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在社會與歷史的舞台上

M:

每個人都應該盡量發揮他的生命活力,擁有自己的生命風格。但生命並不單純是「私人表演」,它是更大的社會、歷史、文化劇場裡的一部分。

我想你可能聽過德國數學奇才高斯的故事:高斯十歲時,他小學的數學老師布特納出了一道算術難題:「把從一到一○○的整數相加,總和是多少?」聰明的高斯,利用算術級數的對稱性,不必用筆演算,就直接寫出正確的答案「五○五○」。

驚訝的布特納覺得他是可造的數學天才,立刻從漢堡郵購一本高深的數學課本,延請數學高手來教導他:同時游說高斯的父親,不要再讓高斯整天織亞麻布幫忙家計,而應讓他研讀數學。後來,在費迪南公爵的贊助下,高斯進入當時歐洲的數學重鎮哥廷根大學,翌年(十九歲時),就解決了困擾數學界多年的正十七邊形作圖問題,隨後,更陸續發表了很多數學上的創見,成為留名青史的偉大數學家。

但我想你可能沒聽過印度數學奇才拉瑪努加的故事:這位被很多人譽為「二十世紀最具才華的自然數學家」,從小就喜歡數學,但在他的印度家鄉,缺乏良好的師資,也沒有足夠的資訊,不過他卻憑其天分,完成了很多令周遭師友訝異的數學發現。

在一九三○年代,他滿懷信心與期待,前往西方文明的重鎮倫敦,但很快地,他的一顆心就開始往下沉,因為他發現自己過去多年憑自學辛苦所得的「重大發現」,都是歐洲的數學家早在多年前就已經發表過的。他既「生不逢辰」更「生不逢地」,已無法成為當代數學領域裡的頂尖人物,只好抑鬱以終。

同樣是數學神童,也同樣以數學作為他們自我追尋的主要目標,但因為生活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文化舞台上,結果使得高斯和拉瑪努加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生命戲碼。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命運」。古人說:「君子以不在我者為命」,在人生的舞台上,有很多因素都是自己無法掌握的,譬如你的國家是在興盛還是在衰敗之中?社會的風氣是和諧還是暴戾?文化是開放的還是閉鎖的?家庭的背景與周遭人士的價值觀如何等等;它們都「不在我」,但卻都會影響、甚至干擾你自我追尋的軌跡和結果。

誰不希望在自己登場時,舞台上有亮麗而合適的布景,能和自己的演出相得益彰?但令人完全滿意的社會、歷史、文化布景並不多見,很多人即使賣力演出,但所得到的卻是「無奈」、「荒謬」、甚至「痛苦」的感覺。

有人看到了這種無奈、荒謬和痛苦,而嘗試去做另一種追尋。

W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