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麼?

M:

在生命的旅途中,當你奮力或勉力前行時,難免會突然停下腳步,駐足沉思:「這,就是我想要的嗎?走上這條路,我的人生會比較幸福嗎?」

每個人都渴望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但什麼叫做「幸福」?不只因人而異,更會因時而異,一個人在二十歲時所追求的,跟他在五十歲時所嚮往的,極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幸福」。

有「法國大革命導師」、「自然主義之父」、「浪漫主義之父」美譽的盧梭,出身於瑞士的一個鐘表匠家庭,他八歲就離開家鄉,寄居四處,流浪八方,因一再地不滿於現狀,而做過很多工作,包括訟師見習生、雕刻學徒、金飾店店員、貴族家庭僕役、神學院學生、地籍調查員、勤務兵、翻譯員、音樂教師等,年輕時代的生活相當坎坷。

但慢慢地,他終於有了讓很多人羨慕的「幸福」生活:有好幾個美麗而多情的貴婦對他垂愛、呵護備至,而他更憑其卓越的才華和見識,寫出了《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新愛洛伊絲》等不朽傑作,引領社會風潮,周旋於巴黎的上流社會及高級知識分子之間,成為受人崇拜的英雄人物。

但後來,盧梭在他那大膽自剖的《懺悔錄》裡卻不止一次提到,說他當初如果不離開家鄉,像他父親一樣做個鐘表匠以終;或者在他坎坷流浪的時候能安定下來,不管是做個地籍調查員或音樂教師,而不要到巴黎去,那他的人生可能會比較「幸福」。

因為他發現大多數歡樂的背後其實都隱含了不安和痛苦,繼聲名而來的則是各種惡意的攻訐和猜忌,他只是變得比較「複雜」而已,並沒有變得比較「幸福」。當他有點身不由己地被推向生命的高峰時,他雖然表現出他最好的一面,但也表現出他最壞的一面,在善良、高貴、謙卑與邪惡、墮落、張狂之間,他的生命被難過地撕扯著。

盧梭對自己生命的反思,讓人想起兩句古詩:「劇憐高處多風雨,何必更上一層樓?」

但這並不是在勸你或暗示你不必「更上一層樓」,而是希望你了解,「幸福」,跟你爬得多高沒有關係。

很多人羨慕別人的生活,認為自己將來如果能「像他一樣」,那將是「無比的幸福」。但這些被羨慕的人,卻往往不認為自己是「多麼的幸福」;至少,沒有自己過去所期待的那種「幸福」感覺。他們反而渴望過一種比較單純、比較平凡的生活,認為那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其實,只要自己心安理得、無愧無悔、自得其樂,就是「幸福」。

W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