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的秘訣

M: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你說即使你敞開胸懷,想和他人真誠交往,但卻經常發現,有些人在交談幾句後,就讓人覺得「語言無味」,甚至「面目可憎」。

的確,與他人交往的經驗並非都是愉快的。但我想這主要是每個人的背景、人格、經驗、思想、觀念不同的關係,當面對一個與自己截然不同的「意識體」時,我們就會覺得「雞兔同籠」,難以和他「水乳相融」。

但這並不是意味我們和對方就無法有「情感的交流」。

富蘭克林在賓夕凡尼州當州議員時,曾遇到一個令他非常頭痛的政治敵手——另一個州議員。這位仁兄一再和他唱反調,對他表現出明顯的不友善。富蘭克林想和他改善關係,有一天,他聽說這位州議員藏書甚豐,而且有一本極稀有、極珍貴的藏書。富蘭克林於是寫了一封短箋給對方,說他渴望拜讀那本稀世寶書已久,「不知閣下能否慨允惠借數天?」

這位州議員在收到短箋後,立刻派人將書送到。過了約一個禮拜,富蘭克林在讀完後,將書送回,又附上一封讚美該書及感謝對方的信。

下次,兩人在州議會碰面時,那位州議員就主動走過來和富蘭克林寒暄(在以前,他從未這樣做過)。此後,他不僅不再和富蘭克林為敵,而且和富蘭克林成為終生的好友。

有人認為富蘭克林這種「化敵為友」的秘訣是一種心理策略——「想讓對方喜歡你,就請對方幫你一個忙」。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那本稀世藏書讓富蘭克林和對方產生了「存在的共享」。

富蘭克林是個愛讀書的人,他成功的地方是找到他和對方相同之處,並主動表達欣賞對方在這方面的優點。對那位州議員來說,他一定很珍惜,很看重那本書,而富蘭克林居然也「識貨」地想借那本書,原來富蘭克林在這方面和他是「英雄所見相同」啊!在惺惺相惜之下,他和富蘭克林在政治或其他方面觀念的歧異,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我要說的是,每個人都有和我們歧異的地方,但也有相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有他的缺點,但也有他的優點。在與人交往時,我們應該盡量去找出自己和對方相同的地方,並學習去欣賞、讚美對方的優點。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人類天性中最深沉的根本,是對讚美的渴望。」我們渴望別人能欣賞、讚美我們所看重的優點,同樣的,我們也不要吝於去欣賞、讚美別人。但讚美不是諂媚,像富蘭克林這種不失身份而又不著痕跡的讚美,就很值得我們學習。

W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