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大龍燈

等李君閣把幾道菜做好,二准已經擺好碗筷,添好飯了。

奶奶還扶著門看外邊,說道:「你爸媽這幾天天中午都沒回家,忙著給鄉親們搬家呢,今年過年百戶人家肯定都得請,這轉轉宴怎麼排得過來喲?」

李君閣說道:「估計他們也沒時間排轉轉宴了,一個星期熟悉自己的新家,然後就要開始對外接待了。emm……到時候搞個千人百家宴還更具操作性……娃子們怎麼還沒回來?」

奶奶笑道:「轉眼就進臘月二十三,殺豬殺得早的都已經開幹了,你還怕他們餓著?指不定今天就在哪家喝庖豬湯呢!」

李君閣說道:「那我們就自己先吃,小准都等不得了!」

四人坐下開飯,李君閣拿出另一個盆子,將已經涼透的豆豉魚扣上一翻過來,揭開盆底,底部被油泡著的小魚翻到了上面,賣相立馬就不一樣了。

李君閣又找來一個中號盤子,將小魚夾一些到盤子里,上面堆上些豆豉,淋上些盆子里的油,端上桌開吃。

小准已經往自家米飯下邊埋了幾塊臘肉香腸燙著,又給奶奶和阿音夾菜。

李君閣將盤子放下說道:「喲,小准還學會禮數了!」

小准說道:「那是,入鄉隨俗呢!」

李君閣笑道:「就是只學了一半,雖然是飯桌上的禮數沒錯,但這是主人家的給客人布菜的禮數,你到我家來,當奶奶是客還是當阿音是客?」

小准張了張嘴:「啊?我這是跟秋丫頭爸媽學的……」

李君閣端起飯碗,筷子撈著熗炒白菜苔猛造,刨了半碗才說道:「秋丫頭家的年豬殺了沒?」

小准興奮地道:「殺了,兩百多斤,我第一次看殺豬,好刺激!」

李君閣直撇嘴:「城裡娃太可憐了……」

突然想起一個事情,轉頭對阿音說道:「阿音,苗寨恢複民俗活動的時候,像椎牛這種項目還是別展示了,城裡人矯情,怕他們接受不了,就用草牛和牛肉代替吧。」

阿音點頭應是。

李君閣又轉頭對奶奶說道:「奶奶,今年又從頭忙到尾,都沒時間養豬,你又該說沒年味兒了。」

奶奶說道:「你大伯說是後天放倒兩口,一口給我們送來。對了,你姑姑他們,外公他們,再忙該走的禮節也要走到,聽到沒?」

李君閣說道:「走肯定是要走到的,不過怎麼都要三十以後了,對了,外公在李家溝到盤鰲鄉路上也設了個點,以後外婆和表嫂肯定要來這邊守店,你們經常都能見著。」

奶奶說道:「是嗎?那可太好了,那素芬指定最高興了!」

小准一頓飯吃了兩個冒尖的二碗,又喝了一碗米湯,說道:「這白菜苔絕對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白菜苔,蜀都的又綿又軟,不鮮不甜也不脆,跟這裡的沒法比。」

李君閣笑道:「這個沒辦法,只能人來就菜,沒法拿菜就人,路上就消耗掉不少的養分水分,要再擱菜市場小販手裡賣個兩三天,估計大獃見著都嫌棄!」

既然知道了嘉州四老來了,李君閣就不能先直接去找王婆婆,挑了一小盆豆豉魚給二准端著說道:「這東西跟冷吃兔一樣,半月都不會壞,早上夾饅頭下稀飯都不錯,看你吃得香,給你挑一盆帶上。」

小准高興得不行:「秋丫頭應該也喜歡。」

李君閣突然冒出一句:「秋丫頭爸媽對你滿意不?」

小准嚇得盆子都差點掉了:「應該……滿意吧?好歹我也算年少多金,事業有成,英俊瀟洒,有理想,有追求,無不良嗜好的鑽石王老五吧?」

阿音笑得都不行了:「小准,你這是往自己臉上貼金嗎?」

李君閣說道:「可不是我嚇你,他爸媽那關你還真不一定好過,他們喜歡的,那肯定是文能抖四言八句,武能挑兩三百斤,養豬種菜下魚塘,剪草修枝都在行的鄉下把式。」

「就你這萬事全憑一張嘴,干筋瘦猴小細腿,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走根田坎都要滑三滑的德性,建德叔跟淑芬嬸子還真不一定看得入眼,拿鄉里老話來說,臉白當不了飯吃!」

小准不服氣:「我還就當飯吃了咋的?!……不是,他們這標準也太老套了吧?不對,他們對我挺好的……我看他們對我還算滿意……」

這話說出來自己嘴裡都透著心虛。

李君閣拍了拍他肩膀:「那是客套,說不定當著你跟涵秋的面不好說,背後都哭了好幾場了。你想想你跟秋丫頭第一次見面是怎樣一副二不掛五的模樣?現在又跟小芷在電視劇里愛得死去活來,老輩兒人看了會怎麼想?」

「因此上你也別太得意忘形,該表現,還是盡量好好表現吧……」

這下小准真的忐忑了,捧著豆豉魚心事重重。

一路來到秋丫頭家,李君閣和阿音忙著跟嘉州四老打招呼,就見小准一溜小跑進了廚房,對正在裡邊洗碗的李建德和張淑芳喊道:「叔叔,阿姨,這是我從二皮家給你們帶的豆豉魚……」

阿音「撲哧」一聲就笑了出來,李君閣也沒理會小准在那頭怎麼賣乖,對丁老頭四人拱手道:「又見到四位了,丁老你可是越發康健了啊……」

吳曠一把拉住李君閣:「好小子!給我蜀州掙大臉了!我跟我女兒說和你是熟人她還打死不信,今天非得來一張合影不可。」

李君閣莫名其妙:「天工獎和工美百花獎真沒我啥事,我就一後勤工作者……」

吳曠說道:「不是那事兒!是你跟阿音在島上的事兒!那青瓷燒得,嘖嘖嘖……」

李君閣這才反應過來,笑道:「那就是糊弄老外來著,李家溝隨便一個上年紀的都比我強。」

吳曠說道:「不管不管,阿音快過來,我們一起合張影,先給我閨女發過去再說!」

這就沒道理可講了,於是幾人又一起合了影,這才坐下攀談。

丁老頭說道:「聽說你們李家溝今年要搞一套全須全尾的新年民俗出來,秋丫頭邀請我們來採風,這人物入畫本不是我嘉州畫派的強項,想著來淘一些傳統素材倒也不錯。」

李鳴岐笑道:「當然饞皰豬湯也是一方面原因。」

說得大家哄堂大笑。

李君閣笑道:「來的都是客,雖然我家今年沒養豬,但是百戶民宿大搬遷,估計家家都要在搬新家前將豬殺了。」

「這幾天皰豬宴肯定斷不了,怕只怕過幾天大家就又想回白水豌豆尖涼拌摘耳根了。」

說得大家又是一陣樂。

李君閣又道:「巧了,我們李家溝的民俗恢複工作一直是王婆婆在主抓,她託人帶話,說是要找我來著,多半都跟這事情有關,我們這就去瞧瞧?」

吃過飯正好閑得無事,一行人就答應跟著李君閣和阿音往村子裡看看。

進廚房叫小准,結果這娃正在廚房裡做眉做眼假裝要洗碗。

李君閣一把揪著後領子:「不會洗就別裝了!趕緊把攝影機帶上,這個年的民俗紀錄片還得靠你呢!建德叔,這小子我拎走了啊,秋丫頭,一起吧,去看看王婆婆搞出什麼花兒來!」

跟王婆婆相約的見面地點是祠堂,繞過照壁,李君閣不由得冒了一句:「靠!」

祠堂現在成了臨時的新年民俗活動物資存放地,大鼓,大鑼,大鑔,連槍,腰鼓,花船,高蹺腿兒,獅子,笑頭和尚大腦殼,大蒲扇……分門別類擺放整齊。

最吸引人的,是兩條巨龍。

先是巨大的龍頭和一截彎曲的龍頸,拿粗竹竿穿著立在那裡,頭角崢嶸,鬚髮賁張,金角銀牙,眼睛鼓出,鰓邊雲紋密布,整體雄麗非凡。

眼睛瞳孔處還是兩個小玻璃鏡片,可以自由轉動,簡直活靈活現。

舌頭從滿是獠牙的龍嘴裡伸出來,舌尖翹起,大嘴中虛含著一個小繡球,風一吹還呼嚕嚕直轉。

整個龍頭是竹絲編出架子,上面蒙上女紅鑲接的各色綵綢綉畫,華貴威武。

這龍頭不算竹竿,自身高度就有近兩米,光頭部直徑就差不多一米二三,相當巨大了。

龍頸後邊是長長的綵綢龍身,龍身上僅每片鱗甲都畫有四層,外三層是金銀白,再加上龍鱗底色。

背上還有鋸狀的金鰭,順著龍背一鋪十幾米。

每隔一段,就是一個竹編的稀眼筒子,安放在龍身裡邊,一根粗竹竿伸出來,方便舞龍人持握。

整個龍身做工考究,後邊還有一個盤曲的龍尾,工藝與龍頭一樣,也是一段彎曲的龍尾串在粗竹竿上,尾端是一個巨大散開的尾巴。

兩條巨龍,一赤一蒼,如同守護著祠堂的千年神獸。

嘉州四老一看就挪不開眼了:「這太精美了……完全就是藝術品啊……」

哥大五人組正圍著雙龍拿單反咔嚓咔嚓猛拍,王婆婆正在旁邊給他們講解風俗習慣以及龍身上的各種花色講究。

見到一行人過來,王婆婆說道:「皮娃,看看這倆龍怎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