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獨中,與自我對晤

M:

如果你能更孤獨、寂寞些,你將發現你的逃離斗室其實是在逃避自己。

早年美國的西部墾荒者,當自己一個人深夜坐在小木屋的孤燈下,無事可做時,經常會把屋裡可以弄得響的東西弄得喧天價響,藉以排遣漫漫長夜的孤單和恐懼。他們恐懼的不僅是森林中的野獸,還有心中的自我,他們的意識怯於和自我對晤,羞於傾聽自己的內在之聲。

現代人雖然不必再恐懼森林中的野獸,但卻近乎強迫性地以各種工作,娛樂和瑣事來填塞自己的生命,寧可閱讀報紙的分類廣告,也不願閱讀自己;寧可對貓狗說話,也不願和自己交談。

但請不要誤會,我不是勸你花更多的時間想自己,或者息交絕遊,沉溺於孤獨。而是有必要每隔一段時間,就主動為自己提供一次高劑量的孤獨,傾聽自己的內在聲音。

北美的蘇族印地安人有一個傳統:男孩子在成年時必須獨自到荒野裡朝聖,在黑暗與靜寂中,祈求神明指示他的人生該走什麼路。這是一種古老的智慧,因為所謂「神明的指示」

其實是他孤獨地在荒野中閱讀自己時,所聽到的內在之聲。他必須自己好好思索未來的人生該走什麼路。

李遠哲說他讀中學時非常活躍,每天都很忙,但高一時因過度勞累病倒了,而在家休養一個月,結果這個月成了他人生的「轉捩點」。

因為他孤獨地躺在床上,什麼事都不能做,他「想到自己、想到將來、想到國家、社會以及周遭的一切,想到如果今後我能再和一般人一樣地健康、活潑、為所欲為,我將如何改善自己?又將如何彌補失去歲月的空虛以及把握自己未來的明天?想著想著,我得到了許多的領悟,使我對生活的態度一反往日的嬉樂而日趨認真。在那之後,我相信自己對周遭事物之所以感到特別深刻,與那段蟄伏時光有著非常大的關聯。」

孤獨,其實為我們提供了將意識轉向自身,觀照自我,整理自己,檢討自己,策劃未來的絕佳機會。

君子慎獨,但不必懼獨,既然你經常陷入孤獨之中,而且也倦於熱鬧的街市和喧嘩的人群,那何不留在斗室之內,好好地傾聽和閱讀己?

你將發現,那是與自己生命「對晤」的良機,也許你能獲得比想像更多的東西。

W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