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寂寞,不是孤獨

M:

你說你有時候孤獨得像一隻鼴鼠,而不得不逃離如黑洞般的斗室,遊走到熱鬧的街市與喧嘩的人潮中,想分享一些歡樂,結果卻總是陷入更深的孤獨裡。

我能體會你這種心情和行為,但我想你經驗的主要是「寂寞」,而不是「孤獨」。我們有必要區分這兩者:「孤獨」是一種物理狀態,而「寂寞」則是一種心理狀態。很多動物是孤獨的,像你所說的鼴鼠,但並不會覺得寂寞。不少嬰兒是孤獨的,但也不會覺得寂寞。只有具備「自我意識」,能意識到自己「存在」的生物,才會有寂寞的體驗。

孤獨只是「分離的個體」,而寂寞則是「意識的孤島」,意識缺乏投注的對象,無依無靠。令你痛苦的是寂寞,而不是孤獨。

我們的老祖宗說:「君子慎獨」,自古以來,孤獨一直被認為是讓人戒慎恐懼的曖昧狀態,但我想替孤獨說幾句話。人總是會有孤獨的時刻,但有些人雖然孤獨,卻並不寂寞。陳子昂登幽州臺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淚下」,這是他寂寞的心聲,因為他與周遭的一切缺乏存在的共享;隱居的莊子自覺「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他雖然孤獨,但卻一點也不寂寞。

想逃離孤獨而一再地往缺乏存在共享的人群中跑,乃是因為意識的懶惰與執拗。並非只有「他人」才是我們意識的對象,唯有將焦渴的眼神從陌生的人群挪開,你才會發現天上的星辰、海中的魚、路邊的花草、桌上的書本、甚至實驗室裡的機器,無一不是亟待你去認識、了解與分享的對象。

就更積極的意義來說,孤獨,其實代表著「自由」,一種暫時從他人與社會習俗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的自由。有些人不僅渴望有孤獨的時間和空間,甚至因孤獨而成就他們的偉大。孤獨對他們來說,乃是生命中最珍貴的時刻。在科學界,渥茲華斯說牛頓「永遠孤獨地航行在陌生的海洋中」,而愛因斯坦則坦承:「我是一匹獨繮的馬,我無法和其他馬拴在一起工作」。在藝術界,華格納悅:「與世隔絕和完全的孤獨是我唯一的慰藉和救贖」,而歌德則說得更絕:「除非是絕對的孤獨,否則我根本無法寫任何東西」。

他們都孤獨而不寂寞,因為他們的意識有著熱情的投注對象。

寂寞是被動的,它讓我們覺得無所歸屬,求人施捨而又受人摒棄;但孤獨卻可以是主動的。是我們認識另一世界,體驗另一種喜悅的契機。與其因恐懼孤獨而陷入寂寞的泥沼中,不如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地擁抱孤獨。

W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