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像心痛

甲說讀書要像心痛,心痛的時候,一心在痛上,就沒有閒工夫說閒話、管閒事。這是比喻讀書時持志要專一。

乙說讀書要像拾柴火,見一枝收一枝,日子久了,積柴如山,與積學的道理是一樣的。這是說讀書要靠長期累積,不在乎一時的三更早睡或五更遲起,而在乎是否有恆心,蘇東坡說:「學如富貴在博收,仰取俯拾無遺籌」,正是他採取不斷累積的讀書方法。

丙說讀書像掘井,掘到愈深處,把深處的土運出來就愈難。大多數人在稍深處就停工,只有極少數的人,天賦的根器極警敏,學習的能量大,又極具耐心,讀書讀到滿心歡悅,一刻也不忍捨棄,而引出了讀書的真味,才算掘井及泉了。雪竇禪師說:「根器警敏誠難遇,鑿透高原始及泉」,把深深的高原都鑿透,清泉奔溢,舀汲無窮,讀書的真味就像這井泉。

讀書與參禪實在很相像,要讀通書和參透禪,都要經過長期的持志專一與忍耐,不「掘地及泉」決不放棄,才有進入「大快樂」境地的可能。張旭看見挑夫挑著重擔爭路,忽然大悟書法;文同偶見路上兩蛇纏鬥而得書法的妙理;黃山谷是在長江三峽看見長年盪槳的人,而頓悟用筆的方法。平常人看荷擔、蛇鬥、盪槳,在學問上是毫無作用的,但看在沉思十年仍苦無門道的人眼裏,竟能觸景感會,狂喜不已,這不是僥倖,而是積習既久,專志於此,凝神聚意,才忽然找到了頓悟的「入口」,和禪家「一喝得悟」是相同的。讀書火候真到了,便能「一觸即詣神境」,禪家悟後,明白「根根圓通」的道理,隨他橫說豎說,都契合佛理,像個大福德人,拿著一塊石頭也成寶。讀書讀通以後,也明白「觸處可通」的道理,世事洞明,皆成學問,觸目所及,全是理趣,所謂「遇事有得」,隨手俯拾都是寶,能不歡喜?

然而有的人讀書,是淺嘗輒止,像笨漢吃橄欖,還沒來得及回味,就已經吐掉它了。

有的人讀書,是只曉得買書,不懂得讀書。讀書的妙處在於「自得」,有「自得」才能談「化」,因此買書而不讀就應該向書架慚愧,讀書而不化,也就成了另一個書架。

有的人讀書,胸中沒有定力,沒有主見,不是一味與書裏作「苟同」之想,就是一味與書裏作「苟異」地唱反調,這和交朋友一樣,苟同苟異,不是諂媚,就是矯情。

有的人讀書,東翻西撿,廣泛無涯,幾十年也沒見個結果出來,這就像宗教一樣,「有主則明,無主則昏」,讀書沒個「主」,永遠是瞎忙一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