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與獅子

M:

在自我追尋的過程中,我們常需經歷哲學家尼采所說「精神三變」中的「駱駝」與「獅子」兩種角色。

開始時,我們像一隻「溫馴的駱駝」,在權威人士「你應如何如何」的訓誡下,深自謙抑地跪下來,背負重擔,準備橫越無垠的沙漠。但在途中,有些人從「溫馴的駱駝」蛻變成「勇猛的獅子」,他要做自己的主人,而向權威人士說「不」;他要為自己創造自由,只聽從自己內在的聲音:「我要如何如何」。

在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中揚名立萬的鮑威爾將軍,當時任美國國防部三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是美國官階最高的戰士,同時也是克爾凱郭爾定義下的一個偉大「戰士」,更是尼采所說由「駱駝」蛻變成「獅子」的典範。

鮑威爾並非西點或維琴尼亞軍校科班出身,而且還是個黑人,可以說是美國軍界的一個異數。他的自我追尋歷程,也是相當曲折的。

鮑威爾出生於紐約哈林區,父母是來自牙買加的移民。雖然他在讀中小學時,成績就「老是墊底」,但父母卻說:「你應好好讀書」,因為他們認為讀書是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

高中畢業後,母親對他說:「你應念機械系」,因為他母親認為機械系是會「賺錢的科系」,他以「母親的志願」為志願,進入紐約市立學院機械系就讀。

但對數學和自然科學一向非常頭大的他,念了一學期,就如坐針氈,只好轉到地質系(因為他的地理成績不錯)。這個舉動當然令父母非常失望,因為他們不知道地質系「將來能做什麼?」但事到如今,也沒有辦法。

大二時,他選了預備軍官訓練班的課程。參加步槍儀隊,在這個講求紀律的社團裡,他如魚得水,生平第一次感受到「兄弟的情誼」,而且很快就成為領袖人物。大學畢業後,鮑威爾到陸軍服兵役。服役期間,他表現傑出,從傘兵游擊隊隊員做到美國駐聯邦德國第三裝甲師的連指揮官。

三年役期結束,他面臨了重大抉擇:是要「繼續當兵」還是像其他地質系畢業生「到奧克拉荷馬州探鑽石油」?父母的意思是「你應去探鑽石油」,但這次鮑威爾卻說:「我要繼續當兵」,因為做個軍人實在是他的志趣所在,也是他的專長。

這個決定當然令他父母大吃一驚,也大感失望。但事後證明,投身軍旅的鮑威爾終於「光宗耀祖」,獲得了遠遠超乎父母期望的成就。

鮑威爾的生涯追尋,相信很多年輕人也都能「感同身受」。「望子成龍」的父母一再告誡「你應如何如何」,結果使很多人糊裡糊塗地被推往一條自己不太喜歡、也不太擅長、甚至痛苦的路上去。

不過鮑威爾最後聽從了自己「生命的鼓聲」,走自己要走的路,這個決定改變了他的一生。

也許你現在只是一隻「溫馴的駱駝」,但遲早你必須從「溫馴的駱駝」蛻變成「勇猛的獅子」,像鮑威爾,聽從自己生命的鼓聲,成為你自己。

W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