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黑夜遮蔽人眼,誰在點燈? 第1672章 動作不夠大?

武川吃了早餐,然後準備回去,起身後才想起自己不該太孤僻。

「出去逛逛吧。」

那兩個和他一起吃早餐的軍士受寵若驚的應了,然後三人和上官說了,一起出門。

……

夏季的金陵就是個大蒸籠,也就早晚稍微好些。

三人在街上閑逛著,其中一人已婚有孩子,就多留意了些玩具。

「武大哥,上面好像說要給你陞官嘞!」

一個軍士艷羨地說道,不過沒有嫉妒。

若不是武川殺敵的手段太過兇殘,他現在少說是個百戶官。

武川看到另一個軍士買了撥浪鼓,就說道:「殺敵罷了。」

他雖然開始和同袍之間有了交流,可話依然不多。

「武大哥,現在哪有殺敵的機會!你看興和伯的小妾就快要生了,他樂的跟什麼似的,這就是天下太平了。」

「是啊,太平了……」

武川有些茫然的看著前方的人流如織。

太平了,可我能幹什麼?

……

莫愁的肚子愈發的大了,方醒看著有些膽戰心驚的,於是專門請了個經驗豐富的產婆盯著,而他自己也是整天念叨著這事。

「興和伯,你這是想讓咱家羨慕嗎?」

王賀覺得自己啰嗦的名聲應當讓給方醒!

「咱家無兒無女的,整日就聽你說什麼孩子,孕婦,就如你所說的,扎心了啊!」

方醒乾咳道:「為人夫,為人父可不容易啊!」

王賀認真的道:「興和伯,下次你再譏諷咱家,咱家的侄子可就賴上你了!」

方醒也認真的道:「沒譏諷你,還有,你侄子是你侄子,你是你。」

養子這種模式在方醒看來有些無謂,既然沒有,那就沒有,歸於塵土罷了,何必去折騰那點香火。

王賀不屑的道:「你還是在譏諷咱家,你都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了,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太過分了,告訴你,等我侄子來了,知行書院必須要留個位置,若是不留,就到你家住著去。」

這時賈全在院門外面出現,他指指朱瞻基的地方,方醒點點頭。

到了朱瞻基那裡,方醒看到一個皮膚黑的厲害的男子。

「這是黑刺的人,一路只是換馬,人都沒停過。」

這時沈石頭進來稟告道:「殿下,第二個信使來了。」

重要的消息黑刺會用三波信使通報,而且不會走一條路。

第二個信使同樣是被曬的黑不溜秋的,然後取出一封信。

朱瞻基看了看,說道:「辛苦了,下去歇息吧。」

等信使下去後,朱瞻基的面色有些古怪,像是高興,但又有些愧疚。

「是黃鐘來的信。」

朱瞻基把信遞給方醒,說道:「父皇的身體不大好,對我在這邊的舉措覺得有些軟。」

方醒一目三行看了信,閉上眼睛回味了一遍,再睜開眼時,眼中波瀾不驚。

「陛下這是要未雨綢繆,其實和先帝一樣,都是磨礪皇儲。」

方醒說著沖著北方拱手道:「這幾年我對陛下誤會不少,如今想來真是羞愧難當。幸而陛下沒計較,不然我也沒臉見人。」

朱瞻基苦笑道:「我也錯了,我錯估了父皇的心胸,自以為被擠壓,至為可笑。」

明朝的皇帝和太子之間很少聽說有什麼互相猜忌,朱元璋對朱標堪稱是好老爹。而朱棣對朱高熾只是看不上眼,猜忌還談不上,朱高熾也不值得朱棣猜忌。

到了朱瞻基時,這個關係一下就複雜了,但方醒此時再重新捋捋,得出了一個結論。

「咱們認為陛下是那些文臣的代言人,所以天然就會帶著警惕不安,可現在想來真是可笑。」

方醒苦笑道:「陛下是帝王,包括漢武帝在內,所謂的獨尊儒學,不過是雙方的合作罷了,可當儒家強勢時,除去前宋的帝王,誰會甘心?」

朱瞻基眉間全是振奮,起身道:「父皇既然覺得動作不夠大,那就再折騰一下。」

方醒玩味的道:「你說說,陛下是不是通過孫祥,想把這話傳到你這裡?」

朱瞻基只顧著感慨和振奮了,聞言和方醒相對一視,笑道:「看來我的手段還是不入流啊!」

「我也好不到哪去!」

方醒覺得朱高熾這人的城府太深了,一個小動作就能把他和朱瞻基弄的迷迷糊糊的。

那麼孫祥呢?

方醒想起了那個總是慈眉善目的東廠大太監,只覺得自己以往看人的眼光有大問題,太片面了。

「兩件事!」

朱瞻基朗聲道:「清理投獻和寶船不能輕動,那樣會給父皇極大的壓力,而且容易引發動亂,在軍隊沒有牢牢掌控在手中之前,不管是父皇還是我,都不敢輕動。那麼咱們好好的想想,拿什麼來開刀!」

朱瞻基皺眉想了想,說道:「其實南方唯一可慮的就是仕宦的勢力強大,他們從鄉間到城中,宛如跗骨之蛆,動之則痛徹心扉,且不易拔除。而不動……」

「利益結合體罷了!」

方醒說了個新名詞,然後不屑的道:「他們代表著落後的生產力,只不過他們還不知道科學會給大明帶來什麼。他們接受不接受,科學都已經散播到了大明各處,等那些種子生根發芽之後,那就是歷史的車輪滾滾,不接受的就準備接受碾壓吧!」

朱瞻基眼睛發亮,躊躇滿志的道:「那就從下面開始,讓都查院和吏部派人下去,各處都要查,主要清查各地的小吏,害群之馬都清理出來……」

這是陣雨式的動作,方醒對此並不感興趣,不過也不反對。

金陵六部大多清閑,找點事情給他們做做也好。

而且朱瞻基的這個舉動就是對朱高熾的回應。

你不是說的動作太小嗎?你不是說我太軟嗎?

那我清理小吏,給自己造勢,在民間豎立威望,這個動作夠不夠大?

於是朱瞻基召喚了六部尚書和都查院來開會。

「……下去之後要讓地方配合,要走訪民間,聽取民間疾苦,然後收集那些小吏的劣跡……」

朱瞻基負手站在上面,眉間冷肅,「百姓沒有機會見到那些高官,他們面對的是小吏。要下狠手整治一批小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聽到朱瞻基吟誦這首詩,眾人凜然。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朱瞻基沉聲道:「小吏如狼似虎,從太祖高皇帝就恨之入骨,剝皮實草都在所不惜,然人心不足,總有僥倖,所以本宮要告訴你等,大明的根基在小吏,小吏清,則大明安,明白嗎?」

這是朱瞻基的政治主張,眾人凜然應聲。

督查院的鮑華拱手問道:「殿下,若是地方官包庇或是消極怎麼辦?」

朱瞻基掃了他一眼,說道:「那就是瀆職!或是同流合污,有情弊!」

這殺氣騰騰的話一出來,鮑華心中有些後悔了。

他本是想為都查院的工作找個緩衝,免得被朱瞻基呵斥為辦事不力,可沒想到朱瞻基的煞氣那麼重,這是要連帶啊!

吏部尚書魏智看到鮑華失分,急忙說道:「殿下,南邊的官吏多有親故,不過吏部隨時能清查出來。」

朱瞻基面色稍霽,說道:「這才是做事的態度,怕苦怕難,那還做什麼官?回家坐吃等死豈不是更安穩?」

這話讓方醒想到了朱棣!

而大家都是如此,所以心中震動的同時,馬上表態要全力以赴,只差點說要解民倒懸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