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夕陽斜照,照大旗! 第1293章 歪打正著

大明立國多年,終於出現了一個瘋子進士!

蹇義進宮辦事,也沒隱瞞,就順嘴把于謙的要求告訴了朱棣。

「不為小吏,難以為官;不知民苦,何以為官……」

朱棣看著奏章,蹇義就隨口道:「陛下,此子就是個愣頭青,臣想著就把他安置到下面去,也算是遂了他的心愿。」

朱棣嗯了一聲,然後把奏章合上,說道:「吏部要抓緊各地官吏的考核,不合格的,如果只是愚鈍,那就派到新地方去磨礪一番。」

蹇義趕緊應了,等他走了之後,朱棣把朱高熾和朱瞻基召來。

「不為小吏,難以為官;不知民苦,何以為官,你們以為如何?」

朱高熾點頭道:「父皇,這人倒是有些赤子之心,不然就是個痴人。赤子之心可用,痴人卻不能大用。」

朱棣點點頭,對這個回答很滿意,就看向了朱瞻基。

「這人孫兒見過,還說了幾句話,他能說出這番話來,孫兒不覺得意外。」

朱瞻基回想起和于謙的那次會面,說道:「此人固執,正直,以文山公為榜樣,據說書房裡有一張文山公的畫像,時時自省。」

頓時一個嚴肅的男子形象就出現在了朱棣父子的眼前。

「他看事情有些……眼界狹窄,不過這不是他的問題。這人吧,感覺有能力,只是需要錘鍊一番,按照興和伯的說法,這人在國事上可以託孤!」

「皇爺爺恕罪!」

朱瞻基脫口而出後就後悔了,急忙跪地請罪。

朱棣並未見怪,反而饒有興緻的道:「可以託孤?那豎子的眼光朕還是相信的,這就是說,此子只要時不時的盯著,十幾年後……你倒是用得上了。」

朱高熾赧然道:「父皇,兒臣覺得現在朝堂上的人就夠了。」

這話有些拍馬屁之嫌,不過朱棣並未買賬。

「不夠!遠遠不夠!」

朱棣在兒孫的面前不會藏私,「你們要記住了,不管朝堂上的那些重臣多可靠,多能幹,可儲備得有,也就是說,你們得隨時做好失去他們的準備。」

朱高熾馬上想到了黃淮,還有楊溥,朱棣一旦察覺不對,馬上毫不猶豫的,沒有絲毫顧慮的就把他們投進了詔獄。

但事實證明,沒有了他們,朝堂上依然運轉正常。

朱棣從朱標死之後就陷入了危機和誘惑的雙重矛盾之中,他曾經想過屈服,可朱允炆並未給他機會,聽信了幾個白痴的建議,直接削藩。

絕望之中,他裝過瘋,賣過傻,結果還是無路可走。

既然這世間不給我活路,那我便去踩出一條路來!

於是看似毫無希望的靖難之役開始了……

這個男人從未向命運屈服過,哪怕到現在,他依然不肯低頭。

「你們不用管,任由蹇義處置,哪怕是放到交趾去也別管,若是他自己爬不上來,那便不是能臣。」

朱棣的處置很冷酷,並無什麼保駕護航之舉。

但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什麼從小就看好你,一路恩寵不斷,保駕護航,等大一些就坐火箭陞官。

但凡做出這等決斷的君王,不是有私情,就是白痴!

朱瞻基有些遺憾,他覺得于謙至少能勝任御史這個職位。

朱棣敲打道:「君王無私情,這一點你們要牢記,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君王無私情!」

君王在公事上不能存在私情,否則就是自掘墳墓。

有了朱棣的默許,蹇義放開了手腳,不過還是不敢太過,否則他擔心得罪朱瞻基和方醒,所以一紙公文,就把于謙派去了順天府擔任一名小吏。

「真正的小吏?」

方醒頭痛的道:「這傢伙倒是合我的脾氣,也合了我對吏治的看法,只是他好歹通個氣啊!這一下得罪了蹇義,哎!」

黃鐘也是苦笑道:「伯爺,那于謙就是個愣頭青,想到就做。」

「想到就做是行動派,這個我贊成,不過在官員的身上我卻不主張這種作風,容易犯錯,坑了百姓。」

「老爺,于謙來了。」

方醒和黃鐘面面相覷,無語。

等於謙被帶來後,他躬身道:「多謝伯爺的教誨,在下懂了,不為吏則不足以為官。」

方醒無奈的道:「道理是對的,只是你且記住了,做事要想清楚前因後果,你自己無所謂,那就想想……罷了,這等暮氣你別學,你好好的去做……」

方醒本想說朱棣和朱瞻基都在看著他,可最後還是忍住了。

說了只會把這事兒弄變味。

這等愣頭青,甘願奉獻的臣子,只要是不蠢,任何君王都不會放過。

于謙坦然道:「在下見到那對父女之後,聽到了煎熬,可熬著就有盼頭的話,忍不住了,於是秉承本心就去了吏部,若是蹇大人介意也無妨,人一輩子時時算計,那還活個什麼勁,不如在深山找一洞穴,每日無思無慮,靜看白雲蒼狗。」

「原先家父並不贊同在下走宦途,只是在下眼見大明上面蒸蒸日上,下面卻在煎熬,這才忍不住參加了科舉。」

解縉進來了,用力的拍打著于謙的肩膀道:「好小子!好!幹得好!你且好好的去干,老夫看著德華呢,到時候他若是不肯幫忙,老夫必然不肯罷休!」

于謙赧然道:「解先生,在下辜負了您的教導,衝動了。」

「衝動什麼?」

解縉覺得在於謙的身上看到了另一個自己,興奮的道:「知道嗎,你已經進入陛下和太孫的眼裡了,只要你勤勤懇懇的去干,老夫擔保你以後最少是個侍郎。」

于少保被許了個侍郎,方醒想笑,看到于謙有些惶恐的模樣,他真的是想笑。

「具體是幹什麼的?」

方醒問道,于謙說道:「在下剛去了一趟順天府,說是讓回家休息三日,然後就準備下鄉,去溝通地方糧長。」

尼瑪!這就是個坑啊!

解縉的面色有些難看,而黃鐘最了解地方,就唏噓道:「這個可是不好乾啊!」

于謙納悶道:「為何?」

黃鐘無奈的道:「到了季節你得下去和糧長一起收糧,那些農戶可憐。你不收吧,上官就收拾你,你若是收了,良心不安。就這麼煎熬著,直至變成一個看到再悲慘的景象也不會心動的老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