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叩門驚 第2335章 國勢

大雪來了。

整個北方都在這場連綿大雪的籠罩下。

王知是京城邊上姚家村的村民。近日大雪,姚家村已經進入了冬眠模式,而坐不住的王知卻想出來找些活計。

天還沒亮他就準備進城。

天空是詭異的藍色,星宿一顆也沒有,但地面的積雪依舊反光讓人難受。

王知眯著眼,盡量不去看積雪處。

前天村裡就有個傻子看雪看多了,然後「眼瞎」了。村裡的老人告誡他們,不要長時間盯著雪看。

這裡是官道,從開始大雪時,官府就用工錢招募來了不少百姓清理,所以只有薄薄的一層雪。

王知跺跺腳,感受了一下用三層牛皮做的鞋底的牢固,然後就聽到了馬蹄聲。

馬蹄聲緩慢,只是聽著密集。王知趕緊站在路邊,低頭等候馬隊通過。

那邊有個大驛站,以前許多進京面聖的官員和外藩使者都會在那個驛站休息,第二天沐浴更衣進城。

是哪裡的官員?

外藩使者是不可能的,因為那些使者還跟著興和伯方醒在金陵。

馬蹄聲漸漸接近,王知把腦袋埋的更低了。

馬蹄聲很清晰,然後在他的身前停住了。

王知有些心慌,卻不敢抬頭。

他的雙腳交替在地上輕輕的踩踏著,彷彿這樣能讓危險遠離。

「可是邊上的村民?」

有人突然問話,緊張的王知如釋重負的抬起頭來說道:「是,小的是姚家村的人。」

借著機會,他也看清了這些人。

一百餘騎就靜靜的停在官道上,一個男子已經下馬,正緩步過來。

「這邊原先可有投獻的?」

北方的清理早就結束了,所以男子的問話讓王知放鬆了下來。他判斷這人多半是長期在南方為官,然後不清楚北方的事。

「回大人的話,姚家村沒有投獻的,邊上的普下村倒是有,後來被清理了……」

王知的口齒清楚,而且說話也沒有那種結結巴巴的慌張,讓男子很是滿意。

「那清理了之後,現在普下村原先的投獻戶的日子怎麼樣?」

王知說道:「大人,他們有些牢騷,說是一小點便宜朝中也要奪了去,可見……」

他的目光閃爍了一下,男子笑道:「既然是路邊問話,自然過後就忘,而且這也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換做是旁人也會這般想。」

說著男子的身後有人過來,手中拿著一串銅錢。

王知的心頭一跳,趕緊說道:「大人,那些人說了不少大逆不道的話。」

「村夫的話,不足以定罪。」

王知一聽就放心了,就說了不少那些人的事。

「……他們收回了田地,重新置辦了地契,過的還行,只是……覺得比以前差了些,手中的活錢少了些。」

男子點頭道:「多謝你的這些話了,告辭。」

有人遞了銅錢過來,王知不由自主的伸手接了,然後才想起要告罪。

「我們回家!」

先前問話的男子上馬後喊了一聲,那些騎兵都歡呼起來,然後縱馬而去。

王石看看手中的銅錢,想了想,最後還是放棄了進城找活的打算,喜滋滋的回家。

回家。

冬季的家最讓人留戀,不管是溫暖還是寒冷。

方家莊里炊煙陣陣,在一片白色的襯托下格外的醒目。

方五帶著兩個家丁,身後是幾輛馬車進了方家莊。

大清早莊上的大多還沒起床,白茫茫一片中,方五喊道:「是我們回來了。」

隨即遠處就來了一人,卻是家丁。

「五哥!」

「老爺呢?」

「老爺去城外等候開門,然後進宮覲見陛下。」

方五已經忍不住對妻兒的思念,不住的看著主宅那邊。

他進了主宅,卻不能馬上回家。

稍後有丫鬟出來,方五把方醒的行蹤和功過大致說了一遍,然後才去了自己的院子。

「……方五說老爺海戰大勝,金陵清理也很順利,已經穩住了大局,老爺就回來了。」

丫鬟在轉述方五的話,卻沒見張淑慧的嘴角微微翹起,而小白已經是喜笑顏開了。

張淑慧坐在椅子上,無憂趴在她的腿上,聽完後就歡喜的道:「娘,我要去接爹回家!」

張淑慧沒好氣的道:「你爹多大的人了,那還要你去接。」

「要的要的!娘……」

……

「陛下,興和伯回京求見。」

朱瞻基才吃了早飯,就有人來稟告方醒回京的消息。

他喝了一口茶,緩緩感受著茶水的淡淡苦澀。

來稟告的太監沒遇到過這等情況,就求助的看向俞佳。

朱瞻基吞下茶水,說道:「去乾清宮議事,請了興和伯去。」

……

方醒進了大殿,見禮之後,朱瞻基見他肌膚黝黑,就說道:「興和伯辛苦了。」

一番寒暄之後,方醒稟告了此行的兩大事務。

「……泰西人倉皇而逃,水師順勢掩殺,最後僅存三十餘艘船時,天色將黑,臣想著留些人回去報信,免得泰西以後傳聞海外有什麼妖魔鬼怪,讓他們數百艘戰船莫名其妙的失蹤了,那樣不好。」

方醒一本正經地說道:「臣覺得妖魔鬼怪不可怕,可怕的是大明水師,能讓任何敵人聞風喪膽!」

朱瞻基點頭道:「全數留下的話,泰西人會疑神疑鬼,然後會再次出來尋找,所以不如留些人回去,也算是一個警告,若是以後不識趣,那就別怪大明言之不預也!」

「好!」

報捷的信使和方醒等人的奏章都沒有方醒剛說的精彩,群臣都不禁面色微紅,精神振奮。

方醒說道:「泰西經此一戰後,幾年之內必然不敢窺看大明,如此大明方可專心內政。」

朱瞻基說道:「當初水師出海前朕就說過,若有一戰,此戰必然就是大明打擊海上挑釁的一戰。此戰之後,大明海上無憂,就去了一個方向的大敵,可喜可賀。」

群臣躬身道:「臣等為大明賀,為陛下賀!」

朱瞻基負手站在上面,微笑道:「泰西人野心勃勃,而哈烈肉迷也在觀望,所以此戰去了一個大敵,剩下的……朕自然會酌情處置。」

他的眼神銳利,讓人想起了文皇帝。

楊榮突然冒出個念頭,皇帝不會想學文皇帝吧?

他心中一緊,就出班說道:「陛下,肉迷遙遠,哈烈敗軍之將不足言勇,臣以為他們不是大明的威脅。」

朱瞻基說道:「時移世易,朕不會窮兵黷武。」

群臣再次歌頌了一陣,朱瞻基冷冷的道:「此刻的大明威壓當世,但諸卿不可懈怠,需謹記漢唐故事。」

楊榮心中嘆息,知道皇帝還是有些不悅。

金幼孜卻帶頭說道:「陛下虛懷若谷,此乃大明之福。」

楊溥也出班道:「唐太宗納諫如流,終成盛世。陛下,當下的大明氣勢如虹,國勢灼灼,這就是盛世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