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遣中的奇遇

M:

我們讀書,的確有一大部分純粹是為了消遣。

你問我:「但在為了消遣而讀書時,是否也應該有所選擇?」

老實說,我很難回答你這個問題。當然,我可以像其他人般,勸你「多讀好書,少讀壞書」,但問題是對別人「好」的書,不見得對你「好」;而對別人「壞」的書,也不見得對你「壞」。

在為消遣而讀書時,心情最好能放輕鬆一點,不必去想「是好是壞」或「有沒有用」這類的問題。

我前面提到達爾文在參加環球科學調查之旅,回到英國後,他花了相當長的時間,閱讀各種相關書籍,絞盡腦汁苦思,想對他的觀察所得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但卻到處碰壁,進展緩慢。

有一天,他為了「消遣」,而拿起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來閱讀,書中提到人口成幾何級數增加,而可耕地只能以算術級數增加,這將會帶來悲慘的結果。達爾文看得津津有味,後來看到其中的一句話:人們「為了生存而搏鬥」,就是這句話使達爾文靈光一閃,「觸類旁通」,產生生物進化的原動力是來自「生存競爭」的想法。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達爾文進化論的八字真言就是這麼來的。但當初達爾文拿起《人口論》,卻是為了「消遣」或滿足好奇心,如果他心裡想的是「這本書對我是好是壞?有沒有用?」那他可能就不會拿起《人口論》了。

又譬如金庸,他在中央政治學校外交系唸書時,因「打抱不平」而被勒令退學後,透過親戚協助,到中央圖書館閱覽組當閒差。因為無聊,而飽覽館中收藏的西方傳奇小說,像司各特的《撒克遜劫後英雄傳》,大仲馬的《俠隱記》、《基度山恩仇記》等以作為消遣。

有人也許會認為金庸這是「玩物喪志,不知悔改」,殊不知就是這些「玩物喪志」的閱讀使金庸成為當今的武俠小說泰斗。因為後來在提筆寫武俠小說時,他把這些西方劍俠傳奇的結構特色,融入中國傳統的俠義小說中,而產生了有別於人的獨特風格。

雖然我們不必寄望在為消遣而閱讀時,也都能「開卷有益」,但確實有不少人因讀「閒書」而獲益,甚至帶來不期而遇的偉大創見。

其實,不管是中文的「知識」或英文的Knowledge,都是由「認識」(know)而來。《聖經》裡有一句話說:「亞伯拉罕認識(knew)他的妻子,她便懷孕了」,當我們經由一本書而「認識」了一種知識後,它可能就會使我們原來熟知的其他知識「受孕」,而產生意想不到的知識「結晶」。

就好像很多小說所描述的人生奇遇:某人因一次小小的放縱或者疏忽,而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遇到相當新奇、有趣的人和事,發生一段令人回味無窮的愛情或友誼等等。在閱讀的領域裡,你只要給自己一些小小的放縱和疏忽,就能獲得這種奇遇。

W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