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新的時代 第272章 偷襲

魏國河西郡,它東起『蒲坂津』、西至『櫟(yuè)陽』,北接梁山、東連大河,乃是魏國除梁郡以外地域最小的郡土,面積僅相當於半個衛國,但是它的戰略意義卻非常重要——它是魏國提防秦國的第一道防線。

在百餘年甚至更早的時候,這片河西之地被胡戎所佔據,且戎人在這片土地上建了一座城,自號『大荔』,即成為早先魏人口稱的「西戎」。

當然,在百餘年前,這些生活在河西之地上的胡戎,早已並非當年純粹的大荔戎人,隨著歲月的變遷,這裡逐漸充斥越來越多的胡戎,於是魏國後來以『河西雜胡』泛指。

時間往前倒推幾十年,魏國與河西胡戎的矛盾亦不嚴重,雖偶爾也有河西戎人侵犯魏國河東郡搶掠的例子,但並不頻繁。

因為當時河西胡戎有兩股強勁的對手,其一乃是三川的羯族人,其二便是秦國。

當年三川境內的羯族部落,其部落內的胡人奴隸,其中有一半就是河西的胡戎——而剩下的,則基本上就是魏人、楚人、或者巴人。

對於當年強大的羯族人來說,他們擁有三川這片廣闊而肥沃的土地,他們只需要捕捉奴隸,無論是用來替他們放牧羊群,還是戰爭。

但不同於三川的羯族人,秦國對河西的渴求,則是河西這片土地——因為河西正好處於秦國的『東進路線』上,是秦國為了達成『踏足中原』戰略的必經之路。

但由於當時秦國正陷入『西境戰場』的泥潭,暫時並未對河西大規模用兵。

所謂的西境戰場,即『隴西魏氏』、『西垂諸羌』以及『秦嶺之國』這三股勢力的爭鋒,這是一場間斷性持續了將近二十年的戰爭。

最終,隴西魏氏率先被秦國擊敗,餘下的隴西魏氏族人,在中原魏國的幫助下,東遷至魏國境內,隨後在魏國紮根居住下來,諸如繇諸君趙勝、臨洮君魏忌,還有姜鄙、侯聃等魏將,皆出自隴西魏氏氏國。

在隴西魏氏被覆滅之後,西境諸羌也很快被秦國擊敗——由於秦國的戰略目標並非是「西進」而是「東進」,因此,秦國決定趁著勝勢與西境諸羌言和,將主要精力放在東面。

在西境暫時已無威脅的情況下,秦國開始對河西用兵。

值得一提的是,在隴西魏氏搖搖欲墜的時候,秦國便已經做到了「東征」的準備,如今魏國的秦妃嬴瓔,亦是那次刺探三川以及魏國的情報時,結識了當時的肅王趙潤,也即是她日後的夫婿。

數年後,待等秦國徹底消化了隴西郡,便立刻揮軍東進。

當時,秦國選擇了雙管齊下的戰術,由秦國當時的儲君『秦少君嬴瓔』與秦將王齕等人率軍進攻三川,由長信侯王戩進攻河西,試圖一口氣攻下河西、三川兩地,為『東進中原』打下堅實基礎。

沒想到,秦少君嬴瓔此番進兵,遭到了她日後的夫婿魏公子潤的阻擊,一場讓秦國目瞪口呆的『函谷一日戰役』,徹底葬送了二十萬秦軍,讓秦國的第一次東進戰略就此擱淺。

而此時在河西,秦將王戩倒是通過武力臣服了居住在那片土地上的河西胡戎,正準備順勢攻打魏國的河東郡,但由於秦少君嬴瓔的全軍潰敗,使得王戩軍中途停止了對河東郡的進攻,將麾下軍隊退回『大荔城』。

不久之後,秦國王都咸陽改『大荔城』為『臨魏』,並大力增固這座城池,將這座城池視為日後進攻魏國的橋頭堡。

這使得在秦魏兩國第二次交鋒時,也就是在『五方伐魏』期間,秦軍很快地就攻到了魏國的河東郡,使河東郡當時呈現魏、韓、秦三方勢力爭搶的紛亂。

而另外一方面,秦國則派武信侯公孫起、長信侯王戩等將領,大舉進攻三川。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這場魏國處於絕對劣勢的戰爭中,魏公子潤與他當時的副將司馬安,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掃滅了當時三川的羯角部落,並在後來與秦軍的戰爭中,在那年冬季,在三日內奔襲八百里,甩掉了武信侯公孫起的軍隊,一路打到了秦國的王都,逼得秦王囘當時差點動員全國與魏公子潤展開一場不死不休的戰爭。

好在最終,由於當時魏國君主趙偲的示好,以及秦少君嬴瓔的和解,秦魏兩國就此停戰,且從此締結了盟約。

隨後,在趙潤率領魏秦聯軍回援本土的期間,路徑河西,河西胡戎紛紛投降。

在此期間,趙潤與秦國達成了協議,將河西走廊一分為二,以『櫟陽』為分界,西部歸秦國,東部歸魏國,至此,櫟陽至蒲坂津的這片土地,歸屬魏國所有。

數年後,魏國調司馬安擔任河西守、坐鎮『臨魏』,從此,河西郡既成為魏國連接河套地區的中轉,亦成為魏國提防秦國的第一道防線,雖然郡土面積並不大,但從戰略考慮卻意義深遠。

魏昭武二年十一月末,天降大雪。

此時中原再度回歸平靜,魏將趙疆因為天氣的關係尚未攻打至齊國,而在魏國舊都大梁那邊,魏王趙潤所率領的魏軍與諸國聯軍的戰爭,亦早已停歇。

而相比較那兩塊戰場,河西郡則更為安寧,這使得河西守司馬安,顯得有些無所事事。

說起司馬安,近些年曾有人笑稱,說魏國的巨富當數這三位:其一是魏王趙潤,其二是安陵巨富文少伯,其三則是司馬安。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笑談,那是因為司馬安當年在跟隨趙潤征討三川郡時,因『百羊滅敵』的軼事而收攏了一批羯族與烏須部落的奴隸,整整有數萬人。

待等後來司馬安被調到河西擔任郡守後,這些奴隸亦跟隨他來到了河西,幫助司馬安共同建設河西——正因為如此,司馬安被笑稱是魏國最大的奴隸主,誰讓魏國除了朝廷以外,就屬他手底下的奴隸最多呢。

等到數年後,待等魏國朝廷下令逐步減少地方軍的軍餉,且叫地方軍自籌錢糧之後,司馬安憑藉著這數萬奴隸為他放牧牛羊,非但輕而易舉地養活了河西軍,還屢次出錢購置了冶城打造的種種戰爭兵器以及制式軍備,叫魏國其餘地方軍隊恨地牙痒痒。

然而沒辦法,誰讓河西軍富地流油呢。

在魏國分劃各軍的區域後,縱使在魏國第一梯隊精銳軍,亦逐漸拉開距離。

『河西』的河西軍、『河套』的魏武軍、『安邑』的北一軍、『上黨』的上黨軍、『商水』的商水軍,等等等等,這些魏國精銳軍隊,幾乎都擁有了各自的屯田放牧之地,可因為地域的差距,各軍的收入亦難免有所差別。

最富的當然是禁衛軍,不管是雒陽禁衛還是大梁禁衛,畢竟它是王師,直屬魏王趙潤;而其次,就是司馬安的河西軍、韶虎的魏武軍、以及伍忌的商水軍,畢竟前兩者分別有河西、河套兩片天然牧場的便利,而商水軍,則有商水市的利潤。

這三支地方軍隊,皆是冶城軍備訂單上的常客,讓其餘軍隊眼紅不已。

因此這些年來,或有人在趙潤面前進讒,但趙潤卻不以為然,因為他太了解司馬安的性格了。

根據天策府左都尉高括的打探,司馬安雖然莫名其妙地變成了國內屈指可數的大富豪,但他的本心卻絲毫未曾動搖,依舊每日身穿甲胄,一日三餐亦是粗茶淡飯,唯獨在給河西軍下訂單的時候,這位上將軍非常捨得,幾乎是件件兵器都像禁衛軍看齊。

綸氏部落的族長祿巴隆因為暴富後享盡奢華的生活而導致逐漸失去了戰士的體魄,但司馬安卻不同,嚴於律己的他,非但自己從來不穿奢華的綾羅綢緞,還禁止他的兒子、甚至是河西軍的兵將穿戴這些奢華的衣服。

在他看來,士卒就得穿戴甲胄,刀劍不離身,隨時做好為國家捐軀的準備,這才是稱得上是一名優秀的魏卒。

不得不說,天下諸國軍隊中,屬魏軍軍紀最嚴,而在魏軍當中,就屬河內軍最嚴格——這是一支全盤繼承了碭山軍軍紀的軍隊。

十二月初,天降大雪,然而在臨魏城城外,駐守此城的河西軍,卻冒著嚴寒在城外操練。

只見那一名名面無表情的河內軍士卒,毫無顧及地在雪地中摸爬滾打,儘管這裡有整整數千人,但卻沒有一個人抱怨。

而司馬安作為河西軍的軍主,此時亦環抱雙臂站在雪地中,面色冷峻地凝視著麾下士卒的操練事宜。

不知過了多久,有一隊騎兵從遠處而來,為首一員魏將笑著與司馬安打招呼。

此人叫做『季鄢』,乃是碭山軍的老人——當時司馬安麾下最倚重的兩員騎兵,其中一人便是季鄢,而另外一人,叫做樂逡。

當年季鄢、樂逡共同執掌碭山軍僅有的兩千餘騎兵,可今時今日,因為有地利之便,河西軍的騎兵營已然擴充到了五千人,由當年的碭山軍獵騎營騎卒擔任將官,實力非常強勁,絕不亞於魏國其他的騎兵。

「季鄢?」

注意到季鄢的接近,司馬安轉頭瞧了幾眼,朝著季鄢點點頭問道:「有何情況么?」

此時季鄢早已翻身下馬,聳聳肩說道:「並無異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