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山如讀書

遊山與讀書,好像有室外活動、室內活動的差別,然而遊山是室外的讀書,而讀書是室內的遊山。遊山一里就是讀書一頁,遊山千萬里便是讀書千萬卷,古今名勝,風物掌故,瞭然於心,行了萬里路,而不能等於讀萬卷書的,那準是販夫走卒,俗人一個!

遊山的第一個要件是及時勇往,以不負天下佳山水的誓願,來不負此生,才能猛下決心來行樂,才能不被俗事糾纏繫溺而因循蹉跎。這一點和讀書是一樣的,讀書必須及時勇往,沒有大丈夫決烈的心志,以不負天下奇書的誓願來不負此生,書是讀不好的。

遊山的第二個要件是領略景外的天趣。單記下不少山水地名,拍了許多名花古木的照片,像導遊一樣熟背地點的程序,遊山只成了度假的誇耀是不夠的。這一點也極像讀書,拿讀書來誇耀很無聊,讀書要在行句內涉獵,在行句外領會,遊山也必須在山水的清暉外,心花頓開,會心得趣。善於得趣的讀書人,不一定要讀什麼珍本善本,爛熟的古詩古文,一樣新意盎然,層出不窮;善於得趣的遊山者,也不一定要遊什麼名山大川,日常的茶筍林屋,一樣領會出風日清美。同樣一座山,能會心得趣多少,和同樣一本書,能會心得趣多少,全看讀者遊者自身素養深淺而定的。

遊山的第三個要件是「俗腸」要少,「清趣」才多。只想遊到那個村鎮吃美味,遊到那個角落看裸女,這種「世味」濃厚的人,「靈根」一定淺薄,遊山對俗子來說,無異於風塵中奔走,到哪裏都是醉生夢死,談什麼清趣?遊山最好要遠離是非、簡省交際,心閒無為,才能得趣。讀書也一樣,如果只想到考試做官,只想到黃金屋美如玉,只想爭雄決勝,俗腸一多,清趣就沒了。

善於遊山的人,把煙雲淋漓,草木枯榮,會看作怡情娛目的文章,所以不是夙具慧根的人不能遊山;把懸崖奇石,虎嘯猿啼,看作天地的歷練,所以沒有膽識的人不能遊山;把寒暑陰晴的變化,把陌生奇異的經驗,看作感官享受,所以沒有爽健的身體與高昂的好奇心不能遊山,這種種,哪一件不和讀書一樣?

至於「近遊不廣,淺遊不奇」,近處玩玩不能廣識,淺處遊遊無法出奇:「老遊不前,稚遊不解」,太老了遊山不敢往前,太稚了遊山不能悟解;「鬨遊不思,孤遊不語」,熱鬧的遊山缺少思想,孤獨的遊山缺少對話;「便遊不敬,忙遊不慊」,太輕率地遊山總嫌不敬,太匆忙地走馬看花每嫌不足;「膚遊不賞,限遊不逍」,膚淺地遊山談不到賞心,限時限地的遊山談不到逍遙……仔細想想,都是讀書的經驗之談,比況得維妙維肖,難怪張潮要說:「文章是案頭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