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做空心樹

M: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但我們的文化卻在有意無意間,教導我們要壓抑自己的感情,應該「逢人只說三分話,莫要全拋一片心」,應該「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結果,多數人都不輕易流露他們的情感。

巴涅斯有一則《空心樹的寓言》說:

從前,在森林裡有一棵樹,挺立於眾樹之中。對別的樹來說,它是非常健壯,但也是非常疏遠的。因為任何狂風都無法使它的樹枝彎曲,拂向周遭的樹。

但這棵外表堅硬的樹,內心其實非常悲哀寂寞,因為它的樹幹是中空的,為了怕被人家看到中空的樹心,他只能長久保持堅挺,結果使他無比倦怠。

有一天,在鬆懈中,一陣暴風雨來襲,他遂被拉出地面。在砰然倒地之時,他那中空的樹心中終於暴露出來,無處遮掩。眾樹嘩然,不知該禮貌地迴避,還是趨前撫慰。

這棵樹原先感到羞愧、憤慨,但後來他看開了,情願赤裸地躺在那哩,將自己的內裡朝太陽、風和雨開放。於是,在陽光的照耀和雨水的滋潤下,他紮下了新根,長出了新芽,成為一棵和眾樹共舞合唱的新樹。此後,不論白天或黑夜,他都覺得充滿了愛和歡樂。

很多人都像這棵「空心樹」,硬酷而冷漠的外表,其實只是在掩飾內心的空虛和脆弱。他們雖渴望愛與友誼,但卻不敢表白,因為他們擔心這樣會被認為是「多愁善感」或「不成熟」;不敢敞開心胸與人交往,因為他們害怕會遭到拒絕;不敢在人前暴露內心最隱密與最脆弱的部分,因為唯恐遭到對方恥笑或被對方看不起。

但這種自我防衛性的冷漠,卻使它永遠交不到朋友,永遠得不到別人情感的滋潤。

你要獲得別人的滋潤,必須先敞開自己。如果你像「空心樹」,把自己包裹在層層的心靈甲冑裡。即使別人想滋潤你,也不得其孔而入。其實,就像這則寓言所顯示的,當你解除「心理的甲冑」,敞開胸懷,不怕暴露自己的空虛和脆弱時,反而能得到自然和同伴愛的滋潤。

這不只是文學式的臆想,很多心理學的調查和實驗也顯示,當我們敞開胸懷,主動地向對方說出「內心話」,說出自己的苦悶、空虛、脆弱和渴望,對方不僅不會鄙視你,而且還會因你的「真情流露」,更加喜歡你、尊重你,同時回報你以同樣的「真情」。

W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