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初臨最強大腦 第229章 李凡終極爭奪戰

《吐槽大會》結束了,李凡也從繁忙的綜藝咖身份,重新回歸到自己的學生身份,他決定安安心心地度過自己最後的高三生活。

從遼東回到春城後,他直接一頭扎進教室,展開試卷,一張張的做了起來,別人做一張的時間,他做兩張,別人做一本試卷,他做一沓兒,這還是在短短的上學時間完成的。

並且,他的英語興趣組繼續開課,李凡精心整理的英語資料依舊每天不間斷地發送到學生們手裡,繼續扮演著小李老師的身份。

至於回到家中,除了接受小婷老師的補課外,他依舊要在深更半夜繼續自己的學術研究,新考據學的文章也以20天左右一篇的速度慢慢出爐。

李凡這段時間是繁忙的,同樣也是很充實的,忙忙碌碌中,時間白駒過隙般,轉瞬即逝。

今天是高三上學期的最後一天,僅僅兩周的寒假即將來臨。

教室內,有幾個同學抱著一摞摞的書籍走進了室內,這是教育部出版的《高考指南》上下冊。

這本書的權威性不用多說了,高考唯一的權威指導。

《高考指南》的上冊主要介紹各科考試範圍以及重點難點,下冊則是各大院校的招生信息。

一本本書發送到學生的手中,大家則迫不及待地展開了書籍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不多時,老陳走進了教室,他支著桌子道:「現在你們正式放假了,假期好好放鬆一下,春節回來繼續受刑!」

教室內連續幾個月緊張的空氣頓時稀薄開來,同學們紛紛歡呼,終於可以喘一口氣了,鬆鬆這幾個月來緊繃的神經。

「哥幾個,去凈月滑雪啊?」

「不不,還是去唱K吧!」

……

大家嘴上說放鬆放鬆,但還是不停地將一本本教材試卷塞入書包里,估計很多人都想在這兩周的寒假裡給自己充充電。

不過,以李凡這種過來人的眼光,他發誓,對於諸位同學中的大部分,這些書怎麼背回的家,他們就會原封不動地再怎麼背回來!

不信,咱就看看!

就在教室內亂糟糟之際,張萌萌突然驚呼了一聲,然後百米衝刺般跑到了李凡的面前,他將手裡的《高考指南》遞向李凡,異常興奮地道:「李凡,快看,快看,《後出師表》!!」

正在收拾書包的李凡愣了一下,接過《高考指南》,道:「怎麼了?」

「快看,《後出師表》的作者!你牛大發了!我太崇拜你了!」張萌萌用力地錘了一下李凡的胸口。

但見,《後出師表》這四字標題下面,赫然印著一行字體:

【作者:諸葛亮(疑)】

寥寥幾個字,卻意義非凡,一個「疑」字,近乎直接宣布:李凡的《《後出師表》考據研究》的成果得到了教育部的認同。李凡所倡導的新考據學迎來了官方的認可。

這也同樣意味著,新考據學從此不再僅僅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尚未被全面認可的概念了,這個「疑」字,從長遠來看,無疑是新考據學發展史上一個轉折點。

圍觀的幾個同學瞬間驚住了,繼而興奮地直拍桌子:

「我擦,我看到了什麼?我看到了什麼?」

「李凡,此時此刻只有一個詞語能形容我的心情:服了!」

「《高考指南》都被你小子征服了,你……你……我要嫁給你!」

……

其他同學聞言,連忙快速翻看《高考指南》,當看到「【作者:諸葛亮(疑)】」的時候,全都陷入了驚詫和激動之中。

教育部啊!《高考指南》啊!這官方最高權威的認可,瞬間點燃了整間教室的熱情。

就一個字,就一個字完全夠了,一個「疑」字,這是對李凡學術水平的充分認可。

李凡的考據學文章,你們這個懷疑那個說是瞎胡扯的,又是學者又是專家的,這回讓你們那些偽學者偽專家看看,連《高考指南》都認同了,看看你們還逼逼啥!

老陳眯著眼睛,捧著《高考指南》看了足足10多秒鐘,又抬頭望向被同學們團團圍住的李凡,他此時恨不得幾大步衝進人群,奉上自己的熊抱。

他的臉上樂開了花,值了,一輩子教出一個李凡這樣的學生,自己的教師行業圓滿了!他一邊拍手一邊道:「掌聲!」

嘩!

教室內響起了濃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李凡,我送你一句話,你是一個改變了教科書的人物。」

「我是服了,我要給你生孩子。」

「那個,我沒這功能,你需要男朋友不?」

……

在一片吹捧聲中,李凡自己的內心此時也是波濤洶湧的。

從8月份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後出師表》考據研究》開始,這5個月的時間內,他依次寫出了《《古文尚書》考據研究》《《今文尚書》考據研究》《古代輿車考據分析》《孟子疏證》等8篇文章,他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完備的論據,向這個時代貢獻出了自己的全部才思。

《《後出師表》考據研究》一出,李凡正式把「新考據學」的概念帶到了這個時空,而之後的《《新考據學》概論》則作為引路燈式的文章,對新考據學的治學理念、研究方向、考證方法做了框架式解讀,至此,新考據學的初步輪廓已成。

可是,即便李凡有通天的才華,即便李凡有廣泛的知名度,不過因為身份以及資歷,他所提倡的新考據學也基本會長期處於社會各界所輕視的狀態,甚至很多圈外人會認為這是一個小孩子的嬉鬧。

即便是文學圈子,即便諸位大教授大學者充分認可李凡的學術水平,但是也沒有人會認為新考據學以後會有什麼發展前途,更不會想到這個俊朗的男生會在17歲的年紀開創了學術領域未來大名鼎鼎的一個學派,這是任何人所不敢想像的。

這五個月的時間,並不只是李凡一個人在戰鬥!這並不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他的新考據學的獨特魅力同樣吸引了一些文人學者投入到了研究之中。

顧亞婷相繼發表了《《海內十洲記》考據研究》《玉釵發展史糾錯》《三禮名物制度考證》三篇文章。

蔡詠也發表了《漢書註解》(上)一文。

……

李凡知道新考據學的推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受到學術界的正視需要一步步來,需要所有對此感興趣的文人學者一起努力,幸好,還是有人對此萌生了興趣的。

而5個月後的今天,新考據學終於跨過了第一道門檻,迎來了學術界的初步認可,這,是新考據學的第一步勝利!

教育部今年新版的《高考指南》以一個「疑」字認可了李凡的學術研究一事,很快就在整個網路上傳播開了,各家媒體爭相報道,以各種誇張的標題推出文章,李凡也成功地再次成為了百度熱搜榜的頭名。

諸位網友紛紛發來賀電:

「帥李,今天絕對是你從事學術研究轉折的一天!」

「教育部認可啊,新考據學這下算是正規門派了!」

正規門派?

李凡頓時覺得網友的這個詞用得太準確了,以前還真好像是旁門左道。

教育部官微稍後也對此發表了微博:今年起,新版本教材(包括國文課本、歷史課本等)統一將《後出師表》列為「存疑」文章!希望廣大學者繼續為學術研究貢獻自己的力量。

得到教育部公開聲明後,新考據學終於借著《後出師表》「登堂入室」了!

必須慶祝!首先謝謝諸葛亮,再感謝同學們!

請同學們搓了一頓後,李凡回到家中,但心中依舊熱浪翻湧,渾身都是幹勁兒。

他興奮地打開電腦,想要再寫一篇文章,不過這時候,京大的電話打了過來。

崔院長親自來的電話,一是鼓勵李凡再接再厲,二是,《博雅杯》冬令營過幾天開營了,囑託李凡早些過來。

可崔院長萬萬沒想到的是,李凡拒絕參加《博雅杯》冬令營,這直接把崔院長弄糊塗了,幾個意思?

李凡的原因是:《博雅杯》冬令營比較短,沒有名師授課環節,基本上就是學員們以一篇篇的文章進行PK,競爭最終的《博雅杯》狀元。而李凡之所以參加《博雅杯》,主要是奔著名師授課來的,至於和同齡人一較高低,坦白講,興趣並不濃厚。

尤其是現在,咱哥們兒都學術大拿了,還有人給自己戴上了學者的帽子,那自己去欺負一幫高中應屆生,多少有些無聊和殘忍,算了吧!

李凡是委婉拒絕的,不過崔院長想得比較多了。

崔院長在辦公室里轉來轉去的,心道:這是不是已經根本瞧不上《博雅杯》了?或者說,現在在李凡眼中,京大也並不如以前那麼有魅力了呢?

繼而他又想到了招生的問題,李凡這個小祖宗啊,到現在還模稜兩可的,也不給個準話!

他突然心中一顫,這不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