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勝牡丹

牡丹花十分穠艷,花朵大而複瓣多,光采明艷照人,在唐朝人喜愛肥胖的審美眼光看來,真是「名花傾國兩相歡」,牡丹像楊貴妃那樣在春風中得意,惹人笑眼相看,它遂有「花中之王」的雅號,引來「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流行熱潮。

其實牡丹花第一個缺點是沒有香味,缺少香的花就像缺少靈慧的美女,只能作平面色彩的欣賞,而無法作立體薰染的融合,明人曾異就批評道:「牡丹有艷而無香,薔薇雖香多刺芒,有色有香又堪把,不知何品足相當?」有色有香又可以把玩賞心的,當然是梅花!

牡丹的第二個缺點是不能結子,花開得太盛了,所謂「誇多鬥靡,逞一時之艷」,只顧將自身的花開到了極點,便閹割掉下一代的果實,這也是造物者的巧安排與大懲罰,所以宋代的大哲學家邵康節就討厭牡丹,批評道:「牡丹百品紅與紫,華而不實徒紛紜!」牡丹徒有其表,華而不實,缺乏內容與深度,哪裏能和梅花相比!

牡丹是竄紅於重情感的唐代,徐凝詩說:「三絲九陌花時節,萬馬千車看牡丹」,牡丹是流行與熱鬧的偶像。許惲詩說:「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窠」,牡丹更是金錢與權勢的象徵。所以到了重理智省思的宋代,牡丹就被思想家厭惡,「人間第一花」早就被梅花所取代,高士林逋那「暗香疏影、半樹橫枝」的句子,贏得人人喜愛,自此以後,詩人為梅作「百詠」,畫家為梅畫「百品」,藝術家無論愛梅與否,無不借梅以自重,自稱有「梅癖」的更是比比皆是。

宋朝人透過理性的梳理,更發現果實中的「仁」,就是「天地的心」,不得天地的心就不能結子。牡丹花在理學家眼中,乃是「極盛難繼,其仁亡也」,不得天地的仁心,如何能結子?大儒周濂溪也是看不起牡丹的一個。

何況牡丹只能在春風中炫耀她「千金不賣」的爛漫,何嘗有衝寒犯雪,冰姿綽約的品格?每當嚴冷苦寒的季節,梅花卻獨自綻放,宋儒程子發現重陰之中,陽氣尋求突破,這「一陽復於下,乃天地萬物之心」,梅花在極陰的時令中代表著陽氣的剝復循環,帶領著新春,寒香宛轉地衝來,在敻絕的寒荒中,綻放這一點神奇,明末大儒王夫之特別賞識梅花的憂患苦心,認定這就是天地之心,他寫梅花為「月苦雲深天地心」!

中華民國的國花是梅花,中共以前用「向日葵」為國花,向「紅太陽」毛澤東拍馬屁,現在國際間又常以牡丹花代表中國,大概是以「花中之王」來滿足自大狂吧?唉,「一國兩制」、「一國兩花」都不好,為了順應中國人民千年來的歷史民意,中國的國花非梅花莫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