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楚王元的決定

善,就是好的意思。

大善,那就是非常好。

楚王元的這句話意思就是,毛遂壯士,你的這番話說得非常的好!

事實上,毛遂的這番話,還真是說到楚王元的心裡去了。

在說完這句話之後,楚王元又看向了殿中群臣,沉聲道:「寡人嘗聞,主辱,臣死!今暴秦之國,辱我先王非止一世之時,屠我臣民非止一城之戶,占我國土非止一郡之地!此,國恥也!寡人雖非庄王之霸,亦非威王之賢,然如此大辱,亦不能忍也!諸位,可有能忍此辱者乎?」

楚王元這一番話,說得楚國的不少大臣們、尤其是剛才力主暫時不和秦國開戰的春申君黃歇一派的大臣們個個低下了頭去。

很顯然,這一番話就是朝著那些個親秦派開炮的!

秦國人和我們楚國結下了這麼深重的仇恨和恩怨,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了,你們還一天到晚叫寡人忍?當寡人是烏龜是不是?

這一番炮火下來,就連親秦派的大頭頭黃歇也只能當起了縮頭烏龜,一句話都不敢接。

國讎家恨,父祖之恥,這誰敢接?這就是個大炸彈,誰去接誰就會被炸得粉身碎骨。

而另外一邊,力主開戰的楚國大司馬景陽可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幾乎是立刻就帶著屈、景、昭三大家族的大臣們跳了出來,齊聲道:「吾王在上,臣——亦不能忍也!」

數十名楚國大臣的齊聲吶喊之聲是如此的慷慨激昂,瞬間就響徹整座鳳宮大殿,在空氣中不停嗡嗡迴響。

楚王元看著面前的三大族大臣,臉色總算是稍微好看了一些。雖然這三大族平時就知道和身為國君的楚王元爭權奪利搞內耗,但畢竟在大是大非上還是知進退、懂榮辱的。

與此同時,楚王元也不免對於自己一直信任有加的春申君黃歇有了些意見。

都說主辱臣死,現在我楚國先王遭受如此奇恥大辱,你特么一直還叫我忍,還叫我慫?

我!忍!個!卵!

寡人,不想再忍了!

楚王元面色堅決,說出來的話也是斬釘截鐵,擲地有聲:「我大楚,與那秦國勢不兩立!寡人意下已決,令大司馬景陽為將,率我楚國大軍即日出師,西進伐秦!」

再說完這句話之後,楚王元深深的看了一眼自己的頭號親信楚國令尹春申君黃歇一眼,冷聲道:「再敢言及親秦者,寡人必以為國賊,夷其三族!」

楚王元這一眼,將春申君黃歇瞪得是瞬間就一身冷汗。

黃歇可是老油條了,他的心裡很清楚別看現在自己風光無比,但這些風光和權勢全在於楚王元的信任。

一旦楚王元對黃歇失去了信任,那麼在楚國本土派三大族的反撲下,楚國雖大,但卻必定沒有黃歇絲毫立足之地了。

黃歇知道自己必須要做些什麼來挽回一下現在的這種被動局勢,事到如今,任何人都知道大勢不能逆轉,只能順勢而為了。

於是黃歇立刻起身出列,朝著面前的楚王元深深一禮,語氣無比恭謹而敬服:「大王——英明!」

黃歇這一帶頭,大殿之中楚國群臣盡皆齊齊俯身,同時高聲道:「大王——英明!」

山呼之聲響徹整座大殿,在每個人的耳邊不停的回蕩。

鳳宮之上,楚國群臣個個神情激動,看上去恨不得立刻親自上陣和秦國的男人大戰三百回合,然後再和秦國的女人在床上也大戰三百回合。

楚王元看著面前的這一切,一絲欣慰悄悄的從心中湧起。

這才是我們熊氏先輩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所建立的大楚所該有的樣子,這才是我們大楚人所該有的精神!

敵人很強?我怕他個鳥,先莽他一波再說!

楚國定律——沒有我們楚蠻子莽不死的敵人,如果一波莽不死,那麼就再來一波。

楚王元的目光慢慢的再度移回到了還站在自己面前的毛遂身上,心中有些感慨。

想不到竟然是這個趙國人,喚醒了我們楚人的魂,喚回了我們楚人曾經的那股不屈不撓的精氣神。

雖然毛遂此前曾經用性命威脅過楚王元,但此時此刻,楚王元的心中卻全是對毛遂的欣賞。

楚王元大手一揮:「來人,取雞狗馬之血來。寡人今日便要在此殿上,與趙國使者,還有這位壯士一起——歃血定縱!」

片刻之後,在鳳宮之中所有楚國大臣們的見證下,楚王元、虞信和毛遂三人歃血為盟,正式定下了盟約。

楚國自即日起將對秦國宣戰,並派遣大軍北上,和趙國對秦國來一個南北夾擊!

做完這一切之後,天色已黑,於是楚王元便設下宴會招待趙國使團一行,這一次宴會可以說是賓主盡歡,最後在友好無比的氛圍中完美結束。

……

當宴會結束,趙國使者虞信帶著毛遂一起坐著馬車離開楚國宮城之時,虞信感覺整個人都還有些暈乎乎的,簡直不敢相信今天在鳳宮之上發生的一切。

原本陷入僵局、幾乎已經就要被搞砸的合縱抗秦之事,竟然就被毛遂這麼一番話就直接柳暗花明,通通搞定了?

看著身邊的毛遂,虞信忍不住發自內心的對著毛遂稱讚道:「毛先生,真大才也!此番歸國,信必向大王舉薦毛先生,必不使毛先生蒙塵於趙國也!」

毛遂聞言心中自然也是大喜,正所謂學成文武藝,賣於帝王家,毛遂若不是為了那功名利祿,又何必在平原君趙勝的府上客居三年?

要知道虞信這個中尉的職務本來就是相當於吏部尚書的職位,發現並推薦人才就是虞信的職責,所以虞信的這個承諾,裡面的分量可是非常重的。

於是毛遂微微一笑,朝著虞信拱手一禮,鄭重道:「遂不過一介匹夫,若無大王和虞卿之識人,又豈能為我趙國建功哉!」

嗯,這就是所謂的互相吹捧了。很顯然這個毛遂也是個懂事的人,這就表示我雖然也有功勞,但是我這個功勞是在領導(趙丹和虞信)們的指揮下取得的,所以領導們同樣也是有大功的。

虞信聞言忍不住哈哈一笑,這個毛遂,上道!

一番閑談過後,虞信轉過頭來,面前的陳城雖然早已陷入黑夜之中,但虞信的心情卻是如同陽光一般燦爛。

出使楚國這個重要的外交任務,虞信終究是圓滿無比的完成了!這對於一直以來因為以火箭般的速度躥升而被公族派詬病不已的虞信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至少在這件事之後,公族派就再也不能夠以「無寸功於趙國卻身居高位」這個理由來攻擊虞信了,虞信這才算是真正的在趙國朝堂站穩了腳跟。

有了這番功勞為基礎,虞信就可以大展拳腳,未來不但極有可能接過藺相如布衣派領袖的地位,更有望去衝擊封君和相邦之位,大好前途就在眼前啊。

不過剛剛毛遂的這番話也提醒了虞信一件事情,那就是立下大功之人的確是毛遂沒錯,但是發現毛遂這個人才並且把毛遂送到虞信身邊的,可是虞信的大王趙丹!

那麼問題就來了,趙丹到底是怎麼發現毛遂這麼一個在平原君趙勝府上呆了三年卻毫無名聲,在三千門客之中毫不起眼的存在呢?

如果虞信沒有記錯的話,趙丹登基之後,似乎從來都沒有去過趙勝的府邸啊。

這——也太神了吧?

雖然怎麼也想不明白,但是虞信卻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趙丹派來了毛遂,然後毛遂幫助虞信把連楚抗秦這件大事辦成了。

這,就是鐵一般的事實!

所以想來想去,虞信最終還是只能心悅誠服的發出一聲感慨:「使人善任,識英雄於草莽微末之間。吾王,真乃不世雄主也!」

……

PS:此處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乃毛遂自薦後發生的後續故事,毛遂持劍上殿、楚王歃血為盟等情節都是太史公司馬遷明文記載,並非作者隨意胡謅。當然了,我也不是直接就這麼當了文抄公……為了本書的故事性和閱讀性,我也做了不少的添加和改動,就不一一細說了,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也可以去看看史記原文,總之大家看了覺得開心就好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