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不傳醫方

一位大文豪向文藝青年發出勸告:「不必聆聽作家們談論有關如何寫作的事!」乍聽之下,未必同意,再仔細想想,實在是至理名言。

就像名醫們都不流傳他的醫方,哪位名醫出版過他的醫方紀錄呢?中國的神醫扁鵲,只傳說有談醫理的書,並不留醫方。神醫華佗,遇害前傳說寫過一本「可以活人」的書,被人燒掉,教人頓足惋惜,是否乃祕要的醫方,無從確認。醫方不流傳也罷,不是怕人不信,實在是怕人太信。

直到今天,醫生仍不喜歡病人帶走藥方,自去配藥,即使藥品上明列成分與所適用的病症,仍囑咐一句:「依醫師指示使用」,因為醫方藥品固然可以救人,醫方藥品也可以殺人。醫方不準廣為流傳,不是嫌醫方不善,而是憂用醫方的人不善。藥方是死的,各種病狀深淺是活的,墨守死方不能盡醫天下的病,用「死方」治「活病」,遇病的變化迸發不能活用醫方,都將有殺人救人的不同結果,所以治療有時比生病更為可怕!

名醫的醫方如果大流傳,庸醫密醫都奉為玉律去照樣施診,以為只要看「祕要古方」三年,天下就沒有病不可治了!不是嫌他們不能,而是嫌他們太能了!殊不知世上有許多病,幾乎是古今無一張「成方」可用的,結果庸醫去救人常變成了殺人!作家談寫作的門徑,不是一樣嗎?

近年來,鼓勵「成功」的書風行一時,於是稍有點成就的人,無論何行何業,都被標榜出來做示範,聽他們現身說法,有的賣過水果,有的住過防空洞,有的從孤兒院出走,有的……奮鬥的歷程五花八門,彷彿「成功」的人,都是滿身瘢痕,從困苦中打拚出來,對尚未「成功」過的青少年而言,種種瘢痕,都增添了想像中成功的甜蜜感。然而這些成功,都花了二十年三十年的時間,列舉出來作為青少年的借鏡,當然有見賢思齊的勵志作用,但這些「示範」,都不是可以被模仿作第二遍,你也去賣水果,住防空洞,從孤兒院出走,並不能因此而「成功」,所有的示範,只能效法其精神,而這精神只是表現恆常人性的原則,而不是存有任何成功的門徑。一個人成功的因緣千頭萬緒,再加上不同的時空因素,絕不是一篇訪問記所能概括,過分簡單化,恐怕會將人誤導。這麼說,作家談寫作的門徑,又豈不是一樣?

寫作即使有其規矩門徑,重要的仍在性識與靈氣,缺乏神明變化的性識靈氣,規矩門徑都變成了「死法」。這使我想起了「八股文」,八股原本是文章結構中最嚴整工緻的,自從成為庸俗的眾手可以依循的「時套」,作文變成了「填寫」,再神奇也化為腐臭了!「八股文」可說是寫作門徑的一個例子。

因此,如何去談寫作的門徑,都未必不誤人,像海明威說他是「站著寫作,坐著修改」,又說「作家要有個快樂的童年」等等,都不是必然的,只與他個人生活的習性有關,而與怎樣寫出好作品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廢話!至於那些等而下之的人,大談寫作的「蹊徑」,像「寫作方法」、「學詩大綱」之類,如果不去親歷諸身,任何蹊徑,只是「死法」;如果勤著去親歷諸身,這些過於簡單化的「蹊徑」,便全無用處。我欣賞德山和尚的話:「從門入者非家珍!」修佛並無一定的法門,談寫作一味想學哪位作家的門徑,都是笨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