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相信中醫

他惋惜:老祖宗留下的中醫精髓、浩如煙海的治療經驗,大多數離循症醫學只差一步。

中醫,為何偏偏突破不了這個瓶頸……

他的手觸摸病人的肩、下顎、胳膊、脖子,捏病人手臂上的肌肉,捏腿和腳,看手指頭,尤其是觀舌象;還有最關鍵的——用聽診器聽診,無論在門診還是查房。這每一個細節都是他對病人的病情做出診斷時不可或缺的,而這些診斷方法,讓很多人聯想到中醫。

鍾南山身為西醫,堪稱大醫。而且,因為曾經非常用功地自學過,所以,他了解中醫。捏病人的肩和胳膊,是由於很多病人的得病時間已經很長,檢查其皮下脂肪和肌肉的彈性,判斷是否營養不良,還是近一階段才消瘦,他一摸就知道了。原來就瘦而現在不瘦,或者原來不瘦現在瘦,他是完全能摸出來的;因為皮下脂肪鬆弛,或者皮膚鬆弛,感覺完全不一樣。這些與病情的發展有關。

他對病人的一系列觸摸,都是在「觸診」。比如有一些惡性病,是突然發病的,人會在短時間內消瘦。

以前在西醫門診,有的醫生給病人做叩診。這種方法當然早就過時了,但是為什麼現在有的時候還在做呢?實際上,這個時候有一些心理輔導的作用:給病人叩診,檢查一下,病人就感覺到醫生真的在給自己檢查。叩診能夠解決多大的問題?輔助診斷的作用的確是有的,而且時常為最終的診斷提供非常有力的參考。但是,確診病人患病的程度,其實X光一檢查,結果就出來了。所以,西醫醫生的觸診,實際上,除了發現一些明顯的病變外,更主要的是給病人一個心理上的安慰:醫生真的看過我了。至少從心理治療的角度是有意義的。

這是鍾南山對觸診的描述。

他說:「為什麼有的時候病人非要把我叫住,因為聽一聽,他的感覺就不一樣了。他覺得你在檢查他,你在關心他。」

鍾南山歷來重視觸診。比如在檢查病人的前胸時,要觀察有沒有蜘蛛痣。血管擴張以後,周圍有一些毛細血管,醫生把它按一下就白了,一放開,血管就又顯出來了,一條一條的。中間有一根擴張的血管就像蜘蛛的身體,周圍有一些毛細血管,就像蜘蛛的腳。如果皮膚上面有很多蜘蛛痣的話,這個病人可能有肝臟的問題。

這些都是很普通、很簡單的,但這些蛛絲馬跡恰恰對輔助診斷起作用。

鍾南山說到中國古人診斷病情的方法,古代沒有X光片。所以,他的觸診就融匯了中醫的學問,是從中醫得來的啟示。

鍾南山是中國的西醫專家,但是他對病人進行診斷的言與行,會讓人聯想到中醫的精神,比如望、聞、問、切。

中醫的大德,在他的身上也同樣體現,比如他說:「為什麼我不戴口罩呢?我只要能夠不戴就不戴。我覺得,這樣可以拉近我和病人的距離,沒有交流的障礙。戴著口罩是不一樣的。」

鍾南山讓病人張嘴「啊」的時候,他會下意識地先做一個示範動作。

中醫觀舌象,他也觀舌象,看舌頭的顏色和舌苔,看消化系統有沒有問題、是不是有一點缺氧。他認為,現在的醫生好像太過於依賴器械檢查,這是不行的,至少和病人的溝通,被削弱了很多。

為什麼上了歲數的老年人,除了病情突發,平時對慢性病的治療,大多喜歡看中醫?因為實在是懷疑甚至怨恨西醫診斷的那一套,都是靠片子和化驗單說話,彷彿一旦沒有這些,醫生就不會看病了。

鍾南山說,這種做法就失去了醫生的主導作用。

對於中藥,他一向是很愛護的,而且非常重視那些被普遍認可的、有療效的中藥,所以顯得苦口婆心。媒體在那裡爭來爭去,這個說中藥對H1N1有效,那個說中藥藥性太涼,得慎重。鍾南山認為,這種爭論是空穴來風:「一天,有人問起我,中藥對H1N1有沒有作用?我說還不清楚。中醫治療針對一般的發熱、減輕癥狀是可以的,但是具體針對H1N1,是不是能夠肯定地說有效,我不能這樣說,因為我還沒有看到證據。」

從H1N1現身開始,從中央到地方,對中醫、中藥,開始給予空前的關注,全國各地紛紛推出自己的預防H1N1甚至稱對H1N1有療效的中藥藥方。這的確是一個令中醫興旺的好時機。

鍾南山的神態顯得有些激動。他認為,他不是在故意跟中醫作對。恰恰相反,他希望中醫這個幾千年的國粹,有一個令世界信服的聲音。

窗外,5月的廣州,陰鬱的雲煩躁不安。閃電,如長空中的一條飛龍。大雨傾盆而下。

鍾南山有幾分無奈。中醫,什麼實驗室的數據都沒有,有效的證據是什麼?所以,外國人笑話我們!鍾南山說:「有人對我非常反感,實際上,我是非常支持中醫的。但是這幾十年,中醫走老路,是不行的。」

他認為,中醫作為經驗醫學的積累,必須走循症醫學的道路,在臨床上真正使人信服它的療效,再深入探討機制。對中醫的研究,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深入。

「對此,一些老中醫不同意。如果再進一步說的話,就有人說你在政治上反對中醫。這是一個悲哀。」鍾南山這樣說。

他是愛中醫的。一些熟悉他的人,也是這樣認為。

近年來,鍾南山在多種場合都曾經呼籲,要真正地做好中醫藥。中醫有很多好的治療方法,而且簡單、方便、廉價,符合中國基層就醫實際需求。中醫的很多哲學思想,都適合現代的醫學,比如整體觀點(從改善全身狀況入手治療疾病)、治未病觀點(預防為主)、個體化觀點(辨證施治)等。

中醫對於腫瘤的治療戰略,特別是當前被世界醫學界所關注的帶瘤生存的理論,與中醫的整體觀點不無相關之處。對於腫瘤的治療,中醫的理論是如何扶正,最後是人怎麼樣和腫瘤和平共處。鍾南山對這一理論非常讚賞:扶正之後,即使腫瘤還在,也不要緊,它不會繼續威脅病人。他說,這種與瘤共存的醫學思想,是中醫研發出來的。現在,世界上提出一個無進展存活期的新概念,與我們中醫的思想不謀而合。這實際上是中醫的一個理論——與癌共存。共存的意思,「就是你別去拚命地攻擊腫瘤。你要提高人體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使之能夠和腫瘤抗衡。這是當前國際醫療界一個非常重要的新理念」。他強調說,「這實際上和我們的中醫有關係。」

過去沒有那麼多的觀察和解剖,而是根據病人全身的反應,改善全身的反應,調整全身的反應。調節陰陽,扶正固本,抵抗那些外來的疾病,這是中醫的一個理念。

在鍾南山的工作中,無論是醫療還是教學,他都時常把中、西醫做一些比較,特別是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比較之下,他鮮明地看出西醫的問題和中醫的優勢。

他說,西醫太專,稍微「歪」一點兒的病就不會看了。特別是專科,片面性極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比如說,一個病人看了十幾個醫院,專科醫生搞了半天只說是咳嗽,卻說不出為什麼咳嗽,老是做氣管、肺的檢查,最後才發現這個病人是心臟有問題。每次出現心律不整,病人就咳嗽,專科醫生只看一個器官,所以常常判斷錯誤,因為不能綜合分析病人的病情。

中醫如何走出經驗醫學的瓶頸?這是鍾南山最為關注的問題。中醫究竟該如何走出,他有自己的認識。

現在提倡轉化醫學。在國際上,轉化醫學的意思是將基礎研究的理論及技術儘快地推向臨床和防治的實踐。

每逢出席國際醫學會議,有為中醫力挺的機會,鍾南山都是想方設法去做。2009年5月,他在華盛頓召開的一次流感治療研討會上,談到轉化醫學的概念時,闡明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除了促進基礎研究向臨床轉化之外,中國還有另外一個概念,就是將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中醫傳統的經驗醫學,轉化為循症醫學。

這意味著將中醫對病人治療有效的個案,經過現代循症醫學的研究模式,轉化為對患有該疾病的群體都有效的、具有共性的方案。

鍾南山感慨道:「說實在的,為了準備這次在華盛頓召開的美國國家衛生院有關流感防治的學術會議,我已經把1982年到2009年關於中醫的相關資料及所有文獻,都找遍了,真沒有找到一篇像樣的論文。只有兩篇勉強合格,但太粗糙。現在,很多中藥像穿心蓮、板藍根,在民間都用得很多,但是證明效果的數據在哪裡?對此,我們是不能迴避的。穿心蓮、板藍根這些葯還是銷得最火的。」

他由於找不到像樣的論文,又急於到華盛頓開會,所以就專門請教了中醫的一些專家。答覆是,像他所說的那樣的文章,從來沒有哪一個人寫過。

手機、座機輪番「轟炸」,他沒去理會。不斷有秘書為各種急事來輕輕地敲門,但是他仍然繼續他的話題,顯得喋喋不休:「比如,對於被確診為流感的病人,我們將他們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吃我們的實驗藥物,而另外一組吃安慰劑。實驗過程應是雙盲的,即醫生和病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