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櫟陽城外的心機

就在王齕和王陵因為之前那隻已經消失的趙國騎兵而感到憂心忡忡的時候,李牧已經率領著自己麾下的兩萬騎兵大軍正式進入關中盆地之中。

此刻在李牧的面前是一座城池,這座城市並不如何的高大,青黑色的城牆經過了上百年的風吹雨打而顯得有些斑駁,看上去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

這座城池的名字,叫做櫟陽。

說起這座櫟陽城,那可是大有來頭。

秦獻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83年的時候,秦國遷都到了這座櫟陽城之中。

也正是在這座櫟陽城之中,秦獻公的兒子秦孝公啟用了一個名叫商鞅的人,開始了一場大名鼎鼎的名叫商鞅變法的運動,最終讓秦國從一個被魏國壓得抬不起頭來的弱雞國,一躍而成為戰國七雄之中的西天霸。

雖然說在變法之後不久商鞅就主持修建了咸陽城,秦國的都城也在公元前350年從櫟陽遷都到咸陽,但對於如今的秦國來說,櫟陽城仍舊是一個有著十分重要意義的城市。

從地理的位置來說,如果展開關中地圖的話就可以發現,櫟陽城正好位於如今的秦國首都咸陽城與秦趙雙方戰場最前線王城兩者的正中間。

如果趙國騎兵能夠出其不意的佔領這座城市的話,那麼咸陽城和王城前線的聯繫就被徹底的切斷了。

但是當李牧看見那緊閉的櫟陽城大門,以及城牆之上無處不在的秦軍士兵之時,他的心中就非常的清楚,想要千里突襲一舉拿下櫟陽城的計畫已經是泡湯了。

這該死的長城烽火台啊。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年紀大約在四十歲左右的趙國將軍策馬來到了李牧的身邊,對著李牧說道:「將軍,剛抓了幾個俘虜,根據審問出來的情報,這座溧陽城之中應當只有五千守軍,是否要製作攻城器械,準備攻城?」

要知道此時此刻李牧麾下可是足足有兩萬人之多,這個數量雖然還沒有達到孫子兵法之中十則圍之的標準,但是事實上在實際的戰爭之中,這個數量比已經足夠了。

出現在李牧身邊的這名趙國將軍名字叫做許歷,曾經在十幾年前的閼與之戰中立下過大功。這十幾年下來因功累積晉陞,如今也成為了趙國的將軍之一。

這一次許歷是作為李牧的副手,輔助李牧一起執行這一次對秦國關中的突襲任務。

雖然說李牧的年紀比許歷要輕了很多,但是許歷並沒有因此就有什麼意見,更沒有什麼倚老賣老的行為,一路上是盡職盡責的做好了副手的責任,讓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所以李牧對於這位比自己年長的副手,其實也是很敬重的。

這人和人之間其實就是那麼回事,你敬我幾次,我就敬你一丈。

但是敬重卻並不一定代表著認同。

所以李牧在猶豫了一會之後就輕輕的搖了搖頭,對著許歷說道:「許歷將軍,這櫟陽城攻不得呀。」

看著面前那明顯有些疑惑的許歷,李牧耐心的對著許歷解釋道:「許歷將軍,如今我們可是率領著兩萬騎兵,這些騎兵都是寶貝,遠遠非步兵可以相提並論,怎麼能夠讓他們憑空折損在這裡呢?」

「哈?」許歷的嘴巴張得有點大。

對於李牧的話,許歷顯然有些不太理解。

不過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畢竟在這個時代步兵才是公認的兵中之王,騎兵不過僅僅是一種輔助兵種罷了。

因此在許歷看來,李牧居然把騎兵看的比步兵還要重要,這簡直是一件非常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

李牧想了想,決定不在這個地方繼續糾纏下去,而是直接轉移了一個話題,道:「如果以將軍之見,若是我們直接在這裡擺開陣勢圍攻這座櫟陽城,那麼需要多少天能夠攻下來?」

許歷想了想,然後開口回答道:「最多不過半個月的時間,這座櫟陽城一定就會成為我軍囊中之物。」

許歷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信心滿滿。

李牧對著許歷笑了笑,說道:「將軍所言,的確不虛,但是吾要提醒將軍的是,如今我們可沒有半個月的時間了。」

許歷一聽李牧這句話,就有些愣住了,忍不住開口問道:「將軍此言何意?」

李牧道:「將軍應當知道,吾事前已經派出了幾支騎兵部隊,前去救食於敵。」

許歷點頭。

救食於敵,說白了就是搶糧食。

李牧所部這人吃馬嚼的,每天的所耗費的糧食可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所以即便是在出發之間就已經嚴格的規划了每個人的口糧,但是到了今天李牧所部的口糧基本上也已經所剩無幾了。

於是就得搶。

這種方法在戰國時代可以說是司空見慣,在孫子兵法等各類兵書之中也有提及,用來作為削弱敵人的一種辦法。

李牧繼續說道:「就在半個時辰之前,我們的一支騎兵發現並且伏擊了秦軍的一支運糧隊,搶到了三千石糧食和一些物資。」

「三千石!」許歷喜形於色。

雖然這數量並不算多,但是也很可觀了。

李牧道:「這支運糧隊之中有一名傳令兵,從這名傳令兵身上搜出來的情報來看,如今在邯鄲方面的戰情十分的危急,如果我們不能夠早一些在這邊做出一些成績的話,那麼邯鄲方面很有可能會支持不住。」

「什麼?」許歷一聽李牧這句話之後整個人就是一驚,然後就有些發愁:「可是吾等現在遠在關中,根本無法回援啊。」

李牧朝著許歷眨了眨眼睛,笑道:「許歷將軍,其實並不需要回援,吾等只需要早日結束在關中處的戰鬥,那麼魏齊兩國便不足為患矣。」

許歷對著李牧催促道:「將軍若是有何計謀,便快快道來吧。」

李牧伸手指著面前高大的櫟陽城城頭說道:「將軍,根據事先的情報,這座櫟陽城之中防禦設備完善,雖然守軍不多但都是精銳,如果要強行攻下這裡一定會浪費很多時間,因此攻城不如不攻。如今吾等麾下的這支騎兵,所擅長的乃是野戰,故此想辦法誘使秦軍出城野戰才是上策。」

許歷贊同的點了點頭,道:「可是這秦人看上去似乎並不願出城。」

李牧笑了笑,突然伸手一指面前的某個方向,對著許歷說道:「將軍請看那裡。」

許歷轉頭一看,發現在李牧所指方向大約兩三里之外,有一隊數百人正在緩緩朝著兩人所在的方向靠近。

許歷仔細的看了一下,發現這些人都穿著尋常百姓的衣服,立刻明白了這些人的身份。

他們應該是附近村落的秦國百姓。

而在這些秦國百姓背後,還有著幾十名趙國的騎兵在押送著他們。

許歷有些疑惑的看了李牧一眼,說道:「將軍莫非是想要以這些秦國的民眾作為人質?」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許歷覺得李牧就真的是很傻很天真了。

李牧搖了搖頭,對著許歷說道:「將軍,請隨我來。」

李牧說完這句話之後一拉馬韁直接朝著面前這幾百名秦國的民眾而去,許歷搖了搖頭,不知道李牧的葫蘆里到底賣著什麼葯,也只好撥馬跟了上去。

兩人很快的來到了這些秦國百姓的面前。

這些秦國的百姓停下了腳步,用驚恐的眼神注視者李牧和許歷。

許歷打量了一下面前這些秦國百姓,發現其中大部分都是婦孺老幼,成年男子的比例非常低,不到十分之一。

對於秦國這樣的一個常年窮兵黷武的國家來說,青壯年的大量死亡其實是必然的事情。

事實上不僅僅是秦國,整個天下諸侯大抵都是如此。

由於幾百年來不斷的爭霸戰亂,很多人都是在戰爭之中死去,能夠平安活到老然後在子孫的圍繞下安然離世的,可以用千里挑一甚至萬里挑一來形容。

李牧十分平靜的注視著面前的這支秦國百姓隊伍,緩緩的開口說道:「可有亭長,里長?」

無人應答。

李牧搖了搖頭,將手中的長劍拔了出來:「可有亭長、里長?」

這一次,秦國的百姓們之中開始出現了騷動,不少人都將目光投向了一名白髮蒼蒼的老者。

當李牧的眼神也看向這名老人的時候,這名老者心知避無可避,硬著頭皮站了出來,對著李牧說道:「吾便是亭長,不知官人有何吩咐?」

這名老亭長顯然有些害怕,馬上又開口對著李牧說道:「此處皆是婦孺,還請將軍高抬貴手。」

李牧溫和的笑了笑,突然開口對著這位老亭長說道:「亭長,汝可知本將軍這一次南下到底帶來了多少兵馬?」

這老庭長聞言有些驚慌的抬頭,打量了一下四周。

老人家的眼神並不算太好,但是就算眼神不太好,他也能看到李牧身邊的這來來回回,正在忙於安營紮寨的無數趙軍士兵以及讓人眼花繚亂的戰馬。

當數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