便接到了蔣姐的電話,說新書版權問題基本搞定,等著他最終定奪。

李凡遵從蔣姐的建議,決定和吉森出版社合作,畢竟吉森出版社是東北三省最權威的出版社,在書籍校檢、印刷、發行、渠道等各個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

至於具體的細節方面,則需要之後進行見面詳談了,不過出版社希望李凡找一位學者幫他作序,畢竟這是傳統慣例了。

可找誰呢?

李凡第一時間想到了春城市的肖老,肖老剛剛還一口應承下來,可是電話放下3分鐘後,老爺子電話再次打了過來,他反悔了。

他說他覺得自己有點兒沒資格給李凡作序了,他自己一直在研究新考據學,每天腦袋昏昏漲漲的,無數資料都要翻碎了,大腦中經常一片亂麻,毫無頭緒,更沒有幾篇自己滿意的學術成果。在這個李凡開拓的領域內,他說他只是一個「從眾」,哪有「學徒」給「門主」作序的道理?

李凡磨碎了嘴皮子也沒讓老爺子迴轉心意,於是只好給其他人打電話了。最終,他找到了華國極具盛名的國學大家,畢盛元。

這老頭子李凡可不敢打擾,這位可是從民國末年一路風華絕代到今日的一代大家,是享譽國際的大學者,國寶級的大師。

本來李凡和畢老之間並無聯繫,他剛剛給崔院長打電話之際,崔院長笑道:「畢老在我身邊說,你要不嫌棄,他願意給你作序。」

李凡聽聞這話當時渾身一哆嗦,他不確定地問道:「哪個畢老?」

「畢盛元,畢老!」

李凡欣喜若狂,自己這何德何能啊!

畢老學貫中西,國學造詣登峰造極,並且多學科研究並舉,是世所罕見的天才學者,他還曾經將自己的作品親手翻譯成了英、德、俄三國語言,無論是個人天賦還是努力程度,都是讓學術界瞠目結舌的存在。

李凡萬萬沒想到有機會能和畢老結緣,他對畢老太敬重了,這一路上他開心極了。

李凡和顧亞婷來到副校長辦公室外,便靜靜地等候著。他暫時收起了激動的心情,突然疑惑地問道:「誒,小顧總,你這個奸商怎麼把消費者心態研究得這麼好?剛剛在辦公室的時候,我都有點兒崇拜你了!」

「我從小就在老爹辦公桌邊兒長大的,每天在超市裡看著人來人往,腦袋裡想的就是怎麼能掏空他們錢包,久而久之就成『奸商』了。」

「那我得批評你,顧亞婷同學,別的女孩子從小想的就是吃啊吃,想著各種白馬王子,你怎麼能想著消費者的錢包呢?你這不是脫離了女性群體,走向了俗氣的低級趣味么?你就不能像其他女生一樣,每天腦袋裡多想想吃喝玩樂,多想想帥哥,多想想我?」

「嘖嘖嘖,滾蛋啊!我還是多想想財神爺吧,多上幾炷香,財源滾滾來。想著你?一想到你我滿腦袋都是煩惱。林曉鳳都和我說了,說你參加《最強大腦》的時候,那一群群小姑娘啊,像瘋了似的。」

李凡翻了一下眼皮,道:「你不應該拜財神爺,拜錯了!」

「那拜誰?關公?」

李凡搖了搖頭。

「呂不韋?」

「不不不,同一時期的!」

「誰?」

李凡笑道:「巴寡婦清嘛,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女企業家。你說你一個女孩子要從商,不拜女企業家反而去拜其他人,不合理啊!」

「滾,你想以後讓我當寡婦啊?我倒是沒什麼意見。」

「你滾,說什麼呢,」李凡彈了她額頭一下,道,「不過,真應該拜一拜。你想啊,秦朝時,一個女商人既非皇親,也非國戚,靠著開採『丹穴』,富甲一方。擁有僕人上千,工人及士兵多達上萬人,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力量,這在秦朝焚書坑儒銷毀天下武器的時代,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牛爆了!

而連秦始皇都給她修『懷清台』,是不是很像樣?

當然了,至於擁有龐大的私人武裝是一些學者推測的,我覺得不太靠譜。

你知道『丹穴』出產什麼么?」

「丹砂,含有汞,據說秦始皇陵中的大量水銀是她提供的,什麼煉丹藥啊,防腐啊等等,都與之有關。」

李凡補充道:「不僅如此,她還出巨資資助了秦始皇修建長城。孟姜女哭長城,寡婦清修長城。大家只知孟姜女,不知寡婦清啊。

寡婦清要是拍成電視劇,那該多傳奇?那人生多輝煌?比孟姜女傳奇一百倍,孟姜女的故事實在太單調了。

『奸商』,你要拜就得拜『寡婦清』。」

「閉嘴!」

李凡搖頭道:「無奸不商,無商不奸啊!誒,不過這個詞語以前不是這個意思。」

「無尖不商嘛,舊時買米以升斗作量器,賣家在量米時會以一把紅木戒尺之類削平升斗內隆起的米,以保證分量准足。銀貨兩訖成交之後,商家會另外在米筐里氽點米加在米鬥上,這樣一來,已抹平的米表面便會鼓成一撮『尖頭』,盡量讓利。

『無尖不商』最初是褒義詞或者中性詞,後來發展過程中就變成了『無奸不商』,變成了貶義詞了。」

兩個人正聊天之際,自樓梯口走來一個鬚髮皆白的長者,長者80出頭,步履生風,精神很矍鑠。

李凡顧亞婷連忙快步迎了過去。

「畢老好!」

「畢老,您慢著點兒。」

畢老和藹地看著後輩,笑道:「無礙,咱們進屋吧。」

走進辦公室,李凡顧亞婷有點兒手足無措,緊張兮兮的,這眼前的長者可是文化瑰寶啊,對於他們這幫後輩來說,能有緣相見一眼都是人生大幸。

畢老掛上眼鏡,端詳了片刻眼前的兩個年輕人,然後便和他們攀談了起來,彷彿嘮家常一般,氣氛融洽溫暖。

畢老之所以想給李凡寫個序,首先李凡提出的「新考據學」的確是學術界的一個嶄新的方向,而李凡的學術水平又極高,畢老讀過李凡的文章後,也是拍案叫絕,逢人便說年輕一代終於有標杆性的國學天才了,乾涸的沙漠里終於出現綠洲了。

亂世學者輩出,而盛世人才凋零,華國自2000年後,沒有出現過任何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學大師,自己封的或者其他人抬舉的大師不算數,而這種真真正正地深耕於國學領域並有權威學術研究在身的,至今,45歲以下的青年學者基本上找不到。

人才凋敝,國學難承,在這個信息化爆炸的新時代中,突然從石頭縫裡蹦出個李凡來,文學界中無數長者恨不得仰天長嘆啊,為什麼不多蹦出來幾個?

愛才,人才越稀缺越愛才,現如今的社會中,李凡這種絕跡的青年學者,則更是讓很多業內人異常珍惜。

畢老給李凡寫序,他讓李凡稍等片刻,然後拿出鋼筆,找出稿紙,但聞紙上沙沙作響,不出片刻,《序言》完成。

「李凡啊,看一看,還成么?」

李凡接到手中打眼一看,心中的敬佩感瞬間爆棚。

字體飄逸靈動,間雜數家,自成一格,李凡心道:自己比不上啊!

再看內容,見解獨到,推薦懇切,而其中涉及到的每篇文章的每一個觀點,如數家珍,一字無錯!

李凡合上稿紙的時候,徹底服了,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拜辭了畢老,李凡走出辦公室不遠處便長嘆了一口氣:「我農村奶奶,和畢老年紀相當,可已經下不了炕了,老糊塗了,可畢老,這身體硬朗得彷彿就70歲,思維敏捷程度吊打京大學生啊。這老爺子年輕的時候得多牛逼?」

顧亞婷搖了搖頭,「我徹底服了!」

李凡一垂頭,「我也是!為了這對自己非常有意義的一天,我決定!」

見李凡一頓,顧亞婷問道:「你決定什麼?」

「以後我絕對不吹牛逼了!」

……

回到寢室睡了一覺,李凡第二天早晨便飛往了南靖市。

出了機場後,李凡並沒有趕往《最強大腦》給安排的住處,而是直接走向了附近一家賓館。

他剛下車,吉森出版社副社長、總編輯等幾個人早已等候多時了,大家迎著他走進了會議廳,紛紛落座,共同研究這本書的具體細節。

李凡沒想到吉森出版社這麼著急,昨天剛說改天詳談,結果今天就談上了,而且還不是在本省。

對於吉森出版社來說,李凡是極其重要的。這個時代,實體出版早已經陷入泥潭,十年內,大家的閱讀習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閱讀基地」早已經由紙質書刊轉移到了網路客戶端,出版行業早已輝煌不再。

就比如說京城的《詩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