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叩門驚 第2490章 京觀,朱高煦的命數

漢城的變化很大,如果你時隔五六年再來看看的話,基本上就認不出來了。

王宮被拆除了,據說是因為前年的冬天太冷,積雪太厚,壓塌了城中不少房屋,布政使司憂心百姓凍餓,就開放了一直被封鎖的王宮給這些百姓住。

可王宮裡在早年就經歷過一場大火,裡面大多建築都被燒光了。

所以為了百姓,布政使司就下令拆除剩下的建築,然後在原地搭建窩棚,供百姓暫時棲身。

當時城內一片歡呼,陛下萬歲的呼聲響徹雲霄,讓那些僅存的頑固分子暗自咬牙憤恨不已。

於是原來的王宮在第二年春天就徹底的沒了,原址上出現了無數屋宇,卻都是百姓的居所。

特別是大明來的移民,聽聞那裡可以修建屋子後,竟然去賄賂官吏,就想在那裡建屋。

而被查出來後,那些百姓振振有詞的說是王宮的吉氣肯定不少,去沾染一些,說不定對子孫有好處。

好吧,布政使司知道了也只是不管,然後就隨便他們折騰。

一年之後,這裡已經成了一個和大明那些街區並無區別的地方。

街道兩側都是店面,左布政使錢映皺眉看著一個喝的醉醺醺的男子倒在路邊,說道:「巡查的人呢?」

身邊的官員急忙解釋道:「大人,這些大多都是當年的貴族,後來大明沒給他們職務,就借酒澆愁。」

錢映說道:「別小看了他們,借酒澆愁大多在家中,所以出來的這些要盯緊些。」

「是。」

這裡如今算是穩定了,可原來的一些舊貴族時不時的會弄些鬼,所以錢映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配合錦衣衛的人盯住他們。

才出了街口,一騎就沖了過來。

及近,騎士大聲的道:「大人,漢王殿下和興和伯已經在城外了。」

錢映一怔,說道:「為何沒有消息?」

……

城外幾里地的地方有幾個大土包,這裡是本地人最為忌諱的地方,別說是靠近,見到了都要低著頭。

大土包的前方有一塊碑石,一群人站在碑石的前方。

「皇明混一域內,超三代而軼漢唐,際天極地,罔不臣妾……」

朱瞻垣在念著碑石上的文字,他的那些兄弟們都在看著,有些驚訝。

「今有倭奴跳梁,王師馳援,一戰蕩寇,可為後世誡!」

「京觀為憑,若有四夷作亂,斬之!」

「此石為證,若有窺視神州,滅之!」

「大明興和伯方醒,斬倭奴首級,鑄京觀於此,敬告各方,勿謂言之不預也!」

朱瞻垣念完後,嘆道:「見此不禁就悠然神往當年的大戰,足利義持敗亡,奠定了大明在這邊的地位,不然也不會有今天的瀛洲布政司。」

朱高煦回身,見兒子們大多神色激動,就說道:「等到了華州之後,你們都要好生操練起來,一路尋摸過去。」

「是,父王。」

既然都出來了,也沒機會挽回了,那還糾結個什麼?

還不如好好的想想到了華州之後怎麼分地盤吧。

「祖父,殺敵!」

一個五六歲的孫子站在中間,突然喊了一嗓子。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說道:「此處有煞氣,晚些回去請見野看看,驅除一番。」

這是祖父憐惜孫兒之情,卻讓他的兒子們有些吃醋了。

見野站在方醒的身邊說道:「漢王和文皇帝在許多時候是最像的,漢王並非愚鈍,只是喜歡愚鈍。」

方醒瞭然點頭,借著愚鈍來鬧騰,借著愚鈍發泄,一切的一切,都起于靖難,卻意外的終結於方醒之手。

「漢王今年五十,當年貧道見他時,就對燕王說,此子活不過五十歲,後來竟然陰差陽錯,貧道也不知是對是錯,所以得知漢王來了金陵,就趕緊來看看,看看他的命數。」

「如何?」

方醒覺得這個老道士果真有些門道,歷史上的朱高煦在朱瞻基登基沒多久就被銅缸覆蓋,直接一把火烤死了。

見野有些迷惑的道:「如今再看漢王,卻是富貴綿長的命數,果真是天道不可憑。」

方醒突然大笑起來,朱高煦見他高興,就問道:「可是想到了當年嗎?」

方醒搖搖頭,說道:「殿下,華州那邊是富貴地方,今後大有作為!」

他很認真的說了這些話。

這是我給你的擔保,你若是信得過,那就放開心結,好好的在華州過完下輩子。

華州資源豐富,而且還有地方可供放牧,堪稱是風水寶地。

朱高煦點點頭道:「好,本王就在那邊看著。」

「殿下,布政使錢大人來了。」

錢映的到來有些不合時宜,朱高煦板著臉拂袖而去。

朱高煦打頭,一群兒孫跟在後面,至於女眷,在靠近京觀時就進城了。

「見過興和伯,殿下這是怎麼了?」

錢映覺得自己很冤枉,而且他對這些京觀也有些頭痛。

方醒說道:「無事,和你無關。」

朱高煦想在這裡給兒孫們上一課,錢映的到來打斷了他的計畫,沒出手打人就算是和氣了。

錢映鬆了一口氣,這位在朝鮮說一不二的高官露出了笑容,說道:「興和伯,這邊的人口交換了不少,只是糧食還有些缺口,朝中能否讓奴兒干都司每年貼補些?」

方醒點點頭道:「移民的可以給,但是要按照期限辦事,不養懶人,過了期限就是買賣,不然奴兒干都司那邊的地就白種了。」

錢映失望的道:「本官還想著多些好處,能多引些移民過來。」

「這邊的人可歸心了嗎?」

錢映點頭道:「差不多歸心了,不過本官覺得最好還是要不停的交換下去,奴兒干都司那邊就不錯嘛。」

方醒搖搖頭道:「別扎堆,一處來一點,扎堆了以後麻煩。」

錢映心領神會的道:「那倒是簡單,海外那邊也需要不少人……本官自然會發動一番,好歹要為陛下分憂啊!」

這是個老狐狸!

但方醒卻讚賞的道:「是個好主意,漢王殿下此次要去華州,那邊也需要不少人口,慢慢的來吧。」

錢映抽抽鼻子說道:「這些京觀就在城外,風大時卷了土進城,還有就是那些肢體露在外面,嚇到了不少百姓。」

這是隱晦的建議把城外的京觀撤掉。

這個建議並非錯誤,在兩邊互相融入的時候,留著京觀就是在時時提醒著本地人以前的事。

但方醒卻不同意。

「留著,若是以後興起什麼大浪,那也不是京觀能左右的,根本還是在於大明自身的強大與否。」

錢映不好再說,但還是決定要上一份奏章,把這個事和朝中提一下。

兩人朝著城中而去,身後的京觀在太陽下依舊孤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