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魅力

M:

「有一條穿越田地通往新南門的小路,我經常單獨一個人到那兒看日落,心裡浮現自殺的念頭。」有一個年輕人,在十八歲的時候滿懷愁緒,而有輕生的念頭。不過,他接著說:

「但我沒有自殺,因為我想多知道一點數學。」

這個年輕人就是後來寫出《數學原理》的偉大哲學家羅素。他以奇特的方式來表白他的求知慾,對(數學)知識的追求,竟然是支持他「活下去」的最大力量。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除了說知識是我們認識世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外,它同時表示,知識本身會散發出一股迷人的魅「力」,一個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人,必然會被它所吸引。我想羅素對數學的看法,後者的成份要大於前者。

知識不僅迷人,有人更將對知識的追求視為他人生最高的目標,因為「知識就是真理」,他的追求知識就是在追求真理——不只是要親炙歷經無數代人的探尋、思索、驗證而留傳下來的人類智慧的結晶,而且要加入這個探尋、思索與驗證的行列,為世人添加更多的知識、孕育更多的真理。

為了追求知識和有系統地傳授各種知識,人類「發明」了學校;為了了解你對各種知識的了解情形和追求成果,人類又「發明」了考試。知識雖然迷人,但考試卻不迷人,它使很多知識蒙上一層「痛苦」的色彩,而大大減少了追求知識本身的樂趣,這確實是個問題。

有一個人,在大學時代主修的雖然是植物學,但卻很喜歡地質學這門知識,不僅對整個課程瞭若指掌,還讀了很多課外的東西,而「猴急」地想參加期末考試。考卷一發下來,她忙著看試題,隨即振筆疾書地作答,每一題她都會,她開心極了。

但等到她「渾然忘我」地答完試卷,回過頭來要寫上自己的名字時,竟然忘了自己姓啥名啥!她左顧右盼,發現同學們都還「痛苦」地作答,而她唯一的痛苦就是在考試時「忘了我是誰」。在想了二十分鐘後,她才想起自己的名字。

這個人就是後來因發現「跳躍基因」而獲得諾貝爾獎的麥克林托克。

作為一名學生,你無法避免考試。而避免痛苦的最好方法也許就是像麥克林托克,在平時就對一門知識下工夫,有充分的準備,則不僅讀書充滿樂趣,連考試也會充滿樂趣。而當考試變成一種樂趣時,你就能更主動地去追求更多的知識。知識越有魅「力」,而你也會越有「力」量。

W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