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標準器

不過灶是已經可以用了,沒管阿音忙著煮麻,李君閣去開窯取陶壺,順便將火眼盤子燒上。

將陶壺取出來里外檢查了一通,洗刷乾淨,檢查蓋子是否能蓋上,出水是否通暢,完事後,才找來幾根粗藤一把細藤,在兩個耳朵間細細的編上提手。

提手不長,倒下來正好搭在壺上面,下面的火燎不著。

壺紐上有個眼,用於走氣,要用水的時候拿個濕帕子往上一搭,拎起壺把就能倒水。

好吧現在還沒帕子,不過麻有了,帕子還會遠嗎?

平時這壺就放在後邊的火眼上,灶里炭火烀著,回來隨時都有熱水用,李君閣想想都美得慌。

弄完這些,炒了個清炒婆婆丁,剩下的早飯熱一熱,這就是午飯。

等到午飯吃完,阿音的十幾個麻把就已經煮好,果然高效了很多。

將干麻收起,新麻晾上,李君閣背上長刀,拿一根竹竿在竹樓量了一下屋脊到地面的高度,拎著它去竹林里砍竹子。

大竹林在小竹林的裡邊,李君閣穿過小竹林的時候,發現了一些竹鼠洞,壞笑道:「以前那是石頭陷阱效率太差,又沒有繩子,拿你們沒辦法,現在嘛,嘿嘿嘿……」

不過現在不少這一口吃的,還是正事要緊。

進到林子里,李君閣使開了瘋魔刀法。

雙手舉刀過頭,蹲身揮刀,斜四十五度下劈,大腿粗的大竹子就被一刀兩段,剩下一個五十公分高的樁頭孤零零的立在那裡。

雖然阿根廷隊和澳大利亞隊也有砍刀,但是絕對做不到李君閣這樣的效果。

因為他們的砍刀一是打磨得不行,鋒銳度不夠;二是不能雙手持握;三當然就是沒有李君閣這把子憨包力氣。

挑六七年生的大竹子砍倒了四五十根,這片竹林還是那麼茂密,一點也沒見稀疏,可見熱帶的竹林是多麼的茂盛。

將竹子剔去枝杈,拿出竹竿量長短,然後將砍刀翻過來將它們鋸斷。

生竹子下鋸快,這竹子高度二三十米,直徑二三十公分,李君閣不知道是什麼竹種,不過從竹棚的結實程度來看,是相當完美的大型竹料。

去掉梢頭,每根竹子取三段,這就是一百五六十根竹材。

將粗細均勻,直徑相近的堆放到一起,分成了五堆。

從大的開始扛,兩肩膀一次三根,全抗完也得來回二三十趟。

扛著六根大竹筒回到營地,阿音已經起來了。

見到李君閣,阿音說道:「喲,這麼大的竹子!二皮你這是要做啥?」

李君閣笑道:「我給竹樓立兩道牆,順便將這些竹材晾起來。」

阿音說道:「那我們今天還做線不?」

李君閣說道:「當然要做!這活又耽誤不了多少工夫。」

將竹筒擺兩根托底,其餘擺放在這兩根竹筒上,兩人又開始做線。

做完線,阿音又去採集,李君閣撤去窯火,將挑來的淤泥與草木灰,沙土拌上。

拌草木灰是利用其鹼性中和淤泥的酸性,拌沙土是讓其更加酥鬆利於根部發育。

翻出三個粗使籮筐,放在棚子外面,李君閣將和好的培養土倒進去,將木薯種上。

又去從棚子裡邊放干沙子的籮筐里翻出保存在裡邊的芋仔,也給它們種了進去。

然後又去竹林里扛竹筒。

來來回回扛了一下午,竹筒也才扛了四分之一。

這時候阿音回來了,李君閣去幫她下背簍。

阿音嚇著了,四十根五米長的竹料堆放在一起,場面可是有些壯觀的,問道:「二皮,你到底要幹啥?」

李君閣說道:「準備再造一間木樓,不能老是住棚子吧!」

阿音過來抱著他說道:「你也不要太累著了!我覺得我們現在挺好了!」

李君閣哈哈笑道:「不累,這次跟棚子不一樣,這次我們慢慢修就是。來,趕緊把背簍放下來。」

阿音笑道:「看,我找到了什麼?」

李君閣一看,阿音手上拿著幾個豆莢一樣的乾果子:「喲!酸角!」

阿音說道:「好多的酸角!還有紫蘇和兩種香香的葉子。」

李君閣接過來一看,一種是紅色的杆子,一種是綠色的杆子,紅色的葉子搓開,有丁香的味道,綠色的搓開,有點檸檬的味道。

「呃……不認識,不過看著有點像萸香菜,就叫它們丁香萸香菜和檸檬萸香菜了。」

將背簍接過來,裡面除了木薯,還有芋頭。

將芋仔取下來也種上,木薯種另一個框里,兩株古怪的萸香菜也種在芋仔框和木薯框邊上,李君閣去收漆挑水收木薯,阿音做飯。

生漆快收到一斤了,李君閣覺得該為調漆做準備了。

調漆需要用到乾性植物油,就是那種容易氧化乾燥形成固態膜的油,中國的老祖宗一般使用桐油,其次是麻子油。

想到椰漿經過一夜後,面上形成那層奶油,李君閣心裡痒痒的,這東西,搞不好也是幹性油!

不過老祖宗的書里沒教他用過這方法,篾匠叔也不會蛋疼得桐油不用去實驗椰子油,所以李君閣準備兩手抓,都實驗一下。

將生漆收到漆筒里,取出沖洗過的木薯片,換上新木薯片,李君閣又挑了一挑子水回到營地。

吃過飯,李君閣讓阿音停止編織活,改在鍋子里炒麻子。

這下兩個灶都可以利用起來了,從窯里取出兩個火眼蓋子,將灶台後面的火眼蓋上,一個灶眼上放上茶壺,一個灶眼上放上砂鍋,將麻子用竹鏟翻炒起來。

後面的灶台,那就用來烘烤各種果乾菜乾藥材和剩餘的麻子之類。

李君閣在灶台上方的橫樑上搭上幾根竹竿,將熏魚都掛了起來。

然後來到壩子上,拉出特意保存了十多天的老竹料,改出四根柱子,四根橫樑。

這次就講究多了,八根淺棕黃的最大號竹子躺在地上,直徑差不多三十公分,開出的口子兩頭,刷上碳粉樹膠後,都用筆芯粗的麻繩綁出去十五公分,然後再刷上一層。

做完這些,李君閣開始將阿音炒好的麻子,拿去圓石盤上用石頭在圓心小窩上舂細。

舂細,過篩,再舂,再過篩,兩人忙活了一晚上,得到了三斤細細的麻子粉。

……

新的一天到來了,李君閣早上起來熬粥,將昨天阿音采來的芋頭取下芋頭梗,去掉粗糙的部分,剖成條晾曬起來。

還是簡單的清粥熏魚小菜,吃過早飯,李君閣將這幾天存儲的筆芯麻繩取出來,和阿音一起,絞出兩百米筆桿粗的麻繩。

吃過飯阿音照例去洗麻,李君閣開始拿粗麻繩扎門扇,挖礎洞。

有了直尺和繩子,這次李君閣先在地上釘好木釘,再拉繩子,保證新木樓的基腳是一個完美的矩形。

立門扇得兩人,李君閣便將門扇擺在那裡,開始做木工。

今天他要做一樣工具,以後裝配什麼的就方便了。

先將魚膠隔水熬上,將一塊半圓的干木料鋸成一塊鍵盤大小的方板,翻過來將平的那一面打磨光滑,在一側鋸出一條縫,有大半把小刀那麼深。

然後將小刀卡進去,側面壓上一塊樹棍,拿麻繩紮上,刀背的鋸齒牢牢咬在樹棍上,樹棍的壓力又把刀片牢牢地壓在縫隙里。

找來一個架子將方板放上去,又用硬木改出一個截面四五公分長度七八公分的木塊。

在木塊橫截面上畫出道斜線,沿著斜線削掉多餘的木頭,這樣木塊橫截面就變成了一個矩形上面放著一個梯形的樣子。

將大鑽頭安上,在方板上鑽了一個孔。

然後將小木塊放到刀片旁邊拿左手壓住,取過一根大致圓的竹棍,在木塊和刀刃之間拉動,很快竹棍就被刀刃拉出一些竹刨花來,竹棍直徑開始漸漸變小。

轉動右手的竹棍,它就越變越圓。

然後不斷隨著竹棍的直徑一點點變小,將木塊一點點往刀刃移動。

中途不斷拿竹棍去實驗鑽頭鑽出的孔徑,到竹棍剛好能插入圓孔一丁點的時候,停下操作,拿竹筆沾上墨斗里的油墨,畫出小木塊面向刀鋒那邊的位置。

這只是為了以防萬一,李君閣左手還是壓著木方不動,右手那竹筆另一頭的尖頭在木方周圍塗上融化的魚膠。

等魚膠干透,小木方就被牢牢固定在了方板上。

然後拿鑽頭在小木方上鑽出兩個孔,一直連下面的方板一起鑽通。

拿剛剛刮出來的那根圓竹棍,鋸出高度和小木方加方板厚度差不多的兩段,拿起一個對準圓孔,用木錘輕輕一敲,竹釘直接就進去了一大截。

因為竹釘的直徑和圓孔直徑幾乎相同,這樣就非常省事了。

將兩根一根竹釘都砸進去木方,木方就被牢牢鎖定在了方板上。

李君閣舉起圓竹棍哈哈大笑:「這就是標準的威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