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生命的魔咒

M:

在生命的旅途中,當我們還未在靈魂的熔爐裡錘鍊拙樸未鑿的自我,還在為「我是……」猜疑時,總是有人喜歡提早「斷言」我們是怎樣的一個人。

愛迪生在八歲時,進入休倫湖唯一的一所小學就讀,在讀了三個月後,每次考試老是倒數第一名。校長當面對人說:「他的頭腦癡呆到了極點。」愛迪生一氣之下跑回家,不肯再去上學。母親帶著他去找校長,她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低能兒,但校長卻「鐵口直斷」。最後,母親在激辯無效後,只好帶著愛迪生回家,自己教他唸書。

這個「低能兒」後來卻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家。

馬歇爾.費爾特在少年時代到父親友人所開的店鋪學做生意。一日,他父親來問友人兒子的表現如何?老闆說:「為了你孩子的前途,我不得不告訴你,馬歇爾不夠機敏,即使留在我店裡一千年,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像樣的商人。你還是把他帶回家,教他種田吧!」

但馬歇爾.費爾特沒有回家種田,獨自到芝加哥闖天下,後來成為長袖善舞、叱吒風雲的商業鉅子。

愛因斯坦在慕尼黑高等學校就讀時,除了數學外,其他成績都不甚了了。他對機械式的教育感到相當痛苦,特別是他父母此時都在義大利的米蘭,他渴望離開慕尼黑到米蘭去,而請一位醫師開了一張他「必須休養六個月」的證明。但他擔心學校不會准假,想不到老師說他隨時可以離校,因為「班上由於你的存在,破壞了學生之間應有的尊嚴。」

結果,這個被認為「破壞學生尊嚴」的人,成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除了熱心人士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方法,譬如性向測驗和智力測驗,則會「科學」地告訴你適合做什麼人。

加德納在十三歲時,被滿懷期望的父母帶到新澤西州的霍伯根市,花了三百美元,接受為期一周的詳細智力測驗和性向測驗,希望及早發現他「將來適合做什麼」。測驗結束,專家告訴他父母說:「你們的孩子在各方面都不錯,但似乎最擅長抄寫書記之類的事物。」父母和加德納聽了都若有所失。

後來,加德納在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學位後,專研人類的智能問題,反「將」傳統的智力測驗一「軍」,直言它是一種「殘暴」的工具,他所提出的「智能七元說」,不僅為僵化的IQ說敲起了喪鐘,而且帶來了智能觀的革命。

在生命的旅途中,當「你是……」的斷言從某些人的口中說出時,它們很可能就會成為你生命的魔咒。凡人受其肆虐,為之氣餒神傷,而在不知不覺間成了魔咒的祭品;但英雄卻「不信邪」,披荊斬棘,為自己開創前程,不只擺脫那些魔咒,而且讓它們成為笑柄。

W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