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舊

人到了晚年,發現仍能無話不談的真摯朋友,不是擔任這個「長」、那個「主管」時的同僚;也不是這個「黨」、那個「團體」裡的同志,而常常是中學時的同學,甚至小學時的同學。再不然,便是艱困創業時一同吃苦的夥伴。我想,這就是念舊的緣故。

項羽稱王後,想回故鄉。劉邦稱帝後,也說他百年後的魂魄,仍以思念家鄉沛城為樂。烏孫公主嫁到番邦,更哀嘆著:「年老土思」,希望將骸骨歸葬漢地,我想這都是念舊的緣故。

古人或以稻子做譬喻,說發芽時紮根向下,苗秀時翹葉向上,到了結穗,又要垂下來望著根部,這叫做「禾有三變」,比喻不忘本的意思。簡單一句,就如同「葉落歸根」。

古人又取許多動物做譬喻,鳥飛歸故鄉,兔走歸舊窟,乃至狐死正丘首,這種「哀其所生處」的天性,也是不忘本,不忘本就是念舊。江南燕子歸巢,事隔經年仍不迷路,美洲蝴蝶迴翔,橫絕北美不嫌路遠,更如鮭魚洄遊,牢記住故鄉出生地的那一口水的滋味,千里萬里拚了性命尋回來,這宿命似的念舊之心真感人。

我想起了漢宣帝,年輕不得志時,與許廣漢的女兒成親,後來登基做皇帝,許女才封倢伃。當時霍光大將軍權傾朝廷,霍光的妻子仗著權勢,連結皇太后,要將小女兒許配給宣帝,公卿們見風轉舵,也都私下倡議另娶霍女為皇后。宣帝見來勢洶洶,就下了一道命令,懸賞尋找年輕不得志時常常佩在身上的那柄舊劍,用這份念舊的殷勤情意,打消了公卿們欲上未上的奏章,終於立貧賤時的伴侶——許倢伃——為皇后。

我又想起清末的梁鼎芬,為了到焦山去專心讀書,託好友文廷式照料他的妻子,梁妻日久仰慕文廷式,便同居了。後來文因為得罪慈禧太后而被革職,流落上海,梁則讀書有成,飛黃騰達,梁妻每有困境,仍去找鼎芬接濟,梁每次必然大力幫忙,餽贈甚多。這事被寫進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中,我倒不覺得是什麼怪事,反倒佩服梁對前妻的念舊之情。

人生可貴處,就在念舊之情,跨越男女的情仇,跨越職位的榮悴,跨越勢利的計較,跨越風雨的考驗,那份情不隨著時空飄泊而淡遠,永遠留情駐守在舊日的原點上,是一個人也好,甚至一件物品也好,一個地點也好,正如兒子長大後懷念母親燒的菜色那般,永遠是最可口的美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