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91章 沒有退路的戰爭

「嗚(wǔ)——嗚(wū)——」

「嗚(wǔ)——嗚(wū)——」

隨著幾聲響徹天際的悠長號角,五萬商水軍與兩萬川雒聯軍在函谷山下排列好陣型,更有數十架投石車被推到陣列前方。

顯而易見,魏軍這是準備強攻「函山秦軍連營」了。

在得知這個緊急軍情後,在函谷秦營中,武信侯公孫起當即下令全營將士做好應戰準備,隨即,他帶著秦少君來到營寨轅門處的一座眺望台,登高眺望山下的魏軍。

平心而論,幾萬人的軍勢,武信侯公孫起不是沒有遇到過,甚至於,當初秦國與西羌開戰,與隴西魏氏開戰時,別說幾萬人,就算是幾十萬的軍勢,也不是罕例。

當然,這裡所說的幾萬、幾十萬,指的是包括「非正規軍」在內的軍隊。

所謂的「非正規軍」,這個範圍非常大,比如秦國的「黥面」、齊國的「技擊士」、楚國的「糧募農兵」、三川的「奴隸兵」等等。

這些非正規軍,衣甲不齊,裝備落後,實力也是良莠不齊,兇悍的有如秦國「黥面」,縱使的兵甲齊全的齊國正規軍士卒也不見得會是前者的對手,但更多的則是像楚國的「糧募農兵」那樣,欺軟怕硬,幾乎只能打打順風仗,而一旦己方戰況不妙,這幫人非但起不到力挽狂瀾的作用,甚至於反而會加促潰敗。

但也有國家,採取「非教而不得征」的規定,比如韓國,比如魏國。

不可否認,魏國沒有像楚國那樣擁有「四百萬極限可徵兵源」的底蘊,隨隨便便就能拉起一支百萬大軍,但魏國的軍隊,基本上是訓練滿一年才敢投入戰場的軍隊,這就使得魏國步兵的質量,非常精通沙場作戰——當然,韓國的軍隊亦是如此。

就比如眼下在函谷山下,儘管皆是受魏公子姬潤統帥,但魏國商水軍與三川川雒聯軍這兩者,在軍容上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景象。

相比較亂亂糟糟的川雒聯軍,那五萬商水軍列隊整齊、緘口不言,光是站在那裡,就讓在山上窺視秦軍感到莫名的壓力。

縱使是武信侯公孫起,亦忍不住在心底稱讚一聲:這是一個可怕的對手!

「商水軍……」

望著山下那支魏軍,秦少君、王齕等參加過前年「魏秦三川戰役」的將領們,此刻皆露出了極為凝重的表情,而其餘未曾參加過當年那場戰爭的秦軍兵將們,則用帶著好奇、審視的目光,打量著那支魏軍,彷彿是想看看那支魏軍是否如傳聞的那樣無可匹敵。

還別說,「魏公子潤」與其麾下「商水軍」、「鄢陵軍」,這三者在秦國的知名度非常高。

絕大多數的秦人都不知道當代的魏王叫什麼什麼,有幾個兒子,但是,至少八成的秦人,都知道「魏公子潤」的名諱——姬潤。

無他,只因為前年「魏秦三川戰役」時,這位魏國的公子,讓太多的秦人飲恨於三川,埋骨異鄉。

也正是因為這樣,向來進攻慾望極強的秦軍,這回乖乖聽從武信侯公孫起的戰術安排,採取了「寓攻於守」的戰術。

〖註:寓攻於守,與『防守反擊』有一定差異。前者簡單地說,就是在防守的期間隨時準備著伺機進攻,一旦抓住敵人的破綻或重大失誤,就果斷出擊重創敵軍,一句奠定優勢或摧毀敵軍的優勢;而後者,則側重於用嚴密的防守讓進攻方失去銳氣,隨後在進攻方準備撤離的前後,驟然發力,將進攻方打敗,然後乘勝追擊,追殺一波。〗

若非如此,從一個「以戰養戰」國家走出來的軍隊,會採取弱勢的戰術?這是無法想像的。

而與此同時,山下的魏軍,已將那數十架投石車推上了陣列前方,正在調試著方向,似乎是準備將函谷秦營作為轟擊目標。

「這個距離……」

商水軍兩千人將谷陶目測著與函谷秦營的距離,心下暗暗默算著。

谷陶,是商水軍中最擅長指揮投石車部隊的,因為他指揮投石車部隊的次數,比其他任何將領都要多,尤其是在去年進攻「皮牢關」的時候,谷陶指揮的投石車部隊與千人將屈塍等人的精銳步兵隊配合行動,在戰術上了徹底碾壓韓將靳黈。

但問題是,上次谷陶部使用的是由冶造局打造的精良投石車,而這回由於時間倉促、運輸不便等問題,商水軍並未攜帶由冶造局打造的投石車,面前的那幾十架投石車,只不過是他仿造圖紙打造出來的次等品,在這種情況下,縱使谷陶有著指揮投石車的諸多相關經驗,說實話心裡也有些忐忑。

好在趙弘潤下達的是「焚盡這片山林」,而函谷又是一片連綿幾十里、縱深很深的山陵,因此,只要不是偏地太厲害,還是可以接受的。

「放!」

隨著谷陶一聲令下,一架投石車砰地一聲發出巨響,將一枚與石油桶等重的石彈,高高拋射出去,隨即,轟隆一聲砸在函山的半山腰,驚起一群飛鳥。

「由士卒倉促趕工的投石車,到底是沒有冶造局工匠打造的投石車精準……射程幾乎只有一半不說,偏得也太多了。」

谷陶很不滿意地皺了皺眉頭,他還是懷念由冶造局打造的那種射程可達到近兩里的投石車,那才叫戰爭兵器。

「上桶彈!」

一邊在心底發著牢騷,谷陶一邊下令道。

當即,便有幾名商水軍士卒從馬拉車上搬下一隻灌滿石油的木桶,放置在投石車的拋勺上,隨即點燃了布條。

「放!」

隨著谷陶一聲令下,那枚石油桶彈在轟隆聲中被拋向函山方向,隨即,轟隆一聲巨響,落在秦軍連營的外圍山林。

「嘁!」

谷陶捏了捏拳頭,不知該歡呼還是沮喪,因為他無意間,將石油彈打到了秦軍連營的外圍,跟方才的試彈相比更具威脅。

但尷尬的是,明明石彈與石油桶彈等重,但兩次拋彈的位置卻明顯不同,這就說明,這架投石車的穩定性相當差,與冶造局打造的投石車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這回還真是只能看天意了。」

無奈地搖了搖頭,谷陶下令其餘投石車以首車作為基準調整角度,自由拋彈。

不過平心而論,古代投石車的命中,其實就是「盡人事、看天意」這麼回事而已,好在魏軍這次使用的是石油彈,石油引起的火勢會點燃山林,使火勢向外擴散,否則,若用當世普遍使用的那種不規則的石彈作為拋物,那個命中率實在感人,只能說是看上去恐怖的紙老虎。

也正因為這樣,其他國家的將軍在攻城時,頂多就是將投石車作為「投機」之物,賭一賭此物能否砸毀敵城,或者敵城城門。

而與此同時,武信侯公孫起正面色凝重地看著遠處營寨外那一小片突然竄起的火勢。

「那就是摧毀了羯角部落的「火油彈」吧?」他詢問秦少君道。

「多半是了。」秦少君點了點頭,見附近有幾名將領面露不解之色,遂沉聲解釋道:「魏公子潤,掌握有一種非常可怕的火油,色澤黑而粘稠,五年前,魏公子潤曾用此物將羯角部落的駐地「河南」毀之一炬,直至今日,那座城廓仍寸草不生。……據細作打探,此物在三川稱作「黑水」或「黑油」,而魏軍則稱呼為「猛火油」,此物引起的火勢,無法用水剿滅,縱使是在暴雨中亦能持續燃燒,因此川人稱此為「天火」、「神火」……」

不得不說,在前年慘敗於「魏公子潤」這位多年前相識的好友手中後,秦少君痛定思痛,多番派出細作、密探,打探有關於趙弘潤的消息,包括商水軍、鄢陵軍的情報,因此,多少也得知石油這種大殺器的存在。

只不過趙弘潤對石油的存在看管地極嚴,以至於目前為止,包括秦國在內的其餘國家,暫時還不清楚這種可怕的火油究竟是如何產生。

「無法用水撲滅?」

「連暴雨都無法熄滅?」

在聽完秦少君的講述後,附近一些秦軍將領面色微變:既然無法熄滅這種可怕的火焰,那他們如何守住這片山陵呢?

隨後約一刻辰,因為商水軍恣意拋投石油桶,使得函山上火起處處,但因為魏軍這些倉促打造的投石車射程很短、且精準度不高的原因,使得大部分的石油桶都轟擊在秦軍連營的外圍。

當然,這並不是問題,畢竟函山上到處都是植被,哪怕是秦軍連營也是木質結構,因此,火勢遲早會波及到秦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唯一遺憾的是,由於這些投石車的射程關係,魏軍無法直接將石油桶拋入秦軍連營,造成秦軍士卒的實際傷亡。

但即便如此,迅速擴張卻無法阻止的火勢,依舊引起了秦軍的恐慌,在短短一刻時內,便有數百名不明究竟的士卒,企圖撲滅火勢而在靠近火海時,被遠超正常火焰的高溫直接烤成焦炭。

不過在這段時間內,武信侯公孫起也冷靜地分析出了魏軍這種猛火油的一個最關鍵的弱點:打擊面小。

是的,一隻石油桶彈炸裂後,迅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